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的金马奇幻影展引进的《尸物招领》,开启了我对西班牙悬疑惊悚电影的兴趣,
明明是明亮热情的国度,不知道为什么,特会拍这种惊悚悬疑的题材,
《你快乐,所以我不快乐》、《黑暗面》都属于此类型,精采又好看。
《看不见的客人》并没有上院线,碰巧在网站上看到,
看完后才发现这是自编自导《尸物招领》导演的第四部长片。
2016的电影 ,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受邀到今年的金马奇幻影展播出。
觉得在大萤幕欣赏,应该又是另一种感觉。
导演依然在这片使用他擅长的反转手法,看到最后十分钟,
所有的点连成线,只能起鸡皮疙瘩。
曾经有一篇TED TALK谈到单一故事的危险性,
单一的故事形成刻板印象,塑造狭隘的世界观,加速不平衡的世界,
导致我们只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异质性,而忽略你我间的相同处。
有时候我会想,其实反转电影最常用的手法,
就是给你一个单一故事,借由主角自述,
让观众不自觉的掉入那个对主角有利的故事与世界观里,
然后随着故事的发展,开始发现不同的观点、矛盾,
让观众不断修正角度,重新看一次故事。所有的惊喜与乐趣也从这边而来。
‘我是无辜的。’男主角见到他的辩护律师第一个想要建立的形象。
这大概是每一个当事人,见到律师的第一句话。
男主角作为一个成功的年轻创业家,一夜之间,
成了杀死小三的凶手、外遇的爸爸、丑闻缠身的经理人,
他的法律顾问为他求来了一位即将退休却战无不胜的律师,替他打赢官司。
电影开始于律师拜访男主角的那个晚上,即将退休的女律师,顶着一头干练白发,
要在她退休之前,和当事人把所有故事搞清楚,打赢这最后一仗。
在原告方新证人出席的压力下,女律师给男主角180分钟的时间,
随着对话展开,展开了电影的节奏,倒叙的手法说明了前因后果怎么带男主角到这一步。
律师以陪审团的角度诘问的男主角故事的细节,仿佛在模拟应对陪审团时的策略 ,
试图厘清真相与推敲的解套方法。
法庭上,需要第三人的原因作公正方的原因,
就是因为当事人往往只会述说对于自己有利的故事,
在动机与意图不明下,需要多方的验证与诘问才能得到最接近事实的真相。
一来一往间,故事的真相也越来越清晰,
人的善与恶也在对话与故事进展间慢慢的浮现,
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影片最后的10分钟那个转折。
报雷太多的话,就少了观影的乐趣, 觉得这是比《尸物招领》更成熟的作品,
叙事更为纯熟,开场10钟就用短短的篇幅,
建立了人物关系与故事大纲,尤其女律师的出场画面,
一头白发实在很像西班牙版的梅莉史翠普阿。
推荐给喜欢悬疑惊悚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