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台北电影节看完今年的闭幕纪录片《曼菲》,觉得真的有一点被电影里曼菲的形象
给触动。回到家之后,马上发了个脸书短评。今早又觉不够,想要为这部片多写一些什么
。
电影里的舞很美,可我觉得更动人的是曼菲女士作为一个老师、作为朋友、作为人,传递
出来的爱和生命力。即便今日她已离开,即便我们不认识她、没能亲眼看她的舞,我们仍
能透过这电影,感受到她对年轻的舞者的帮助(和影响)、对身边人的关爱以及她对舞蹈
艺术的投入。而最直接的影响应该是:看完会对现代舞产生兴趣,会想要看看现场舞者们
的演出。
我想一部纪录片能够做到最棒的事,就像是这样:让观众去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的种种面
貌,并撒下继续关注那人、那事的种子。这部《曼菲》就像是这样的片子。
导演再三强调当初是因为林怀民老师的一通电话,开始这个拍摄计划。导演陈怀恩很诚实
地说,他那时不单是跟曼菲不熟,他根本是不认识她。他不确定能够做这个片子,可他还
是做了,而且做出来其实很贴近我们的感受-因为我们(看电影的人)也不是那么知道曼
菲,所以同导演一起,听那些曼菲师长、友人、学生的回忆,反而觉得真实。
其实罗曼菲已经有传记出版,在舞蹈圈里,应该是为人熟知的重要存在。可影像可以留下
和带来更多的东西,也更可以带不熟悉舞蹈的人进到那个世界(我想这是林怀民邀导演拍
曼菲纪录片的原因)。从影片里可以感受到,主角曼菲女士已经过去很久了,可她身边的
人对她的印象一点也没有淡去。每个在画面上的人,谈到她,都有一种不一样的神采,彷
彿这人未曾离开,那么鲜明,那么亮眼。在不同时空的舞蹈影像,则像羽翼一样,使这片
丰满而美丽。
三年的时间,陈怀恩导演说他收集到的资料“可以剪成另一部片”,也相信他说“电影里
一些曼菲女士的小故事,都可以拿去拍成剧情片”,但经过取舍、编排、一再翻改结构,
最后我们看到的版本,专注在呈现曼菲作为一个舞者、作为一个舞蹈家的样貌。没有什么
造神、歌功颂德那样的东西,而是用日常生活、旅行聊天的方式,透过亲朋好友的口、年
轻舞者的身体,使曼菲这个人再现。虽然对熟悉曼菲的人,也许还有更多的话想说、更多
事想知道,但对初次接触的观众(如我),这片刚刚好地打开了我的好奇心-对曼菲、也
对舞蹈。
放映前林怀民老师说:“曼菲就是一个舞者的样子”。看完这部片,他说的“样子”,会
浮现在脑中。这是这部纪录片的本事。很期待它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