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一一》:成长的焦虑与酸甜

楼主: dan800512 (丹水人)   2017-08-12 00:04:07
(脸书图文版:http://bit.ly/2wPoMaQ)
《一一》 A One and a Two :成长的焦虑与酸甜
稚气的小男孩在浴室里摸索著如何灌制水球、青涩的女高中生总是埋头于课
业与家务之中、中年男子的庸碌事业和应酬、年老婆婆毫无预警地瘫痪卧
床。人生日子总是在百般聊赖的寂静中缓慢推进,然而每当我们蓦然回首
时,却又讶异于令人措手不及的岁月流逝。在《一一》中,以 NJ (吴念真
饰)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家人、邻居、同事、朋友,形成一个复杂的人际圈,
观众逐一认识每个角色,理解他们各自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他们都是那么
地平凡,以致于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左邻右舍,这些社会角色的
原型,也就平稳地、如实地,拼凑出一个贴近每个都市人的台北物语。暌违
十七后,这部被外媒誉为“史上最优秀的台湾电影”终于第一次在家乡上
映。杨德昌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如记忆胶囊般重新出土、撢去灰尘、投映
出那世纪初的褪色记忆和时代眼泪。而那些景物的不再,使我们感叹时空的
瞬息万变,却也更加凸显那超越时空的人生百态与情感共鸣。
在将近三小时的时间里,故事轮流捕捉一个中产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日常悲
喜,从一场婚礼为序,到婆婆突然的病倒,再探索爸爸的职场、妈妈的中年
危机、儿女的校园与同侪,再到最后的场景中,家人们再度聚首,头尾呼
应,然而每个人心中都已成长。故事的情节日常到可能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
遭,过了将近二十年,都市人们的忧虑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跨时空的
普遍世代忧愁,造就了一次敏锐的人类经验观察,以及最温柔的接纳与同
理。导演选择淡化家庭中成员的身份关系和羁绊,而是更直接去凝视每一个
独立个体的存在,去检视他们最私密不敢外扬的苦痛挣扎。在生老病死、事
业学业、爱情亲情、顾及他人与自我实现之间、改变世界与委屈自己之间的
这些拉扯,人生的难题不外乎就是这些了。就像剧中 NJ 所说的:“人生不
就是这样吗?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电影投射一道光,照亮这些困在心中的
苦闷,让我们体会到日常就是生活,就是整体生命经验的缩影。
这部片更谈人生中“如果当初”的懊悔和“如果能再来一次”的不甘。剧中
爸爸与旧情人的邂逅、妈妈决定上山修行、姊姊试着走入初恋,都给了我们
这样的二次机会。电影就像拍见后脑杓的照相机,让我们瞥见我们看不见的
那一半命运,给予我们一个寻找出路的可能。然而命运弄人,到头来一切都
是无谓的循环。每个人都急着长大,急着想知道那些“长大后就会知道”的
事,殊不知道长大后,不知道的反而更多。而懊悔之际,也早已错失许多的
曾经。长大后的世界,跟我们想像中的不一样,人们每天为了自己所不喜欢
的事物的忙碌,却一点都不快乐。敏敏回顾大半人生后,不禁溃然感叹:
“我怎么只有那么少?我觉得我好像白活了”。但是,活着,又是为了什
么?若活着要继续面对日复一日的徒劳、遗憾,与孤单,那么也许就像 NJ
对昏迷的婆婆所说的:“如果你是我们,你会醒来吗?”
全片以略为悲观的笔触,平实地道出宿命的必然。面对都市丛林中的存在主
义危机,它纯粹静默观看,毕竟“没有人可以教另一个人怎么生活”。然
而,还是有曙光隐隐透出。尽管人生如此难过,就算悔恨终为必然,但唯有
及早认清现实、放弃困兽之斗、接纳失落、拥抱妥协,我们才能诚实面对自
己、找到一个自我解释的出路。这,就是成长。这,就是人生。当我们认知
到“如果再活一次,没有什么不同,也没那个必要”时,我们就真的“老
了”,随之而来的是很残忍,但也很诚然的释放。而且,也并非万念俱灰,
片中洋洋的童贞与不带成见的真心,也激励我们继续探索世界、继续燃起对
生命的热爱,以致于我们得以怀有一丝勇气,面对每个未知的早晨。这样,
每天就都是“最好的日子”了。如此富怀诗意、不卑不亢的生命态度,如汩
汩流水般,满溢在整个大银幕上。纵然每个人的生命难题始终存在,也都必
须由我们独自承受,但这部片就如咨商心理师一样陪伴整个世代。在倾诉与
倾听的温柔往返中,成长的迷惘与焦虑得到同理,而同理则逐渐带来疗愈。
在技术面,这部电影也是可圈可点的。我们熟悉的台北街头,在摄影师杨渭
汉与李龙禹的镜头下,成为一个有灵魂的舞台。东海大学、辛亥路口、圆山
大饭店,在不同的剧情情境下,也展露出新意。刻意保持距离的镜头,往往
隔着车窗橱窗或玻璃帷幕,静悄悄地窥视著每个角色,更增添寂寥感。简单
而日常的美术布景与服装设计,恰如其分地保留了世纪初台北城的原始样
貌。杨导精准的取镜和场面调度,也让人直呼过瘾,许多幕都可以看出精心
设计的巧思。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年轻男女在陆桥下的告白与初吻,配
合著远方闪烁的红绿灯节奏:告白那刹那灯号倏然转绿,仿佛通往心门之路
旋然敞开,而接吻时,灯号又转为怦然心动的红,搭配着驶入画面、将头灯
打在两人背后的出租车。如此人景合一的高难度调度,是观影的另类享受,
也足见杨导的眼光和精湛手法。
这部片也运用了许多的长镜头,但跟蔡明亮与侯孝贤镜头语言的随性比起
来,更显稳重与笃定。一些镜头带来等待的无谓与时间流逝的感叹,另一些
则在剧情紧绷时刻意抽离,冷静而客观,避免煽动情绪。音效设计也异曲同
工,许多的空白中只播放日常的都市环境音:车流、蝉鸣、嘈杂声,使整片
带有一股宁静的气质。这部片还是有许多幽默之处,除了喧闹的配角群之
外,有几幕靠剪辑的手法,也逗得观众笑开怀。一场台湾与日本交叉叙事的
戏,更凸显了剪辑的厉害。在时空对比下,父女各自与情人出游与离别,道
出了跨年岁的平行际遇。由杨导太太彭铠立所编写的配乐,以简单的钢琴和
木吉他作为基调,合乎整片朴实的温柔感。几首经典老歌的选曲也恰到好
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由日本同事弹奏出来,更带出一种跨文化的世代
忧愁。整体而言,这是一部不管叙事或技术层面,完成度都相当高的台湾电
影。
《一一》,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都必须单独走人生的路途,但至少知道
身边的你们,也都是“一”。两个一不是二,而是肩并著肩的“一一”。也
许再过十年,再看一次这部电影,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感受。但是我庆幸我在
现在这个年岁就先看懂了一些什么。虽然带着一点悲观的色彩,但是我觉得
杨导还是投注了无限的宽容与关怀,以及对生命的热忱。即使生命是如此不
堪,但我知道这些角色将陪伴我们一起成长,作我们的寄托与榜样。我们也
会在偌大的躲避球场上、在车潮川流的陆桥下、在蓊郁的林间步道中,与南
峻、敏敏、婷婷、阿瑞、阿弟、云云,甚至小燕、胖子相遇。因为他们走过
的理解,使我们在面临每次的失恋、失业、失去,与失望时,可以找回我们
内心的洋洋,学习他的宽容与坚强,在逆来顺受中不被击垮。
这样,我们就真的长大了。
作者: ggqtc5019 (送你一台脚踏车)   2017-08-12 04:00:00
一一很棒,你也写的真好,我只恨自己没跪着看电影
作者: oylq2000   2017-08-12 09:02:00
推用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