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和几个朋友看完了这部国片,走出电影院后还不断讨论著电影中的剧情及镜头。不得
不说,这部电影整体而言还算不错,从小细节的线索到暗示的镜头都让观众看完后还仍无
法从电影中跳脱,套用一句朋友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后劲很强。虽然我还是觉得有一些
小地方可以在更好,不过整体而言仍然瑕不掩瑜。更何况,这是在台湾这种制片困难的环
境下做出来的。
PS.我并非专业影评人,电影内的剧情和镜头仍可能解读错误。有纰漏还请赐教
──────────────────防雷线──────────────────
我想将整部片分为几个部分讨论。
首先是镜头:
在镜头方面,导演使用得算相当不错。在电影开头,为了要塑造一个紧张的气氛,使用了
一幕破碎的镜子加上血红的双眼,为本片直接揭开序幕。这个利用碎镜还有双瞳所带来的
密集视觉刺激成效非常得好。而在本部电影中他也不断的使用镜子镜头来当做暗示或是提
示接下来的发展。而在叙事方面,有几个主观性的镜头也用的很棒。例如徐爱婷在回到住
处时,镜头从后方拍摄,强烈的暗示“有人就在身后”。
但是,这部电影的用镜仍有个国产电影非常大的硬伤──基本上都是固定镜头。就连在本
片中为数不多的追逐─小齐在徐爱婷住处追着陌生人─仍然还是使用固定镜头,并没有用
滑轨来增加追逐的真实与刺激感。这是本片较可惜的地方之一。
还有一个我私人觉得可惜的地方,那便是在小齐发现Maggie跟老邱有一腿后,坐上老邱的
车。在这里两边都心怀鬼胎、各有所取。于是展开了一场对手戏。可是在这里,导演并没
有针对“气势”去做镜头的调整。而仍然是使用一个较为客观的手法去呈现。
整体而言,用镜还算相当不错。只可惜在大部分人物镜头上,都使用客观的手法呈现,让
几个原本该紧张的地方,必须透过配乐来强迫拉高观众的心跳。这也是我下个要讲的。
配乐:
在配乐部分,我比较不喜欢这部电影的配乐。我认为电影的紧张感不该完全取决于配乐,
而是要剧情、镜头、剪接三者合而为一。但在本片中,配乐不断得强拉观众的情绪──即
使现在的用镜非常的平滑、剪接非常的柔顺。它还是强硬得加入诡谲的配乐来提升临场感
。而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的出现:电影的配乐太过频繁,促使剧情越来越推进的时候,
观众对于配越也不再有一开始那样强烈的感觉。观众们会对这种配乐疲劳。不过最后徐爱
婷被监禁的地方,在视觉上仍然有把整部电影的紧张感抓回来,算是一种亡羊补牢吧!
剧情:
本片的剧情是我认为最棒的地方。每个角色的动作都有前因后果。例如主角一个新进的记
者,家中又是务农的,他是怎么打通跟警界的关系?答案在电影的最后,他拿了车上的两
百万,于是有钱去请警官“喝茶”、“送礼”。而当他和Maggie云雨巫山后,在Maggie家
被手机不断的赖声吵醒,后来冲去看电视新闻。这种小小的细节,都使得这部电影更趋近
于现实。让我们不会怀疑它的发展。
节奏:
其实现在想想,目击者的叙事节奏和《萨利机长》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透过现在不
断发生的事情,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追朔过去。然而,萨利机长使用的方式是间断的、
不连续的叙事方式。目击者则是使用连续的叙事方式,但是“诉说的角度不同”便产生了
另一个“新的过去”。这样子的做法非常符合整片的主题。也让观众不断的在猜想电影的
真相到底是什么,使得观众不会感到整部电影很冗长。
每个冲突点及支线展开都让视听人在平淡下来后,接受另一段刺激。也算是这部片出色的
地方。
最后我想谈一谈本片的一些小暗示。像是当小齐在接到徐爱婷电话寻找茶店老板时,他的
手表停了。而在最后他成为了主任,摆在桌上的手表又再度转动。代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就我个人认为,当小齐去寻找茶店老板时,他便成为了整件案子的“涉入者”,于是“手
表”不再转动──WATCH,不再转动。他不再是个“WATCHER”了;而当他杀了阿纬,成功
利用关系脱案之后,他又再是个冷眼旁观的“WATCHER”了,因为不会有人知道,他和这
件案子有关系。
而目击者英文片名叫做“Who Killed Cock Robin”。如果懂得这英文典故,其实就可以
在一开始就猜到这部片的结尾或是走向了。而知更鸟,也是目击者中唯一没涉案的“目击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