[好雷] 与恐龙冒险:史前星球 3D (2013 & 2015)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7-09-18 02:34:10
三年半前上映过的家庭动画片《与恐龙冒险3D》(2013),记得当年在本版就没得到什么好评,烂番茄指数更是极低的 25%、影评均分 44 分。今年这片竟然悄悄地东山再起了,经过重新剪接配乐、把原片 87 分钟砍到 40 分钟、取消了角色对话、并且加上了 Benedict Cumberbatch 的旁白,竟然如魔术一般妙手回春!把原来那部插科打浑的美国中二恐龙片、变成一部念天地悠悠的古生物纪录片!
现在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的 3D 立体剧场就在上这片《与恐龙冒险:史前时代》(2015),好像已经上映了快一年?我是先看 2015 纪录片版再看 2013 家庭片版的,觉得两片风格截然不同但都相当不错,大人与较成熟的孩子应该会对 2015 版更加满意。唯一可惜的是在天文科学教育馆看的旁白只有中文配音,而没有 BC 的原音,当然这位中文配音已经相当不错,但看那些语重心长余韵深远的台词,完全可以想像 BC 那世故的原音配上精炼的英语台词,会是多棒的体验。
http://imaxvictoria.com/wp-content/uploads/2017/04/Walking_Dinosaurs-1.jpg
这部电影早在 2013 年版,影迷与影评对它的优缺点就分辨得很清楚:恐龙动画的精致写实是几近完美、而且全片满满恐龙飨宴远胜《侏罗纪公园》系列、BBC Earth 对白垩纪晚期阿拉斯加的地理与生态考据完整、拟人化主角厚鼻龙 (Pachyrhinosaurus) 的成长之旅完整而励志。
但充满争议的缺点也不少,严格说来也不一定是缺点、而多半是产品定位问题:包括片头片尾对少年观众摸头的说教叙事、包括对话台词实在太屁根本美国中二屁孩、配音 John Leguizamo & Justin Long 等人的口条更是加重中二感,还有角色关系呈现明显的鲁蛇主角、搞笑死党、梦中情人、校园霸凌,实在令看腻 YA 片老梗的全球观众(除了美国白人少年?)看不下去。
http://i.pinimg.com/originals/b3/5c/fc/b35cfc63c8c3633897f4fc05b7c73296.jpg
不过 2015 版的点石成金,证明了 2013 版砸下功夫拍出的部分都是真才实料,只是欠个妥善的包装、而无法给予观众一个有感的观赏视角罢了。
这 2015 年版完全没有使用新画面,只是做点微调:(1) 把旧版过于拟人化的情节全砍光,取消角色口白;(2) 把旧版 John Leguizamo 的插科打浑旁白换成 Benedict Cumberbatch 的知性稳重旁白,不耍萌而是学知识;(3) 藉著取消口白,让主角死党阿克西鸟 Alexornis从原本插科打浑的丑角变成类似祖灵的神圣存在,一路庇佑小恐龙;(4) 音乐从轻浮的流行选曲改成余韵深远的管弦配乐,增加历史感与天地茫茫的命运感;(5) 叙事从小男主角怀念父亲躲避霸凌争锋吃醋学习领导的成长剧情,改成观看物种如何世世代代在残酷大地上挣扎求存。
http://www.ovideo.ru/images/gallery/0003/2091/0002.jpg
2013 版的故事,是小男主角 Pachy一人的冒险奋斗与抉择成长;
2015 版的故事,是大地物种年复一年对抗自然与天敌的挣扎求存;
2013 版的童年伤痕,是 Pachy自己乱跑闯祸得到的人生教训;
2015 版的童年伤痕,是小型掠食者猎捕年幼恐龙的弱肉强食。
2013 版的流离旅程,是主角与霸凌者和心上人搭上同一艘船,考验人际关系;
2015 版的流离旅程,是将世界观从厚鼻龙扩张到白垩纪晚期阿拉斯加万物。
2013 版的异物种关系,是 Pachy学习待人接物,辨认朋友与敌人;
2015 版的异物种关系,是务实的互利共生、与草木皆兵的防御对抗。
2013 版的世纪对决,是好莱坞黑帮兄弟情仇的传统叙事;
2015 版的世纪对决,是厚鼻龙群的领导权之战,是胜者为王的生态逻辑。
2013 版的出埃及记,是自私兄弟与无私主角的意识型态选择;
2015 版的出埃及记,是独则亡、群则生的草食恐龙生态逻辑。
这样比下来,其实不过就是 2013 版走剧情片、而 2015 版走生态纪录片的不同路线而已,片型本无高下之分, 2013 版比较抱歉的可能是包装这片型的风格问题了。当然 2013 版还是比较童趣可爱的,说不定小学到国中学生看这片会更容易喜欢恐龙与古生物学;不过对较严肃认真、或是早已对恐龙很有兴趣的小朋友来说,这 2015 年版才是真正认真的恐龙世界,不卖萌不耍宝直拳重击带孩子学知识,而且比一般纪录片更多了令人共鸣的剧情主轴。
如果三年半前曾经对这片满心期待却又失望过,也许现在还可以给它第二次机会,看看关掉了令人烦躁的角色对白、换上了认真的旁白与叙事后,如何摇身一变撼动人心。在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馆除了周一休馆外每天都有四场,3D品质不是最佳但也算令人满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vV_K-q5XVo
(2015 版唯一小更动是:2013 版暴龙科的大魔王“蛇发女怪龙”Gorgosaurus 在 2015 年版被换成了“北极熊龙”Nanuqsaurus ,因为这是 2014 年阿拉斯加最新研究发现的,比起“蛇发女怪龙”更可能是白垩纪晚期阿拉斯加的主要掠食者。不过电影的中文翻译竟然翻“侏儒暴龙”,那应该是把本片反派 Nanuqsaurus误植为另一种 Nanotyrannus 了,观众只好自己注意一下。 )
http://s2.dmcdn.net/KYKuM/1280x720-N7X.jpg
作者: orzisme (EM)   2017-09-18 02:49:00
大魔王被更换了或许是最大卖点XD
作者: joey0602 (joey)   2017-09-18 03:07:00
小羊也把13版记得太清楚了吧
作者: kabukiryu (悠游夏日基隆海的男人)   2017-09-18 07:30:00
比较希望有VR版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