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海诚的老粉丝,拖到近日才终于看了这部作品,或许是迟了些,但确实是有些感触
,这里就不深入谈论剧情,仅就抒发一些想法 ── 这部作品真正触及了人心的什么?
事实上早已透过各种评论得知这部热销之作,多少偏离他过去作品性格,虽然高兴于他所
受的肯定,然毕竟自己至今最爱的仍是秒速五公分,不免有些担心。
观影结果亦不大意外:是部能让人情绪起伏的好作品。当多余棱角被削去,让新海诚能完
整说好故事之后(当然情爱方面依然不脱宅宅的青涩),能有这样的成功作品是理所当然。
但即便出了戏院多日,回想起这部作品却仍带一丝作痛。我因此有些好奇,当这部电影跳
脱了过往新海诚的悲剧结局时,这样的惆怅又是从何而来?
初次观看的情绪与悸动随时间慢慢消逝,我试图从残余的印象中捕捉,那些让我惦念不已
的东西。才察觉里头另一个被埋藏的主题,不是男女主角看似宿命般的爱情,而是另一个
更加直射人心的主题 ──“生死”。
新海诚作品并非第一次触及死生,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也曾触及过这主题,但显然当时的他
完全无力驾驭那样的主题,最终只成了剧情松散的言不及义。但在此次作品中却掌握的极
佳:这一隐讳的主题,被掩盖于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之下,却隐隐做现的挑起了观众内心
对那些过往悲剧的惦念。
如同剧中展现的生死,并非故事进行中发生的死亡、也不是病床前能预期的漫长等待 ─
─ 只是生命就这么的消失,不带真实感的瞬间消逝。甚至不是发生在当下,而是三年多
前的事情。
我思考着人们会藉著这样的悲剧,看到、并连结了什么。或许日本观众在观看这部作品,
联想起311的悲剧,而对台湾观众来说,会更直接的联想起小林村──同样是500条生命的
瞬间消逝。甚至对高雄人来说,可能是那场未满三年的气爆。
男主角何以对那起悲剧事件印象模糊呢?因为他的记忆是与观众相连的,如同观众对那些
现实中曾发生的悲剧一般的错愕、模糊甚至不带真实感。我回想起当初的高雄气爆后的不
久,曾试图去看过那曾熟悉且每日必经的街道,却不见任何灯火,曾经繁华的街道只留下
巨大的黑暗,毫无实切感,仿佛新闻的毁坏样貌是虚构一般。即便今日早以重新车水马龙
,但我却依然觉得有某种巨大的割裂仍在那,悬在心理。
这样透过系守村的覆灭画面,与现实中曾发生过的那些悲剧串联,让观看这部作品的立场
其实产生了种变化──它依然是个悲剧,即便它像是有着美好结局。
因为连同女主角的死亡在内,灭村的结局早已成了定局。
我们早已知晓现实中的死亡是不可能被逆转的,也因此,不论后续怎样的挽救、改变,展
开了怎样的爱情故事,对观看到了灭村惨剧曾发生的观众来说,这依然是个悲剧的故事─
─悲剧已然发生,对观众来说,真实的时间是停留在灭村三年后的那刻的,被改变过的未
来,可能反而是难以触及且不真实的。
何以那样对于生死的探索,会跳过表面的爱情故事而被看到呢?或许与新海诚最为擅长展
现的那些令人迷醉的风景有关。系守村的原初模样、与陨石后改变地貌的样貌,直接在视
觉上给了观众强烈的冲击。比对于小林村覆灭的平坦画面、比对于高雄气爆后崩坏的街景
、比对于美国911被消失的地景。某些事物曾经存在于那边,但却被消除了。
事实上,也莫忘了男主角任何力图挽救的行动,全部建立在了悲剧已经发生、女主角身亡
后的世界,而那个悲剧未曾发生的世界,男女主角之间却不可能产生链结。唯有透过系守
村的悲剧,才让这个爱情故事得以成立,男女主角能够产生连结。
这也是我因此对新海诚这部作品感到玩味之处。大部分的人可能觉得自己是受了里头的男
女主角宿命般的爱情故事所吸引,但事实上,或许是那些对于曾发生过的悲剧的不真实感
、试图挽救的心理,才是真正被观众所能理解连结,而欲罢不能的。隐隐作痛,却也难以
言喻。
最后,一个让我觉得玩味之处,在于我们或许也可以说:正因为对于悲剧的不真实感,才
让男主角在剧情有了改变未来的余地。假若他确实见着了女主角的坟墓或尸骨,那恐怕会
像地府回头的伊邪那岐一般,只能接受死亡的事实了吧?
这即是我在这部电影中所见着的,在美好结局中所隐含的悲剧,在生与死的界线中,所展
现的那些不真实样貌。
其实我不禁联想到近日热门的LALALAND,想起两者在结局处理上的对比。
同样在电影的某刻起,以男主角的行动作为展开,带给了观众一连串美好版本的可能未来
。
但或许对观众来说,所要比较的,哪边更接近是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