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ck921 (The Fate)
2016-12-16 01:51:44赶稿中....
按照惯例,前面是无雷短心得,后有防雷页。
────────────────────
无雷《神鬼骇客:史诺登(Snowden)》评价:3.4 / 5.0(数位)
*注:评价在 3.5 以上为好雷之电影,在 4.0 以上则推荐 DVD 收藏。
一部政治错误的电影
导演想要表达的寓意十分浓厚,部份台词确实有切合我心。
且立意弘大,典型的小虾米对抗大鲸鱼类型的电影。
但可惜部份场景的气氛营造仍嫌不够,而选角亦不算太好的作品。
比较类似的作品,可以参考一下全民公敌,但两者又略有不同。
────────────────────
<防雷> 以下有雷
普雷《神鬼骇客:史诺登》
在观影之前,其实没有对事件做太多功课。
但是因为自己是走和资讯相关的,所以还算是了解一些背景。
包括在同时期所发生的另一个:亚桑杰维基解密事件。
而本电影的开头,就在一组记者会见一个神秘的访谈者作为开始的序幕。
这位外表平凡、手里总拿着一个魔术方块的眼镜男,领着两人到了他的房间。
在环顾四周确认没有被人跟踪后,这位神秘人,才正式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并开始把他手里所掌握的,惊天动地的情报,揭露在世人的眼前。
好了,基本上这部电影开始后,前半段都在着重叙述史诺登的背景。
包括他参军,不慎摔断了腿,才决定报考中情局,并替美国国安局工作。
(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想,他如果没受伤的话,美国会少一个眼中钉的诞生)
在中情局面试当中,与后来成为他上司的柯宾对答,成为本片重要的戏份之一。
虽然他达到了录取标准,但柯宾仍然以言语轻描淡写的带过,不给他自满的机会。
(饰演柯宾 Corbin 的莱斯伊凡 Rhys Ifans 实际年龄不算太大,
但戏中却充份展现出狡黠干练的神情、肢体语言和谈话)
接着就是他与女友琳赛的初次见面过程。
从这里,就是败笔的开始。
从这里,就是败笔的开始。
从这里,就是败笔的开始。
因为很重要(而且我又很火大),所以要讲三遍。
很明显的从这个选角上出了一点....不,是很大的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找雪琳伍德莉来演琳赛这个角色。
这部片从头到尾,我只看见了一个自以为是,又很花痴的角色。
妳他马的除了看到有人在街上抗议,拿来提问并质疑男主角的立场之外。
实际上做了什么事情,让男主角有所转变,进而开始关心一些人民基本权利;
这些根本就没有着墨到啊!
好,如果剧本安排可以说是编剧和导演的问题以外。
连演员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也是始终觉得怎么看怎么怪;
直到我看到片尾女主角的真实照片后,我才发现这外型也差太多了吧!
妳讲话又机歪又没重点也就算了,芭蕾舞跳起来又生硬又别扭也就算了,
连人也长得完全不像,气质也不对是三小?
如果不讲,我还以为这是在演一个准备要领便当的惊悚片女性龙套角色的故事。
很可能,就只要换掉这一个角色的演员,我就会给好雷了也说不定。
当然,事后想一想,也可能是这部片题材争议颇多,所以没什么人愿意演。
再加上女主角常演一些类似的电影,诸如《分歧者》之类的。
(电影上映后,出了一个某女星参加抗议游行的新闻,那又是后话了..)
其它作品我不予置评,但诚就这部电影讨论,这个选角完全没有能够使我认同。
回到电影本身。
在进入了中情局的培训学校之后。
他第一个遇到的人,是由大家所熟识的凯吉兄演出的汉克。
汉克曾是中情局内部计划的一份子,但由于理念不同,而被发派边缰。
一见面,就和这个初来乍到的小伙子惺惺相惜,也开始了他思想“灌输”的过程。
其实我当时看的时候本来还满怕的,想说该不会烂片王又把这部戏搞烂了吧。
但看到后面,感觉导演对他这个角色的戏份掌握得还不错,反而有加成的效果。
后来,中间就是柯宾花言巧语及汉克循循善诱的拉锯战。
刚开始对这份工作有着满腔热忱的史诺登,到后来开始质疑这个政策。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柯宾和他“师徒”俩,在森林边的打猎消遣和几番谈话。
柯宾对着充满迷惑的史诺登说著:
“你以为这个世界为什么迟迟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
“我们替政府工作,确保没有下一个恐怖主义和因素能对国家产生威胁。”
中间史诺登也一度以人民的自由回击,而柯宾只是笑着说:
“自由?安全?人们会选择哪一样?”
“只要我们能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能够有保障,这才是大家在乎的。”
但史诺登却讲出了(他不是要说服柯宾,而是自己)本片最经典的一句话:
“他们(人民)不知道自己订下了这种契约(交易)。”
这句话其实跟美国当初建国的背景有所关联。
大家都知道,非常有名的五月花号,即是清教徒从欧洲来到了新大陆。
但是却很少人知道《五月花号公约》。
简单来说,五月花号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先例。
即是政府是基于人民而产生的。
而用于管理人民的法律,必须是先立基于人民的同意。
美国宪法的制定,也是在同样的条件下。
由当时的十三个州(当时美洲的十三个英国殖民地)的代表,
历经了研议、辩论....等等过程,所做出的共同决议。
这又和某流亡政权的宪法制定,和渡海转(撤)进(军)沿用,有所不同。
第一、制定当时并不是基于后来沿用地区的人民同意。
第二、甚至根本也不是由人民代表来制定的。
你不能够拿不是经由人民同意的东西来管理人民,
而经由这种矛盾延伸的规范,本身就是一种殖民的展现。
让我们再回到电影本身。
随着所接触的一些事情开始失控(包含迫使富翁酒驾并利用他、系统的滥用),
史诺登意识到不能够再继续这样下去了,所以开始要求女友多加提防。
而两人的摩擦,也在这当中越演越烈,因为史诺登无法泄露机密。
压倒最后一根稻草的,是柯宾在会议室内与他的远端谈话。
柯宾表示自己可以向他保证,他的女友没有和摄影师发生亲密关系。
然而这也即是代表,部门一直有在对他进行监控。
或许柯宾认为对事物的恐惧可以使人听话,但很显然史诺登并非寻常人。
后者找到机会搜集了政府的棱镜计划相关证据,并千钧一发的成功携带出基地。
想当然尔,没多久史诺登就成了美国政府重点的通缉对象,并被迫潜逃出境。
而这部电影,在剧情当中是采插叙法的方式来呈现。
所以镜头不时切换到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记者在香港的一家饭店内采访他的画面。
导演也想透过营造出,无时无刻都要在房间内提心吊胆,
害怕政府随时会破门而入,将其抓走的气氛;只可惜篇幅仍是稍嫌不足。
于故事的结尾中,史诺登在国际友人及律师的帮助下,透过多次转机、借宿他人家里,
最后在俄罗斯寻求到了政治庇护,也和女友复合,并定居在该国。
综观这部电影,意寓不错,而且是在政治错误的多重阻力情形之下;
导演、演员和工作人员们仍旧努力不懈,进而完成了这个作品,可谓十分之难得。
除了本文先前提到的那些问题之外,基本上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的剧情片。
但是没有使用什么特效或太浮夸的场面,而剧情处理也不够细腻。
整体来说,我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引发了我们许多的省思。
包括柯宾的一番谈话。
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两千万人,直接影响了一亿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近一亿人,直接影响了两亿多人。
究竟我们不计代价,以阻止可能伤亡更大的三战爆发,比较合理?
还是避免掉了那些因为政府的维安而“被消失”的人,才是合理?
又,到底电影中所说的,参与计划的那些公司企业。
是被迫为政府工作、根本是子虚乌有、亦或是利益交换呢?
其实,电影描述柯宾和史诺登是师徒关系。
而我更觉得凯吉饰演的汉克才是史诺登“真正”的师父。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问题,都不是非黑即白。
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连汉克自己都不能完全的肯定。
但,有时我们都被迫去做出一些艰难的选择。
可能就像模仿游戏的那句经典台词一样吧:
“我是什么?是机器,还是人?是战争英雄,还是罪犯?”
不禁又令我想到 Battle Field 3 的结局片段了。
作者:
netpal486 (随风而逝的记忆...)
2016-12-16 02:40:00好的影片能影响观众,所以...你被影响了吗??...
作者:
allents (Perfume命(g=9.8))
2016-12-16 03:36:00我觉得你对“政治正确”的理解不太对 这部戏怎么政治错误且不论史诺登是对是错 从要求政府手段公开正确的角度史诺登是大大的政治正确 更别说在媒体中他大都被当成英雄最近要求欧巴马赦免他的呼声也很多再说我个人看法 史诺登根本不该有争议性 他是跳出来指出政府说谎的人 也没有向维基解密一样任意公开国家机密他指出的东西很简单 美国政府侵犯了国人的隐私权 这不是用国家安全就可以允许的
作者: l81920 (==) 2016-12-16 16:39:00
超难看 闷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