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好雷]《我不是潘金莲》荒谬,“圆”形毕露!

楼主: ivan0511 (小日本)   2017-01-16 21:01:27
图文网志版:https://goo.gl/DTsjQh
谦退不争、不忮不求,面临杂难,华人多习于圆滑和谐,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能无事当
然最好,众望所归的政府,走马上任需为人民服务,然历经良久,瘫痪腐化、无能污秽根
深蒂固屡见不鲜,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依法治国,遂变成主管阶级有无担当的
通病,不危及眼前利益,不涉及利害关系,老百姓的疑难杂症,慢条斯理拖拖延延,总归
每个人都想推诿,每个人都在想如何堵住,直觉反应成了:“这事对我的乌纱帽有何影响
?”
显然,无担当视同腐败,为求自保宁左勿右,宁严勿松,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
谁也无法预料到《我不是潘金莲》中一名农村妇女,能挟著离婚官司震慑北京,年度人民
代表大会,亦是光明县人仰马翻之际,状一告再告,爱里叫声冤家,堂前喊声冤枉,升堂
闹成哄堂。
哄堂缘由,起于李雪莲及其丈夫为分一房而假离婚,打算得到房子后就再结婚。岂料,丈
夫和另一女子跑了,假离婚变了真离婚,离婚确凿合乎程序规定;真别离,李雪莲可不服
,从地方法院开始,要证明离婚无效,状纸过手层级愈趋高段,自法官、院长、县长、市
长,甚至进了人民大会堂。
官司尚未打赢,经手官员却全丢了官,哭笑不得、进退两难;堪称全中国最大的小事儿,
一人告状,三人成行,成的究竟是潘金莲、小白菜还是窦娥冤?十年光阴,官司缠绕,只
怕也修炼成白娘子。仿佛张艺谋《秋菊打官司》再现,昔日咽不下一口气,图个合理说法
;而今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醉翁之意不在酒,冤屈之名,意在牵起当代中国法治与
人情间的那条幽微底线,贪、嗔、痴人性三毒,显露官僚文化逻辑。
《我》片荒谬得很,无非出自一名农村妇女明知理亏,假离婚欺瞒户籍在先,仍有胆识、
有本事从下到上、从小官到大官、从地方到中央,企图证明自己并非如中国古代勾引情夫
、谋害亲夫的女子潘金莲,离婚更非真有其事。
荒诞人物以小搏大,姑且一笑置之,但官僚文化狗屁不通,可得认真对待,其如《我》片
现形的,被告状的领导官员见告状愈演愈烈,向上级阿谀谄媚,对下级施以恫吓,责任如
人球互踢,表面功夫做足了,里头仍裹足不前,陷入无限死循环,亦像《我》片揭示人大
代表会的高官,尽如父母般精神训话,内部贪腐、缺乏法治观念的窘态,一昧归咎于地方
官员,貌似宣扬“这是你们地方官员的问题,可不是制度上的瑕疵”之教义,殊不知愈高
举不适任旗帜,愈想消弭异议,也愈见人情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进程中,那无比矛盾与纠
结,该怎么做官、该怎么听人民声音、政府该怎么宣传教育?句句痛下针砭,似也让《我
》片演奏出大陆现有主旋律。
批判归批判,赞赏论赞赏,《我》片出众之一,是其难以忽视的镜头选择,舍弃熟悉不已
的宽萤幕比例,几近全采如望远镜镜头的圆形画幅,仅于正中央以圆形示之,恰似指头戳
破日式纸门上的方格,心惊胆颤窥探一个怪诞故事。独特的运镜和构图,宛如一幅幅微缩
的中国画,除迫使观众易聚焦在特定位置,也有助于其在有限的画面里,增添故事本身若
隐若现的诡谲与神祕,何尝不也能称其遮掩了部分事情真相?
更完整巧妙地,尚有方形切换、最终回归全画面,以及如说书般的开场白,总的来看设计
,乡村(江西婺源)之为“圆”、都市(北京)之为“方”,无疑遵循中华文化“要以规
矩,也成方圆”的做事原则,及至真相大白,二胎后心系胎儿,才诉诸假离婚,此刻画面
倏然开展,心境豁然开朗,数年下来,李雪莲不是潘金莲,你我或许也会(曾)像她一样
,遭逢《我》片式的不堪,“圆”形毕露的世道乖舛,终究人情冷暖,自知就好。
作者: naima29 (竹澄)   2017-01-17 08:11:00
推好文,这部好看,画面也美。
作者: Aixtron (爱思强)   2017-01-17 19:43:00
我觉得冯小刚就像我大陆的朋友讲的 很俗套 就是一定要硬插个京戏 然后十年告官都没事 第十年就不准告 这是哪门子叙事方式 真的以前提冯小刚被强国人嘘不无道理
作者: tuhsiaofu (老虎桑)   2017-01-18 15:52:00
小说内容本来就是李雪莲告官不成,跟冯小刚无关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