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在此:(http://www.moviemovie.com.tw/forum/viewthread-4691-1.html)
在商业与口碑双双惨败的《超级战舰》(Battleship)后,导演彼得柏格(Peter Berg)
似乎开始摸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创作方向。两年前成本不高的《红翼行动》(Lone Survivo
r)即证明了他对于写实故事题材、短戏剧时间跨度等元素的精准掌控,影片效果喜人,
可说是挽回了其导演生涯的颜面。
算上此次《怒火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以及即将在年底现身的《爱国者日》(
暂译,Patriots Day),彼得柏格与主演兼制片马克华伯格(Mark Wahlberg)也算是完
成了“真实故事三部曲”。而此三部曲或也有望成为彼得柏格导演生涯的一新高峰。
先说结论,《怒火地平线》有着年度最惊心动魄、绝望骇人的场面奇观,单凭这点,本片
就足以在年度观影回顾上记上大大一笔。
会说其"最",当然也就代表了《怒火地平线》的成色有着值得一提的地方。但这其实属
预期中的成绩,毕竟几乎每一部彼得柏格的电影,技术面最无须担心,无论是科幻的外星
飞船、飞天遁地还是写实的街头巷战、徒手肉搏,视觉刺激的驾驭一直都是柏格的拿手戏
。而《怒火地平线》论取向、论卖点、论内核,横看竖看,都太适合让彼得柏格来操刀。
也因此,影片中那长达近半片长的油井爆发高潮戏可说是威力满载。彼得柏格尽情施展,
从中段的首波泥浆喷发就将整部戏带入一个无法回头、毫无停歇的绝望地狱之中。画框中
无不是喷、炸、撞、烧,戏中每一次的物理冲击都犹如一拳拳打击观众感官一般,场景视
效与音效设计极其出色,灾难场面身历其境,刺激满点。
然而,上述的结论在此恐怕得加上一句:但,本片也就如此了!
如果想从电影里或许满满的视听能量,那《怒火地平线》可说是接近满分。但如果还有其
他要求,那抱歉,《怒火地平线》真正优秀的地方基本都落在后半的奇观之上了。
如同多数灾难电影,《怒火地平线》亦有着铺陈角色关系与山雨欲来的“前戏”。前半段
文戏配合后半段武戏的架构理所当然、合情合理且随处可见,或许彼得柏格也深知如此,
所以在《怒火地平线》中,那多数同类型影片都会选择简短带过的前戏在本片却获得了不
小的加长,达全片长的一半。五成的文戏与五成的武戏,浓度极端,看得出彼得柏格对于
本故事的尚算独到的施力点。
即便距今多年,但我仍记得《联航93》(United 93)中,导演保罗格林葛瑞斯(Paul
Greengrass)聪明地利用且强调灾难发生前,各个单位之间资讯传递的耗时、误解、疏失
等等元素来堆砌事件即将发生的潜伏感,一点一滴,篇幅亦惊人,但效果超群,成功圆满
整部戏。而回到《怒火地平线》,看得出彼得柏格对此戏有着类似的展望,前半段由马克
华伯格、寇克罗素(Kurt Russell)、约翰马可维奇(John Malkovich)所组成的三人角
力为主体,时不时出现大量的油管内部挤压与海底似有若无的喷发前兆画面,并佐以不间
断的专有名词解释,但彼得柏格对于生硬资讯的整理排序显然不如保罗绿草,让外行人观
众看得似懂非懂,只能任凭仪表板的数字来来去去。而角色之间的冲突(换言之就是灾难
开端)即建立在这个有些模糊的事件描写之上,导致戏中人演得紧张忧虑,观众却只管可
不可以赶快爆炸。
前半段的文戏的编排失当,没有帮助后半的热力四射,整部电影断裂感强烈,文武缺乏扎
实的铺垫与融合,导致整部影片缺乏饱满的情绪与激情,若没有出色的主演群,恐怕前戏
只会更显平庸。
角色型塑亦中规中矩,但主演皆属有头有脸,演出也都算是没什么可挑剔,都算得上是名
符其实的表演。马克华伯格的表演算是值得一提,演出一名有着强迫症(OCD)的钻台技
师,一幕劫难余生的抱头发楞可称得上本片的演技代表场。而剩下两位主要角色,寇克罗
素、约翰马可维奇即正常发挥,该肃的肃、该奸的奸,恰到好处。
说到底《怒火地平线》其实并没有想像中令人激动,影片缺失显而易见。但冲著彼得柏格
在影片后半段展现的精彩调度,我仍愿意给这部电影好评,尽管影片文戏处理没有达到预
期效果,但论整体的话本片依然称得上是制作精良、刺激精彩的商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