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版文章: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30969
《敦克尔克大行动》 (Dunkirk) 三个建议与划重点
by XXY
1. 画面精简,却能营造撤退行动的压迫气氛
整部电影的对白不多,从最开头的几位士兵在空荡荡的街头行走,漫天飘散的劝降传单,
再到英国本土的私人游艇、皇家空军出动喷火式战斗机。从陆、海、空,三方面推送剧情
故事线,撮捻成一个主要骨干剧情,有秩序又有条理地呈现一个混乱又紧张的战场。足以
看得出诺兰在他每部导演作品中的细腻与用心。
大量使用影像叙事,以及旁观者角度记录的方式,真实带出这些剧中的士兵们,在历经战
殇后的各种行为。再到每个角色在这场撤退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各司其职而不失焦,精
简又干净的画面内能清楚捕捉到剧中每位演员,不论是神情或是一举一动,在各时间点当
下的紧张气氛,以及任何的一个小环节,互相能够对照、能够有所关连。
简单来说,利用多方角度看似互不相关的画面,却在许多转场或是细节的编排上达到串联
作用,配合著汉斯季默以时钟滴答声作为主旋律的配乐,完全展现了盟军四面楚歌、又步
步为营的焦虑,仿佛直接把观众们拉进当年的时空之中;故事十分流畅,让人从头到尾感
受到敌军压迫以及分秒必争的紧张气氛,非常过瘾。
.
2. 聚焦大行动下的小人物“们”
纵使电影中文片名取名为《敦克尔克大行动》,但英文片名Dunkirk,其实是聚焦在整个
“发电机行动”撤退期间的小人物故事。我们在这部电影里,看不到那些发号司令的政治
人物,也看不到那些在历史课本上叫得出名字的人物,只有简单的名字和默默无名的军人
,在这场撤退行动中希望逃出战场,回到期盼已久的家。
这就是这部《敦克尔克大行动》最迷人的地方,因为在这场撤退行动中,谁在乎哪个士兵
叫什么名字?谁在乎那些高高在上的军事专家说了什么话?当敌人不长眼的子弹袭来,逃
命才是当下在战场上最重要的事。
而电影剧本把握了“聚焦”以及“收敛”的原则,没有过多拖泥带水的旁枝末节,也没有
太多复杂的军事术语或是艰深的专有名词,反而是去芜存菁到精美的境界。透过诺兰一贯
擅长的非线性剪辑叙事,陆、海、空三方面的故事线在前后顺序上有所编排,而在多方视
角上,聚焦在“急于逃离战场”以及“急于赶赴救援”两大方向的主题。
当然,再看《敦克尔克大行动》之前,建议还是需要大略了解二战初期盟军被德军闪击战
逼退的历史事件,以及大方向的历史概念。对于剧中角色们在战场上的惊恐、徬徨;二战
初期,盟军军人遭受打击后的丧志,灰头土脸的情况。相信对欧洲,特别是英国人,是一
段惨痛的教训,以及最深刻的历史记忆。如果能够有初步的了解,相信在看这部电影的时
候会更能够感同身受。
.
3. 时间才是这场行动的最大敌人
“看不见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威胁。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对于步步逼近的德军,描写惊人地少。往往在看不见的地方开枪射击,
或是剧中角色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行攻击。而影像镜头却从来没有正面拍摄、正面描写
、甚至是镜头聚焦在这些德军身上。
(我想,最清楚的德军,应该只有飞在天空的Bf 109吧!)
诚如前述,当一个急于逃离战场的军人放弃正面迎战,怎么会有心情去管敌人的样貌?也
怎么会有心情去在乎敌人在什么位置?相信在他们的心里只在乎怎么脱困、怎么逃出这个
地狱而已。
而在电影开头呈现的时间:“防波堤”-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个小时;对
照到飞行员不断对着油表纪录、对照时间;海上军官们计算著撤离人数、船只数量;以及
地面军人们盘算著如何登上撤离的船只。“时间”这个无形的概念,不论在剧本、配乐或
是影像的编排之下,成为在观影过程中一种逼迫,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紧绷。而透过这些从
无形概念转换为具象化的场景、物品,都完整呈现了当年参与敦克尔克大撤退的人们,焦
急又徬徨无助的心理状态。
总之,《敦克尔克大行动》充满著克里斯多福诺兰对于这起历史事件的人性关怀,以及其
多面向对于单一事件的多元化视角观点。在影像风格上,以底片拍摄与实景搭建的方式,
追求写实又具有临场感的气氛;加上非线性的剪辑技巧、故事线彼此互相具有关联,又聚
焦在一个事件主轴之上。作为一部定位成史诗战争电影而言,《敦克尔克大行动》其实在
故事规模上并没有想像中的庞大;但作为一个以历史战争为背景的惊悚片来说,《敦克尔
克大行动》在每个桥段的用心、制造紧张气氛上,表现非常出色!
.
P.S. 记得进场前把膀胱排空,没有什么时间让人离场又再进场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