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尔克大行动》是我认为这几年看过最好看的战争电影。
在史蒂芬史匹柏导演伟大的《抢救雷恩大兵》后,曾经孕育出《现代启示录》、《金甲部
队》的战争片分类竟然逐渐黯淡无光。近年来,除了克林伊斯威特导演的硫磺岛二部曲外
,还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战争片,也就只剩《诺曼地大空降》影集了。其他的战争片,多半
只是抢救雷恩大兵的复制品,或是伴随着军服与砲弹的英雄电影,很难让我真的感动到。
毕竟,战争片虽然是动作片的延伸,但它也不能只是爆炸与子弹擦身而过的声光效果体验
,然后结尾再告诉你:“战争好可怕哦。”大家都知道战争很可怕,不用特地花钱进电影
院听这句废话。
因此,战争片如何凸显它的价值?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拍摄一群无名的士兵,他们或
许会死、或许能够活下来,然而每个人都经历过这场炼狱。就像是我的阿妈,生前一直忘
不了儿时美军对台湾的空袭。恐惧、无助、等待。战争不是只属于士兵的回忆,它是属于
当时每个经历过战争的人;它抓住所有人、它拖下所有人。属于“人”的战争片,而非“
英雄”的,才能真正让我们看到战争的真相。
诺兰片头就直接明了的把影片切成三部,如同合唱。每一部分不仅只是陆海空军的分别,
也是属于那部分的人所经历过的时间维度。敦克尔克战役在历史上发生在5月26日至6月4
日结束,是一周;海上的游艇徐徐而来,从英国多佛至敦克尔克仅75公里,是一天;空战
往往电光火石,是一小时。然而对于参与这场战役的每个人,却是最长的一周、以及最长
的一天、也是最长的一小时。生命受到威胁时,本能叫我们无论如何生存下去。要从敦克
尔克生还的唯一方法,就是与时间赛跑。诺兰由这三种角度切入电影,不仅是电影美学的
展现,更是他以上帝视角观察敦克尔克这个小地方时的冷静凝视。说到时间,汉斯‧季默
给了这部影片惊人的点睛之效。反复紧凑的节奏、招牌的“Bammm”音效、以及最重要的
一部分:秒针。从电影中段开始,秒针来回跳动的音效就贯穿电影背景,它却在一个时间
点停下了─当游艇拉上无助人们之后。那时我明白,人们从此安全了。
《敦克尔克大行动》中没有主角,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主角。那个想上大号却没办法好好
上的Tommy是主角;不幸被推撞到头而死的Peter是主角;那些无处可逃、只能原地趴下抱
头等待空袭结束的人是主角。诺兰用杰出的剧本、高明的导演,向我们述说了这传奇的故
事:那34万人,绝望地等待,他们无处可去,拥挤在狭小的沙滩上;在海上,出现了游艇
、帆船、渡船。他们终究是回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