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学习的理由-14岁导演带来一堂思想实验课

楼主: ntddt (灭顶,降公投罢免门槛)   2016-09-11 10:57:26
好读版:http://wp.me/p18shx-6X
某日太阳略为温柔的傍晚,因"学习的理由"(以下简称:"学片")而踏进久违的长春国宾影
城,虽是小厅但也有点出乎意料的近乎满座,乍看下观众有中年夫妻、一小群的年轻人、
也有许多个体户,小众又小厅的设定似乎将观众心里浮现的"原来也有一些人关心这议题"
心情串联一起,像是某种网络号召且真有人到场的迷你社会运动?
现年21岁的导演杨逸帆从14岁就开始拍这部纪录片,说实话笔者从头到尾都不担心会看到
不成熟或瑕不掩瑜的作品,看过导演拍片的理念与发起的绕道手术计画后,超龄的拍片纪
录同侪与自己,本身就已为该电影定了良性基调。
故事从5位同学(含导演)在人文中学(宜兰实验中学)准备基测开始,人文中学以实验,开
放、多元的教育方式让引导学生尝试各种学习、社团、才艺度过国中3年,但最后1年仍得
让想读高中的同学乖乖回来面对基测的准备,某种程度似乎也是想验证学习成果?
导演透过镜头持续追踪几位同学在国中多元学习的过程,及最后集中准备基测的状况,不
时访谈同学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考试?为什么要考上好高中?。片中主角们大多还是
只能回答为了"读好高中 -> 读好大学 -> 有好工作 -> 有好生活"的主流社会期待,或者
在某些时后同学们逃避问题,或陷入长考,也有说出只是为了父母期待。
"学片"也"自拍"导演本身面对基测的心路历程,强调纪录本片拍摄过程就是一种为何学习
之探索。
以说故事方法来说,这部片确实有精心剪辑,有过场画面,时而趣味动画,时而生活中的
景物流动,配乐亦有画龙点睛之效,使观众能顺着引导,层层进入导演抛出问题的脉络。
原本大家可能会想说实验中学的多元学习可使学生对自己未来较有想法,但"学片"看到的
仍是问号,纵使主角们多在才艺上如:弹唱、舞蹈、戏剧、乐器、拍片有十分热情且一定
的出类拔萃,面对基测时也只能臣服于社会现实,差别似乎是有些人把基测当作磨练自己
执行力跟拟策略的附加价值,有些人则视为能选择更好大学的手段,但没人真正把准备基
测的学习当作学问的追求。
究竟为何学习,导演成功的激发笔者梳理脑中杂乱已久的思绪。
< 所以学习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命定?>
这问题必须先问如何找到自己的命定?国内外许多自我成长书籍充斥着要多元尝试才能找
到命定,找到命定后才有动机全力以赴而不怕辛苦也不怕挫折等论述,但似乎光要找到命
定就是一道高墙。
最近网络著名天才黑客唐凤即将担任入阁担任政委,就是个从小似乎就知道为何学习的范
例,以8岁开始写程式,13岁离开学校自学,16岁创业,33岁退休投入公民科技改善社会
,35岁入阁,简直是近乎完美的职涯路线,重点是,她还表示非常乐于其中,觉得充实舒
坦。她从小就向往小政府自主管理的和谐社会,成长过程往这方向全力以赴。但,中间似
乎跳过了太多过程的细节,如:她怎设定8岁开始写程式能促成16岁创业,创业后怎保证
33岁达到经济自由而退休,进而没有后顾之忧投入社会改造工程?到底多少因素影响这条
职涯路径?天生IQ?观念先进父母?优渥能提供自学环境的家庭?过人意志力鞭策自己?
每段学习可能都有不同阶段性理由,如为了找到自己兴趣,为了赚钱,为了挑战自己,为
了累积改善社会的资源等,但可能都有共同的高层次理由:对世界的好奇与想改变社会的
心?
而"学片"中5个同学生涯路线较显亲民,且仍刚开始。有同学一直持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同学毅然决定放弃读到一半的大学而重考自己真正有兴趣的科系,有同学虽然没读最有
兴趣科系,但课余时间仍继续自己的兴趣,每个人算是将梦想与现实做了某程度的平衡。
到底多元学习过程与为何学习的反思对于现今教育体育有没有帮助?至少"学片"同学目前
都还算有走在自己想要的道路上,至于最后能走到多少程度,就待导演持续为我们追踪了

< 学习只是为了未来能活下来? >
"学片"中同学好几个不约而同表达类似的想法,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增加生存机
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本来就是该如此,尤其是近几年人类社会被几个重大力量
拉动,如:指数成长的资讯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逐渐形成现象如:全球化交易0
成本、讯息爆炸之注意力经济、大量人力被机器取代等,没人能具体预测未来的样貌,未
来人类社会分工结构,人力市场需求,而社会愈两极,竞争愈激烈,不断学习似乎是一定
要打下的基础,但未来工作需求未知,学目前的知识真的有用?
< 如为了未来存活,那要学什么? >
假设不断学习是必须的,接下来问题就是那要学什么?
按"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出版的"工作的未来"预测2020年时以下技能的需求量会大增,
◎ 认知能力:创造力、认知弹性、逻辑推演、问题感知等。
◎ 系统思考:系统分析、评断与决策等。
◎ 解决复杂问题。
◎ 社交能力:合作、EQ、协商、游说等。
与其他数种能力。
虽然这边列举的相关于理工文法商都是"抽象"能力,但或许真是各行各业的基础,更重要
的是帮助我们"演化"成符合未来需求的样貌。而导演在"学片"中有意无意的透露出这些能
力的培养,如访问同学时不断用诘问法,连续问n个为什么来帮助思考,这算是"系统思考
"、"解决复杂问题"的起手式之一。导演从小能感知到自己学习环境的问题似乎也在提醒"
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其他如建立拍片团队,跟被记录同学间的互动更是高度的"社交能力
"。如这些能力经过反思后确实较有机会帮助我们生存,便能成为学习的方向与子动机。
< 学习能同时为了存活与梦想? >
有些人有兴趣学习的事物刚好就是未来一段期间市场所需要的,如写程式、人工智能应用
等,那存活与梦想就能兼得。
但很多人的情况并不如此,如喜好打电动的人,一直被视为"废青",但这几年的发展却让
其中一部分人变成明星。在电竞产业未成形之前,喜好打电动的人有机会预测到这个变化
吗?假使玩家先学习了前段所述之未来所需技能,如透过"系统思考"分析电竞与体育竞技
的异同、网络直播与长尾理论相似度,"感知能力"帮助了解人类对微刺激(玩电动本身与
观看直播比赛)的需求渐增,进而估计电竞产业产业链形成等,或许会发现电竞发展的必
然。然而,电竞发展的方向与产业角色组成的比重就必须靠"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来找到自
己的定位。如想走电竞选手之路,在团队竞技游戏如"英雄联盟","社交能力"也是不可或
缺的技能。这样的框架似乎也可以套用在各种才艺的生涯发展上?
透过层层思考,存活与梦想的兼得似乎也不这么遥不可及。
< 然后呢? >
近年来软件界为了应付世界的变化而采用快速迭代的敏捷开发产品方法,亦即"发想 ->
开发 -> 释出局部功能 -> 根据市场反馈来修正"的不断循环。
探索"学习的理由"的过程似乎也可以有类似方法,如:学习一些思考方式,学习的方法,
应用在思考学习的理由,多想出点为什么后,更能衍生出学习的项目,以及增加学习动机
,继续学习后一阵子在回过头来反思学习的理由。经过多次循环后,理论上能理出的"学
习的理由"更接近存活与梦想平衡点。
再更深入一点,如何学习似乎变成一切的基础建设,最近广传的"罗辑思维-怎样成为一个
高手"里谈的刻意练习、"不明白大脑如何运作,自学是无效的"谈的刻意思考、"coursera
的学习如何学习"谈的集中与发散或许是蛮好的切入点。
< 思想实验是进步的开始 >
"学片"作为导演理念的实践之一,忠实纪录著台湾教育现况与反思,最终没有给出"正确
答案",我们很难单就传统影评角度来看这部片,若把视野拉远,以社会进化路线图上的
节点来看"学片"会更有意思。
感谢杨逸帆导演给笔者上了一堂思想实验课。
作者: lirick42 (卡宾depon)   2016-09-11 22:55:00
目前是上映第二周,在哈拉影城上周是在国宾长春上映的
楼主: ntddt (灭顶,降公投罢免门槛)   2016-09-12 00:24:00
感谢楼上大大补充资讯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