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94980712
《琴键上的奇蹟》就是你我都能想像得到的那种电影,不过好险的是,电影并没有将失明
女孩艺恩的悲惨际遇过度放大,不以义恩的“异”于常人作为煽动观众的主元素,而是选
择从艺恩的“艺”于常人出发,短篇幅描述她从最高点摔落谷底,再从谷底缓慢爬起的心
路历程,加上养母对艺恩的教养态度、方式,去带领观众进入电影中、艺恩那看不见的世
界里。
所谓上帝帮你关了一扇门,自然会帮你打开另一扇窗,艺恩出生时就没有眼睛,因此也无
法透过动手术恢复光明,看不见的她却拥有惊人的音感、音乐天赋,年仅五岁就被人称做
音乐神童,上遍各大综艺节目秀琴艺,顿时间她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事实上,
“天才”可以说是满街跑,只要你拥有特别的天赋或才艺,很容易就会被冠上这个称号,
只是人们似乎更喜欢将这个称号赋予像艺恩的残疾人士,我认为这是一种同情多过于激赏
的肯定,往往当人们看见残疾人士有特别突出的才能时,都会产生一股可能自己也没察觉
的怜悯心,接着将这股怜悯转化成掌声送给这些人,至少当艺恩上节目时我是这样认为,
因为节目之所以会请艺人上节目就是因为她的“特别”,倘若艺恩今天是位能看得见的女
孩,她还会被称作神童吗?我想未必。于是从节目上回到现实,艺恩要想继续走在音乐这
条大路上,势必得与其他人竞争,这时候的她就不能再被特别款待,当她参加比赛遭到淘
汰,她以及妈妈才真正发现,她其实也是位在平凡不过的女孩罢了。
“或许是神童这个称号太过耀眼,让艺恩一家人迷失了。”比赛失利后,艺恩在面临表演
受挫的双重打击,让她萌生放弃弹琴的想法...
说到这就要回到电影最前面,当艺恩妈发现艺恩的才能后,找来老师让她受专业训练,让
过去仅靠直觉与音感,也就是较“自然领悟”的艺恩“被迫”被导正到较正规且制式化的
弹琴模式,这样的转变带给艺恩莫大的压力,这种变相束缚使得她早已失去方向,弹琴不
再是为了自己喜欢,而是为了满足他人期待,我想这或许是她接连失败、受挫的根本原因
吧。
心态与想法有所改变的艺恩母女,在经过努力后,总算唤回艺恩对弹琴的热爱,并决定再
尝试一次。钢琴家李真昱也点头答应指导艺恩琴艺,从这里开始艺恩开始学到如何去将自
身想法化作音符,有别于过去她靠天赋、想弹什么就弹什么,这次在李真昱的指导下,艺
恩逐渐领悟与钢琴对话,在他们初相遇的那场对弹戏上,艺恩一开始很明显不太明白李真
昱与她所弹的差异,不过在其指引下她察觉了每个音符里的不同,这是她过去不曾有过的
收获,最后李真昱大胆邀请艺恩自己作曲,将故事变成乐谱,并在其后的演奏会上演出。
电影不到90分钟,但却能将电影切割成几个段落,清楚的让观众看见艺恩的转变,无论是
心态或者是琴艺上,她都从靠着天分的音乐神童,变成能吸收内化的小小钢琴家,我认为
这是比刻意卖弄情感来得更为真诚的做法。
观影途中我一度担心电影会结束在艺恩重拾信心、再次参赛获奖的时候,因为这样就会使
得本片沦为太过制式化且狗血的“伪”励志电影,庆幸没有,电影在之后接到了李真昱与
艺恩师徒交流、演奏会,这中间还放进了更多艺恩的自我成长,以及艺恩妈的教养方针。
“为什么我看不见”、“你觉得姐姐长大后能看见吗?”艺恩就如同其他身体有缺陷的人
们那样,喃喃问著这些问题,童言童语令人鼻酸,不过艺恩妈却不许她自怨自艾,用着有
些温和、有些愠怒的口气教导(而非开导)艺恩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同时间,她也不允
许艺恩自我放弃,担心艺恩永远只会依赖着她的保护,于是要她开始学习独自走路,即使
艺恩害怕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她还是坚决要艺恩“独自”接受挑战,不是狠心而是爱。
她也带着艺恩去接触许多事物,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想像不如亲自去体会感受”所以她
们去淋雨感受雨打在身上的感觉;去海边玩水感受海水淹过双脚的沁凉快感。
艺恩之所以能成为“奇蹟”,得靠着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她能看见、如果不是现在这个养
母领养艺恩、如果当时养母没把钢琴从路边捡回家...太多太多因素必须在同一间时汇聚
,才能引发奇蹟,《琴键上的奇蹟》也才能够成立。而在这些引发奇蹟的因素里,占据最
多的是艺恩妈,若非她艺恩可能还未必会有如此成就,观众看得出来,艺恩自己也明白,
所以她在最后自弹自唱了《妳鼓舞了我》(You Raise Me Up)这首歌,虽没指名道姓但
我想,这个“妳”就是这位奇蹟创造者艺恩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