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版:http://just-for-record.blogspot.tw/2017/03/blog-post.html
“游说的重点在于洞察先机,预测对手的招数,然后设计对策。
赢家永远比对手快一步。在对方亮出底牌后,随即使出自己的杀手锏。
要确定能趁其不备,而且对方无法反击。”-《攻敌必救》
短短的一段电影开头,却讲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攻敌必救》,
Ms.Sloane游走于美国政商之间的专业说客,
行事大胆、果断、耸动、专业,事情总筹备地滴水不漏,
剧情以“希顿哈理斯枪枝管制法案”作为主要事件,
从Sloane与对手进行攻防战的情节中,
解析“游说的本质”,并揭露了Sloane的人格特质。
-从单一事件解析个人世界
通常以主要人物作为电影题材,很少不牵扯到主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但奇怪的是,这部电影不谈Sloane的过去和未来,只带领观众目睹她的当下。
因为电影不加以解释,所以我们不知道Sloane为何强烈反对枪枝购买,
也不明白为何她没有家人、朋友、情人,甚至需要伴游宣泄寂寞,
更加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塑造出诡计多端、善于说谎的她。
我们只能单纯从这整场博奕,去猜测Sloane的真心在哪里,
或许是她知道出卖Esme会背负骂名,更伤害对方,却执意如此
(我不认为她只是纯粹为了赢,应该还涵盖著强大动机);
或许是她面对伴游所情感失控的那一个当下;
或许是她直至最后关头,也不愿出卖任何一个组员。
整部片冷静而独到地将Sloane的各个面向放在台面上,
任观众评论,而不多加解释,
这样的处理手法仿佛也更加精确地描绘出Sloane的人格特质。
-和观众的小游戏
这部片有太多无处不在的剧情暗示,埋藏在随处可见的台词或小情节之中,
观影当下像是和导演、编剧玩捉迷藏,
猜对暗示让我们和剧情拉近距离,略过暗示让我们对剧情恍然大悟。
最明显的例子,即是Sloane在快餐店内,
一句随口的“你高中的一段经历是空白的.........”便埋下后续Esme被出卖的伏笔;
而“医生是不是都没空玩社群网站?”和随意翻阅肺部医学书籍,
正悄悄的暗示她早为已预期的危机做好准备;
甚至是当她开始拜会各个女性主义领袖时,便猜测到这将会是她用来保住职位的筹码。
于是整部电影的节奏快速却又不失分寸(使观众尚在理解范围内),
同时不断回应着片头关于“游说”的核心思想,
当我们看着剧中人物大玩整场赌局时,自己也宛如玩家一般身历其境。
-我就是最后的筹码
本片最精彩之处应该是,当观众以为Sloane落入困境,准备认输之际,
她的宣言除了直指政客虚假的面具,并同时搬出对方意想不到的王牌,
成功逆转了局势,然而,付出的代价就是将自己一同赔了进去。
直到Sloane最后说出,她希望政客都能秉持良心行事时,
一瞬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过去观看双方拉锯两小时的我们,
似乎也随着情势进入了输/赢的对立之间,将法案本身视为一场赛事。
但这并这个法案并不是一场游戏、博弈、赛事,
它是关乎人民的一个重要法案,关于我们的生命安全和人身自由,
却逐渐被视为各个利益间的角力,这不是最荒谬的地方吗?
-写在最后
洁西卡雀丝坦恍如Sloane本人一般,一眨眼、一微笑、随口一句,
都反映着Sloane嚣张、俐落、思路清晰、胆大妄为的形象。
(从此之后我看到她都会想起Sloane XDDDDDD)
另外,本片的英文片名是Ms.Sloane,但中文片名译为攻敌必救,
甚至在片尾时,片商以字幕的方式解释“攻敌必救”的原意,
是“攻打敌人的后顾之忧,前线的危险就能够解除”。
坦白说,也许是接近原意,但并不是这部电影原作者真正所传递的讯息,
我甚至要看完电影才能了解片名,这样的中文解释似乎有点太多了。
最后,这部片让我想起《大卖空》,却不若《大卖空》般迷失在专有名词间,
又能感受整桩事件的紧张刺激,边看边享受和导演斗志、猜谜的乐趣,
是近几个月俐落、精彩又印象深刻的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