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网址:http://movietalk0518.blogspot.tw/2016/10/blog-post_30.html
● 情感的绝对
如果要做归类,“你的名字”的执导者新海诚,大概会被我放在与林书宇、岩井俊二、
马克·伟伯等者类似的位置:他们擅长的始终不是讲述一则起承转合完整高潮迭起的故事
,反而是以某些意外的画面,捕捉或显影某种肉眼未能视及的感情的千丝万缕。
换言之,他们的故事/电影里,虽没有饱满的寓意或情节,但却总有几个段落能够对应/招
唤出一些生而为人的敏感惆怅。比如林书宇的“百日告别”陈述的是告别的拒绝与面对、
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诗”则纪录著青春时期的酸甜光影。
而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则在两个青春期少年少女不断彼此似有若无的追寻里,书写了
大多数人对于“情感的命定”的信仰,一如村上春树的遇见百分百女孩或查理考夫曼的王
牌冤家的故事主题:即便失去了关于彼此的记忆,当我们再次相遇,我仍将惦记起你,的
那些感情的绝对。
对于喜爱抒情电影题材者,这故事设定/结尾或不至于让人失望,加上时机安排得宜的笑点
,非新海迷者也应能接受。
● 色彩/光影的魔幻诗
粉彩色的抒情如果是新海的特长,那另外一个则是“色彩/光影”。
对我来说,新海的配色总有其独到之处,每幅画面里的色彩都鲜活独立,但又能看得出主
色跳跃其中,调配整理出构图里的秩序感,这些色彩技法特别在彗星坠落或山洞里隔世穿
越的几段里,应用得让人/我感佩。
光影则是新海另一项天才之处,过场里每道光线暗影的描绘都仿佛是以摄影机完成般似地
,真实繁复,甚或是比真实更多的细节,让他的动画电影有着逼近真人电影的拟真。当女
主角一行人走在山林中,而阳光自叶隙中落下,成百的树影在脸颊上成形。这些景幕常让
我怀疑,新海的眼睛其实是复眼,所以他眼中的光线/色彩,才总是有种凡人无能触及的魔
幻朦胧。
● 画龙点睛的音乐
电影里的光影/色彩精彩如昔,但让“你的名字”从动画电影走向破亿票房大众电影,与旧
作间最大的差别或是“流行音乐的使用”。质精的音乐能让电影本身更容易被接受与记忆
,对此最佳的几个范例约莫是Disney的童话系列,或是有魔力红加持的Begin Again,若把
音乐抽离,电影自此成为故事贫瘠的鸡肋,但也正因为音乐的存有,一切画龙点睛有了生
命。
不管是“前前前世”或“梦灯笼”,RADWIMPS为“你的名字”制作的插曲,扩大了新海想
表达的情感的惆怅流转,也让电影有了流行音乐的质性,观者会愿意在观影后反复传诵,
并进而吸流更多新观众入场,形成一种有效率的行销循环。
这也是新海在这次电影制作/行销操作中,最成熟也最接近市场的一手。
● 适合散文,而不是小说
最后说说一些个人觉得遗憾之处,新海一直以来都是擅长鸳鸯蝴蝶题材的创作者,但这同
时也很容易让它的故事出现反复谈情却无实质议题重量的问题:
虽然在“你的名字”之中可以看得出来新海作出了一些新的调整/努力。在前半里他企图置
入一些关于“去大城市营生v.s在老家继承家业”的都市化/文化传承议题,也透过山中小
镇的设定带到自然/环境保护的议题,
但最后这些议题都仅成为了昙花一现的剧情工具,并没有与最后的结局彼此配合呼应,使
得“你的名字”再次成为了另外一部轻飘无重的梦幻小品,而不是几年后你仍会想打开电
脑/电视再次浏览观看,吟味再三的留念大作,此点十足可惜。
整体来说,“你的名字”是一部格局工整叙事清楚的抒情小品,但私心觉得,新海最适合
拍的不是长片,而是短篇(像是:她与她的猫),
而如果他是作家,他适合写的不是小说,而是散文。
转载心得:
你的名字电影中音乐和华丽的画面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算是一部好作品
觉得这篇电影评论写的很中肯,也很清楚的指出这部作品的优缺点
看完后很有同感 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