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好雷] 《你的名字/君の名は。》个人杂感

楼主: tony97715 (要说什么)   2016-11-08 23:52:00
感谢ckps版友的回应。首先我要致歉,这部分我确实写得不好。
当时我已写到肠枯思竭,已有“快结束一切让我解脱吧!”的念头,结果导致论述不清
,特此我再多补写力求完备。
先说结论:我的看法与你一致。
泷(跟三叶)在“剧情上”当然不是为了“确认自身存在”才去找寻。
是为了找到彼此、传达自己的心意。
说实话也是“剧情所需”。(你不演寻找彼此大家还会被感动吗?剧情要怎么掰下去?
不演“追寻”那还是新海诚吗?)(当然还是会有人没打到点完全不感动啦!见仁见智)
我十分认同你所说的“寻觅本身就是生存意义,他生存的意义是为了找到缘结在一起的
对方”。正好符合本人原文写的新海诚的“主题意识”,c大能够两三句话就讲重点说清,
本人甘拜下风,确实是本身能力不足、技不如人,该当闭关多苦练。
不过既然提到了哲学解释,就不得不重申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
《你的名字》有阐发这三个问题吗?表面也许看不出来,但可以让人“再诠释”。
原文先提庄子,是因为看故事时让我直觉联想到“庄周梦蝶”。(注1)庄子带给后人的
启发为“如何确知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真实的?”这跟泷与三叶第一次醒来后的状况不谋
而何。当两人在对方的身体里所经历的一切,实际上就等同于两人在自问“我(现在的
身体)是‘谁’?我是否在‘梦’中?我现在的‘经历/亲身体验’是‘真实存在’的
吗?”但是故事本身跟庄子哲学并无太大联系,新海诚也没要深究“如何确知我们所处
的世界是真实的”,故原文省略不谈。(而原文提到另两部作品,其导演今敏跟押井守
就十分喜欢探讨这个母题,顺便推荐给版友。)
而之后画面带到泷在三叶的笔记本上所写的“现有状况已知的整理”:三叶的家族关系、
朋友的资料、家的地理位置,甚至是抱怨“この人生は何なんだ?(这到底是怎样的人生
啊?)”……等等,正是符应“我从哪里来?”;当两人明白“进入他人身体”后所处的
状况是“现实实际发生”的,他们共同面临的是“如何在对方的生活‘和谐共处’”——
再次回到回归到“我是谁?”、“我该呈现怎样的样貌才是‘我’(才会像对方)”。在
此也可以扩大解释成“近程阶段”的“我要往哪里去?”。
个人认为阐述比较多的,反而是宫水奶奶一语道破“你正在作梦吧?”之后的故事走向。
换言之,“中程阶段”的“我要往哪里去?”是泷发现交换灵魂的状况不再发生后,他画
出糸守町的样貌和那些历历在目的风物,查询资料推理糸守所在之处,前往飞驒市想要探
访、确认那些他亲眼所见、一一走过的人事物是否真实存在,内心也极其渴望三叶是真人
,想要亲自传达自己的心意。讲到此,大家便能轻易推知“远程阶段”,那就是泷得知糸
守被陨石毁灭真相,手机日记消失以及自己开始遗忘名字。这之后的种种,不正是故事主
角碰到挫折后该思考“何去何从”——即“我要往哪里去?”。
那么,回过头来看使人产生论述不清的原文:
因此“名字”变成一种“确认存在的证明”,是彼此能够“确信”灵魂未被“抹消”的凭
依。(说得白话一点就是“我确实没疯,对方是真实存在的人!”)
在此扩写说明:
“名字”变成一种“确认存在的证明”,我若不记得“名字”,那么记忆将会消失。
记忆消失,对“我”而言,“我记忆中的对方”(旁人无从知晓)就没有了“形体”、
没有了“曾经存在的依据”,没有“记忆/依据”,要如何证明“他是真实人物”以及
“我(变成他)的经历一切为真”呢?
所以故事题目命名为“你的名字”,直接告诉观众“名字”是重大线索,随着剧情发展也
不断暗示“名字”是被视作“存在证明”之物事。因此泷启程去找三叶,得知灾变后更跑
去图书馆查资料确认其存在。(说得白话一点就是“我确实没疯,对方是真实存在的人!”
)但转念一想:“为什么我来到这里?”、“跟我灵魂交换的她是什么名字?”,由于不
明原因开始记忆不清(注2),内心动摇——“我要往哪里去?”
而我经历了灵魂互换的事件,我在“交换的当下”仍是原本的“我”,并没有因为进入他
人的身体产生异变(“交流”、“互补”是有的,然“本质”不变),所以我的灵魂未因
怪奇现象被“抹消”、“取代”。(因为新海诚要说的是青春物语而非怪谈。)然而对方
的“存在”为真吗?他/她该不会“根本”不存在于世?或是曾经存在却消失了?我要怎
么“相信”他/她存在?——唯一的凭依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名字”。
由此可推论出“名字=灵魂=存在”——是了,只要我记得名字,那就是他/她的存在证
明了。我能够确信他/她未被世界“抹消”(如其他评论所言之“世界修正力”使手机日
记消失),因为我一直以来心系着他/她,经历的所有记得一清二楚,他/她的存在不会
从我的脑海中我的记忆里被抹消,因为我会一直念着他/她的名字,因为我相信“言叶”
具有力量:“只要我记得你,你就是真的!”
是故,我的生存意义就是为了要追寻那个身影,找到他/她,那个曾与我一同分享人生的
“半身”。
在此回归c大提出的“生存意义”,换言之即原文开头所提的“存在价值”,两人“追寻”
背后的哲学涵义为何?
究其根本实为“自我实现”——能够“完整我的生命”的“谁(だれ)/什么(なに)”。
简单来说,新海诚自始至终都在写描写一种人物原型:
我如果不去追寻“那人”,那我的生活/生存没有意义/价值,当我实行“追寻”的行动,
我整个人才仿佛“活了过来”——我的存在才有了意义。
我若没有找寻他/她,我的生命将不会完整,我也无法“成为我这个人”。换言之,意即
“无法实现人生终极目的”,个人的价值意义不能彰显——“我是谁?”之人生探求。
当然,泷是为了找到“缘结”命定的另一半三叶才行动的,试问:若不是三叶,泷会冲吗?
抑或,若非遇到泷,三叶会义无反顾冲到东京,在茫茫人海试图找到泷的身影吗?
因此两人的举动在剧情所需,皆为明示观众他俩对彼此的心意已不言而喻,只有为了喜欢/
心爱的人,我才会如此义无反顾——恋爱剧的典型公式。
然而当我们要以哲学、心理学来解释时,新海诚的故事在“追寻”的母题下,故事人物的
“追寻”变成了他/她人生的终极目的——表面上并非“确认自身存在”去找寻,而是在
本质上透过“找寻”才彰显了人物的存在价值。而“追寻”过后的“结果”,反而都不是
新海诚所要传达的重点。(故《秒速五厘米》被视为其最虐心之作)
因此,在《你的名字》这个显而易见是“倾向圆满”的结局,让粉丝(或长期关注日本动
画族群)对其褒贬不一,却是容易掳获一般大众、大获好评的商业考量。更现实的考量是
,借由Happy Ending来传递电影核心概念:及时修补人生重大的缺憾——对爱情可能逝去
的挽救、对亲情疏离的和解尝试、对灾变意外发生后的自我谅解及宽慰。尤其后者,让日
本在地居民至少能透过不同的形式去纾缓现实的痛苦,以“成功解救小镇”来移情稍稍抚
慰难以抹灭的伤疤。
电影的哲学思考其实在许多作品皆有涵蕴,只是刚好在写《你的名字》时有感而发,才形
成“如此样貌”。说实话,我对于原文要不要贴来电影版犹豫许久,对我而言,我会想贴
过来电影版的文章通常是“影评”或着重在“感想”,而原文姑且称之为“杂感”的文章,
我并没有在个人的“感想”多有着墨(说它好在哪、棒在哪、让我感动在哪),反倒多数
是在对电影的种种设定作“个人解释”(为了想说而说)。想说既然写了就贴贴当赚p币,
会受质疑也是应然的,本人虚心接受指教,所以再次感谢ckps版大,让我这次着实赚到了
不少p币,多谢指教!m(__ __)m (太久没直接在批踢踢打字,好累啊……囧)
(注1)庄子此寓言提出的哲学反思是要人别有“分别心”,意即将所谓的“物我”、“
生死”、“虚实”这些概念“打破”,“消除”两者之间的“界线”,人们将会得到逍遥
自适的快乐。换句话说,庄子认为万物皆平等、是没有差别的,人不该自视甚高,觉得比
其他物种优越;也不必把死亡看得太严重,由于“生”跟“死”本就是一体两面,两者本
质相同,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那也就无所谓孰轻孰重了。那么这跟《你的名字》
有关系吗?老实说关连不大,故原文省略不谈。然而有趣的是,“消除界线”的概念确实
在电影中有些许关连,如黄昏的称呼“逢魔之时”、神体所在地的地缘隐喻,提供思考。
(注2)个人认为是“逢魔之时”的影响,有兴趣请参照原文。
作者: gogen (gogen)   2016-11-08 23:56:00
认真
作者: hi5705 (CSW)   2016-11-09 00:10:00
作者: saiga12416 (碎牙)   2016-11-09 00:32:00
楼下过誉
作者: miaostitch (Chelsea)   2016-11-09 00:38:00
过愈
作者: Amontillako (俺は怒ったぞ!フリーザ!)   2016-11-09 00:56:00
金角银角: 你的名字?
作者: angelliao37   2016-11-09 01:06:00
作者: yalamina (落叶随风)   2016-11-09 01:43:00
你写的真好,喜欢你写的 Happy Ending 所传递的意思
作者: Aurora1019 (北极光下的天秤)   2016-11-09 02:13:00
作者: davy012345 (俺を谁だと思ってやがる!)   2016-11-09 02:30:00
作者: Amontillako (俺は怒ったぞ!フリーザ!)   2016-11-09 02:33:00
作者: jo611 (joseph)   2016-11-09 13:26:00
作者: eyb602 (幻忽飘隐)   2016-11-09 20:00:00
推心得
作者: ffaarr (远)   2016-11-10 10:25:00
推,这些思考让这作品更有意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