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犯蠢而不自知《愚行录》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17-06-16 18:32:23
图文版请于连结: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8182376
愚眛的不是恶意,而是招来恶意的本身
社会规范不断的改变,有时候改变到我们都无力招架之处,这之中有好的,例如人民自由
,与对环境保护和住宅正义的意识抬头,但也有所谓“恶”的一面于现代社会诞生。改编
日本文学作品《愚行录》则是将日本那白净的表面掀开,显露出满是污秽的“里社会”,
另一种虚伪的日本社会。故事以八卦杂志记者田中重新调查一起人人称羡的幸福家庭,却
在一夜之间惨遭灭门的悬案,自今凶手不明,也无人知晓背后的动机与原因。而随着种种
调查记者田中发现,那些人们总总虚伪、自私与残酷,还有各种愚蠢构成了这起峰回路转
的悬案,可恨人必有可憎之处,而被恨并非刻意,而是“人”自找的愚蠢。
现代社会看似先进文明,但其实还是隐藏许多潜规则。例如常常被人拿来说嘴与国外人士
赞扬的台湾博爱座位与礼让老人座位一事,是长期下来台湾社会一种对于周遭目光和儒家
敬老思想的一种过度化。而忽略博爱座位真正的使用并非是老人专利,而是给予“有需要
的人”,故其实所有人皆可入座,但在当今社会如果坐在博爱座位上,往往被人撤目,而
换来大家宁可不坐,也不要受人嘴舌的想法,但在不了解台湾社会的外国观光客就变成一
件美德。
而同样偏北的日本国家也如同台湾的情况,在彬彬有礼与被称为礼貌之国的日本,在潜在
下的社会,是一个极度压抑自我配合他人的社会风气,光是女性于日本职场的遭遇就可略
知一二,而电影《愚行录》则是更扩大的把日本表面那虚伪的形象撕裂,回归最原始的本
能与欲望。不同于原作第一人称的叙事模式,《愚行录》电影则是借由记者田中访谈拼凑
出整个灭门惨案的原貌,而最让人感叹的是当所有事情还原成原貌之时“被害者、受害者
、第三者”都已经无法定义。
故事以八卦杂志记者田中决定重新审查一起灭门凶杀案,死者是知名建筑公司的上班族田
向浩树,与自己那端庄贤淑,深受邻居欢迎的妻子友季惠,还有小女儿。是个人人称羡的
“理想家庭”,当事件发生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为何一家三口会被杀害?此案毫无进展,杂
志记者田中决定更深入的调查案件的其中,才发现这人人羡慕的美好“家庭”竟有不可告
人的真相浮出水面,随着真相一步步越来越清晰,终于得知这桩悬案无法水落石出的原因

《愚行录》以“人生为什么会如此艰难?难道不是因为大家都是蠢蛋的关系吗?”此段句
子贯穿全片,道尽所谓的现代阶级制度,人们的伪善,男女之间的利益交换等,各式各样
以“利”和“欲”交错一起的日本社会。很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看似用尽任何手段想要
得到自我想得到的一切,却每个人都得不到。难道是因为电影中的人都在做蠢事的关系吗
?但不是在做蠢事,而是犯蠢却不自知,而更可怕的是现代社会的人在自我愚蠢下却甘于
愚蠢度日。
电影中描述人最可怕的并非有目的的恶意,而是在不自不觉下做出愚蠢且会伤害他人的行
为而不自知,而所有的愚蠢行为最后成就了《愚行录》的诞生,也构成了难以抹灭的悲剧
。人类就是那么愚蠢且自满的生物,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在表象中自我满足。这也使
《愚行录》前后呼应的公共汽车戏让整部电影有画龙点睛之处,用简短的一个片段让观众进入
著原先就是由谎言、欺瞒跟愚蠢构成的日本阶级社会,且不管何种人都甘于屈就愚行而不
自拔。
《愚行录》是一部探讨日本虚伪与阶级制度和僵化的社会思考的电影,故事进展也相当紧
凑,与通常会变成长篇日剧的日式电影有所区别,电影的色调整体都是低彩度,且善用黑
白对比将光聚焦于角色脸部,让在画面呈现上更加立体,但遗憾的是转场的衔接并不优,
算是电影中小缺陷。《愚行录》是一段人怎么遮也遮不住被社会养成下产出的愚眛之态,
而好笑的是这样愚蠢的一面,到头来却还是换得被人说为:“愚蠢也算是智慧。”一词安
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