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eiwei (盲羊)
2016-10-17 17:51:03心得
有雷
观后服用佳
***
1.几个朋友相约看电影,原本要看《地狱》,因为我实在没想看而开始研究其他可能。经
过多方讨论,不是有人不感兴趣,就是已经下档或场次太少...,最后由《巴黎走音天后
》获得一致同意通过。
2.之前在北车大看板上知道梅姨有演一部《走音天后》,但看预告完全没有兴趣。知道有
一部法国版的时候,联想在一起,便完全没有去看相关讯息和预告。直到朋友讨论时说预
告看起来很厉害,才点开来看。预告片透漏的讯息很少,却神奇地有魅力,直觉是与梅姨
版全然不同的风格。几乎为了一探法国商业片究竟,而决定投《巴黎走音天后》一票。
3.四个人一起看,有三个人喜欢,一个人不喜欢,而我是喜欢的三人之一。观赏的感受与
晚餐后的讨论,一度让我以为这个版本才是走音天后的真实人生。回家查了资料,才发现
法版的也许比美版改编还要大,只是因为法版的表现方式给人更写实的感觉,反而使我们
几乎要相信它说的故事。
4.虽说法版走音天后在气氛、造型与社会气氛等方面给人写实的感觉胜过美版(即或我只
看过预告),可看完之后回想起来却觉得法版是一个设定安排极为精巧的故事。故事呈现
的手法是喜剧式地极为幽默,故事走向却是悲剧性地让人难过。角色形象突出生动(女主
角演得太好,你几乎不能不相信她就是那个热爱音乐和她丈夫的痴人),而各个支线之间
的对照又带出极为不一样的层次感—黑人管家的摄影、女主角的先生与他的情妇、年轻的
记者与嗓音动人的女演唱、无政府主义的画家诗人还是那些在背后偷偷讪笑女主角的贵族
,每一支线都可以说贯穿全片,使整部电影情感丰富饱满。
5.电影可以说是以佛罗伦斯·佛斯特·珍金丝Florence Foster Jenkins为灵感,创作一
个属于二十世纪前期的巴黎音乐故事。透过走音的贵妇想要登台独唱的整个过程,我们看
到那个时代古典音乐渐渐式微、现代音乐与艺术正开始发展,有钱的贵族们继续活在自己
的世界,一般的观众已经对歌剧与古典音乐失去兴趣(所以掌声都要有买的),想要有所
作为的年轻艺术家不容易找到赞助,未来会如何亦难以知晓。像女主角这样有钱慷慨的贵
人是奇葩,是痴人,少数中的少数。有些人是因为欺骗她以有所求,而与她相熟之后却也
转为不忍(如何能让这个长年活在梦中的人看清现实呢?)直到最后,人无法透过口说出
的真相,因着现代医学与留声机的技术介入,而得以让她自己告诉自己。电影结局停留在
“女主角的牺牲”一幕,以黑人男仆拍摄经典的一刻作结。对我来说,这似乎暗示著“灵
光消逝”。随着新时代、新思潮、新技术的来到,古典和传统的东西变成退流行的东西,
痴傻如女主角的爱乐者,只能在她自己的梦中活着,一旦被敲醒,就只能灭亡。我以为这
是这部电影最美也最迷人的暗示。
4.近年常有传记改编电影撞题的事,常常同一个故事有数个改编,有人主张忠实,有人强
调再创。以前其实对这类电影不太留意,但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却有所改观,开始觉得即
或一故事数改编,无论忠实与否,只能够将所要表达的核心,成功地展现出来,做得独树
一帜,那就还是值得一做。据说FFJ的故事不单有英语版和法语版,还有一个德语版...我
不敢说我看完这版本会想要去看别的版本作比较,但我却肯定这个版本有touch到我,吸
引我去更多了解FFJ与那个时代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