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负雷] 间谍桥

楼主: WenGu (温菊)   2017-07-28 23:58:14
※ 引述《Xylo1321 (Open Ears)》之铭言:
哈囉,你好啊,我不是来反对你的
我认为一部电影,乃至于一个文本,有趣之处就在于当作品完成,解释权就到观众手里
观众/读者们根据背景、经历、素养的不同,也会从不尽相同的角度解释同个文本
更有趣的是,这些面面观,它们很可能都是对的,也很可能都是错的
所以我挺喜欢看负雷文,因为可以看到独具一格的见解
我觉得大大这篇负雷很有意思,刚巧最近看完这部片,于是就把它从深海里挖出来啦
:   因为喜欢间谍和二战的题材而去看了这部电影。阵仗很大,号称是“抢救雷恩大兵”
: 的原班人马,虽然那已经是我小时候的片子了,对汤姆汉克也没有特别喜爱,但仍因为这
: 些因素对此片抱有相当程度的期待。
:   以下有大量不负责任吐槽,不喜者请左转。
: “逮捕间谍的过程”
:   故事一开始就把镜头摆在这位年迈的俄国间谍“鲁道夫.阿贝尔”身上,从画面上可
: 以得知他伪装的身分是一位画家,在他接到电话(我将这通电话理解成收取情报的电话)
: 出门后,他家和他路经的突然出现一大堆国安局探员,貌似是收到情报准备对围捕间谍,
: 但是追捕途中却迷失在人群与地铁之中,在鲁道夫惬意地走上路面后还跟这些探员擦身而
: 过,所以我在想这些人到底在追什么东西?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长什么样子吗?真让人一
: 头雾水啊。
:   然而过不了多久,鲁道夫在他的公寓中打开最后一个情报之后(不得不称赞这边的对
: 于情报的加密设计,非常精巧)又突然有大批探员冲进他家,对他家展开搜索并且逮捕他
: ,这里又让我很疑惑,因为此段并没有演出他被抓到什么马脚,可是他却仍然被捕了(多
: 达二十项的罪证),如果国安局已经掌握了他是间谍的情报但为何前面又要安排那种认不
: 出人的桥段?
这边我的看法和原推文里的大致一样,这些场景目的在于表达阿贝尔的能耐、身分
以及很重要的一个“美国已经盯上这个苏联间谍”的讯息,促成后续故事
但某部分我和原PO的想法也雷同:究竟为什么联邦探员与目标擦身而过,却放任他走??
没认出他吗??
同时又觉得联邦探员里有一个领头的装扮和阿贝尔很像,导致观赏时经常混淆
就是直接与阿贝尔问话的那名,戴帽子、戴眼镜、高长鼻子
也许这个选角是故意的,目的是为了塑造阿贝尔这个间谍潜行的能耐吧
魔鬼藏在细节里。这句话我不能认同更多
我觉得这几个场景可以填补细节,但导演显然认为这无关紧要
他想早点进入正题,谈纵贯文本的“效忠国家VS真理、公平、良心”这个矛盾核心
所以影片的安排我是能够接受的
: “配角的刻画不足”
:   先说,除了鲁道夫以外,我认为其他所有的配角几乎都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当
: 然也许啦,导演认为这些人不太重要,可是魔鬼藏于细节,有些时候这些掌握大局的人太
: 容易被说动了,这会让人感觉主角的任务好像根本没什么难度。
:   画面转移到唐纳文时,他在事务所的对话与安排没有什么问题,可当他被告知要接这
: 个棘手的案子以后,好像也没有什么抗拒,倒是这边安插了一位他的“助手”被强制加班
: 的桥段,而这位助手刚好是他女儿的男朋友,我原本期待这位助手可能在往后可能会有一
: 些戏份,但却是什么也没有!既然他一点也不重要,那我只能理解成这里的安排是刻意要
: 制造娱乐吧……
:   法官。法官一看就知道是偏袒政府的一方,这也确实是应该的,唐纳文多次对诉讼提
: 出质疑却屡屡被退回,加上律师事务所这边也希望这个间谍被判死刑,整个诉讼程序一直
: 走到最后看起来都没什么希望,但是主角不能打酱油,所以他直接私下去法官家里找他谈
: ,咦?诉讼中这样子没有问题吗?但不管了,总之他就对法官讲了几句话而已,表明他的
: 主张与先见之明,然后法官就敷衍他出去了,但最后呢,法官却意外地没判这位间谍死刑
: ,这是什么?傲娇?前面建立的专横形象在最后一刻被攻略时,我仍看得茫然,什么?就
: 这样啊?到底为什么啊?
:   家人。在他的家人因为他替间谍辩护而饱受生命威胁之时,这里其实可以安排一些更
: 感人的场景,家里的窗户被开了数枪,女儿差点死掉,可是隔天我们却看见这一家人好像
: 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继续生活,奇怪,不是应该要全家悲愤自立,逆流而上吗?妻子应
: 该也要有更积极的反应才对,不是大反对就是大支持!然而我却什么都没感觉到……
:   飞行员鲍尔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前面故事让大家知道这群飞行员是如何身负重
: 任,然后接受秘密的训练,然后……好像就没有然后了,要说对这位鲍尔斯的印象麻,我
: 只记得他一脸衰样而已吧,但为什么导演愿意花那么多心力去刻画俄国间谍,却不愿意让
: 我们更了解这位美国飞行员在想什么呢?我看见他的飞机仪表板上有女友的照片,如果出
: 发前来一段感人离别,或许啦,观众还能理解他努力求生的心境而产生连结,可是我接收
: 到的讯息只有,他自私地活下来这点。
:   学生普莱尔。这位学生就更不用说了,一样是人质,一样是唐纳文要营救的对象,但
: 他给我的感觉比鲍尔斯还更突兀,简直像空降奇兵一样出现在我们眼前,虽然这一段柏林
: 围墙历史还原得很逼真让人不得不称赞一下,但是对于存在感如此薄弱的普莱尔我真的也
: 是很同情他啊……导演在很多地方制造笑点也不愿让我们多了解一下这位学生。
不得不说,这点才是促使我回文的念头
真的非常有趣,值得探究
OK,自从故事来到唐纳文从事务所接下阿贝尔的案子,这个电影文本的宗旨就给点了出来
“效忠国家VS真理、公平、良心”
撇除宗旨,其余不太重要的东西都可以酌量省略,比方先前提及的阿贝尔瞒天过海术
以及,“家人”
插个话先,必须先说
我之所以看这部片,目的是一看“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入围”的故事到底有多好
最有趣的地方还在于它只是“入围”,并没“获奖”
这代表一件事,很可能获奖的作品真的太强、太对评审的胃,要不就是这部片本身有些瑕疵
当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无法得知,只能凭借猜测
但我们必须承认,能在茫茫影海里入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了,必有它的强处
说回大大谈到的“配角淡薄”这点,我有几个看法也许大大能参考一下
我相信一个好的作品,文本里所出现的一事一物都必有其存在意义,更别说故事内的脚色
都是为了构成“效忠国家VS真理、公平、良心”这个宗旨而存在
先说“家人”,这个元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是让观众感受到主角面临“叛国”困境的压力,连结我们和主角
所以“家人”在文本里的戏路就是遭受迫害,演出逆势而行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一是接案时唐纳文老婆的反对、劝告与担心
二是唐纳文打算上诉,离开法庭遭受记者海的破问,唐纳文老婆吓得呆若木鸡的可怜样
三呢,则是唐纳文大女儿吃果酱边看电视遭受枪袭那场戏
导演先是安排“枪击”这个危害人身安危的举动,之后警察来调查
警察本代表正义与安全,可是导演安排“一个警长不满唐纳森的作为”,让观众更加明白情势对他们家越发险峻
而身为主角的唐纳文,自然同时代表着“效忠美国+天地良心律法”这两个价值观
他怎么因应呢??
导演选择用一个很远的镜头,扫过围在唐纳文住家的美国公民,而我们的主角挺立在家门口
他直直站在那,承受千夫所指,坚定自个信念,当阿贝尔口中那名“屹立不摇的人”
最后他关起门来,意味着不理会这些压力,继续为信念而战
至于,“法官”、“律师事务所”、“公共汽车上看报的妇人”
其实象征的是同样的事情:“叛国必须承受的压力”,让我们更同情主角,认同他的作为
说到这儿呢,其实这部片和典型的英雄片很像
主角贯彻始终,为高贵的情操不顾面对庞大且不善的环境,最终修成正果
说白了,这整部片分水岭前后就是在讲这么回事而已,很简洁
至于故事到哪成为分水岭呢??
就是大大认为天降下来的美国学生普莱尔被俘虏那处
就像先前提及的,“文本里的每个事物、人物,乃至一举一动都有其意义”
看完第一次时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导演要多家这个脚色,把东西德拉进来,形成第三方
让故事变得复杂,说真的,我对西洋名字有认知障碍,头一回观赏到唐纳文和CIA人马到德国
突然出现一堆人物、关系,当下还真把我给搞濛
好的,那么“普莱尔”这个元素存在意义在哪,这点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想通后,我觉得这很可能是这个故事“入围”的原因 (自以为
当然“间谍桥”这个故事最初的宗旨高度就很够、很亘古,但只有好主题是不够的
好主题必须配上好编剧,才能成就好的故事,而这好,也许就在普莱尔身上
我们必须先有一个概念:奥斯卡的评审群绝对不是土包子,他们看过的研究过的戏剧比我们都多
所以文本里玩什么技巧,有什么纰漏,几乎难逃他们的法眼
谈到“普莱尔”存在的意义前,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阿贝尔”
阿贝尔这个脚色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呢??
他的意义,在表文本已经借由脚色的对白说清楚了
法官、事务所、唐纳文
法官和事务所代表“效忠国家”,而唐纳文则代表“公义良心”
“主角必须帮匪谍阿贝尔辩护(背叛国家),但这么做又是维持美国的律法正义”
文本最重要的两大价值观在此是冲突的,也就是前半段故事重点所在
他帮阿贝尔辩护,既是效忠国家,又是背叛国家
但他若按照法官/事务所的要求“做个样子”,又泯灭良心
这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状况
而阿贝尔正是带来这个状况的元素
了解这一层后我们再看,法官听从主角的建议留阿贝尔活路
基本上这故事已经来到一个尾声,站在冰箱旁的唐纳文妻子也松了一口气,说“结束了”
可若故事就只是这样,那“间谍桥”也许就不会那么出彩了
后来怀有巨大情资的美国飞官“鲍尔”落入苏联手上,与“普莱尔”被东德挟持重叠
主角手中只有一个筹码“阿贝尔”
中情局不断告诉主角只要换回鲍尔就好,普莱尔就青菜依ki啦
是啊,明明只要去换鲍尔就可以了,而主角却不顾劣势,执意想“以一换二”
这就是第二个分水岭的故事核心
其实和第一段是一样的,还是“效忠国家VS公平、正义、良心”
主角受到阿贝尔的启发,这时候依然选择当个“屹立不摇的人”,这正是促使他非得以一换二的动机
为什么呢??
也许你已经懂了,但还是让我说的浅显一点,做张表吧!!
故事前半段:
法官/事务所=效忠国家
唐纳文=公正公平良心
唐纳文家人=背叛国家遭遇到的危险
阿贝尔=背叛国家+获得公正公平
故事后半段:
阿贝尔造成的矛盾情境已解决,象征的意涵因而易手别人,这时是两个人
正是鲍尔、普莱尔
救出“鲍尔”,等于不让情报丧于敌手,达成美国的目的:忠于国家
救出“普莱尔”,等于不放弃无辜的人、不袖手旁观、对同胞施以援手:公正公平,与良心
当主角“以一换二”,救出这两人,就同时兼得“效忠国家&公平正义良心”
同样的核心,换另一种方式再说一次。增强版。
而加入东德西德苏联,三方角力,为得是增加实现这个情操的困境
我们晓得,当主角越挑战过巨大的困难,就更能凸显这个情操的可贵
直到送走阿贝尔+获得道具“鲍尔”、“普莱尔”,主角终于在桥上成为“屹立不摇的人”
****
题外话,看到有人在问苏联领事馆里等待着的“阿贝尔家人”是不是假货??
我敢说绝对是的,只是堆敲的依据有别大家
还是这句话“文本里出现的一物一人,都有其目的,甚至镜头也是”
我们可以见到唐纳文首度与这三人碰面时,他们的举止就像一般人家
然后呢,当苏联副秘书出现请三人离去时,三人依旧保持伤心的模样鱼贯而出
有趣的点在这儿,当这个运镜结束后呢,导演还额外拍摄这三人走出房间的样子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存在不同空间的镜头可以成为一个文本,而这文本就是要告诉观众这些人的身分啦
但导演表达的很隐讳,仅仅运用三人的“演技”、“姿体表情”
走出房间后,“阿贝尔家人”走路方式与表情瞬间变得不同,尤其是走在前头的老婆
这可能需要观众再重看过
PS 唐纳文的助手的看法我跟原PO一样,感觉就是来增加笑料的
: “超弱的谈判”
:   这是让我对本片失望的最大原因,美国政府派唐纳文到东德去谈判,然后我万般期待
: 的谈判场景,却像是小孩子斗嘴一样没什么SENSE,两边坚持自己的条件然后就这样而已
: ……最令我傻眼的是唐纳文最后解决事情的方法,竟然是请工读生传话“一换二,没有其
: 他。”然后就成功了,整个任务过程除了重感冒、睡破烂旅馆、被小混混威胁以外我感受
: 不到其他难度啊,这真的让人很难接受!
: “美帝思想”
:   虽然这是一定会有的,但仍想吐槽一下,俄国间谍在美国监狱所受的对待与鲍尔斯在
: 俄罗斯的遭遇实在是差太多了!你说美国官员可能这么仁慈在审判后不对阿贝尔进行拷问
: 吗?(还记得前阵子的联合国人道调查报告吗?美国虐囚什么的)啊,各位心知肚明就好
: ,这是部政治正确的电影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里我同样觉得可惜,虽然谈判与法庭之争不是这部片着重的点
但似乎没感觉到主角费了多大的力气通过这个试炼,就这样轻易迈向成功
以至于我第一次看时不得要领
: “东德的立场”
:   东德这边逮捕学生就是希望与美国来场公正的对质,但是有谁会直接这么明显地直接
: 讲出来哩?要嘛就直接向伊斯兰国一样啊,,我就是个国家嘛,我手上有你的人你要嘛直
: 接付钱要嘛就放弃,为什么他们自己要把姿态搞得这么低?实在让我看不懂。
: 结论:
:   版上的好雷居多,但是如果是当作一般的娱乐片,不要去探究太多剧情上逻辑的瑕疵
: ,其实大家还是能相当欢快地看完这部电影。但是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内容跟预告给人的感
: 觉其实有相当大的落差,不把内心的感觉说出来实在是不怎么痛快。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感谢原PO的交流!!
作者: hp8232 (阿利)   2017-07-29 11:40:00
好文!!
作者: PetWife (芊芊)   2017-07-29 12:50:00
想再看一次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