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透过“尸速列车”看见台湾的劣根性。

楼主: chal ( )   2016-09-10 00:00:18
帮猪哥亮的电影讲个话
猪式电影其实就像京剧一样
外省老人为什么喜欢看京剧?
京剧的剧情他们熟得不能再熟了
为什么一看再看
因为他们看的不是剧情 他们看的是他们的青春 他们的回忆
每个老人心中都有一个沈佳宜。。。
不对 是猪哥亮
台湾的电影有一个很明显的断层
我问各位 你们老了以后还会看电影吗
我想大部份的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那为什么台湾的老人都不看电影了
再问一个问题
如果 有一天
台湾的电影只能播放泰国片 而且是泰文字幕
那你还会看电影吗
台湾有一个很特殊的国情
可能是因为政治因素或是台湾人自己搞死的
台语片突然死了
只剩港片 港片比较难是台语片
所以老人不进电影院了
电影变成年轻人才会去看的专利
也就是说台湾的市场虽然有二千万人
但必须扣掉老人
相比一些比较早现代化的正常国家
老人的电影市场就算会减少 也不会是断层式的减少
如果比较有智慧的电影拍法
应该瞄准老人与年轻人的电影市场 这样饼才会大
也就是台语片才是公约数
因为年轻人也懂台语
但是老人不熟北京话
只是台湾的票房是以台北票房为基准的
台北以外票房是台北的X倍来计票
所以拍的片 如果能符合台北的口味 就可以计票上比较好的优势
这就扭曲了市场的口味 也就减慢了景气循环
简单来说
台湾的市场应该分成二块
老人的市场是拜电影复苏之后跟上的 他们有他们的步伐
不像年轻人被好莱坞养大 老人不看好莱坞的片
他们是从台语片断层后开始跟的
所以猪哥亮的电影跟很多久以前的台语片比 也许并不差
总之 老人的市场我们不用太过担心
也许哪一天 他们也会进步 (或直到老人死光还是不会进步)
搞不好就拍出老人很爱 年轻人也觉得不错的电影来了
老人的片就像周星驰必须配合中国 降低水准 去拍美人鱼一样
你拍的太高深反而不卖座
真正应该要指责的反而是瞄准年轻人却低俗的综艺式电影
猪的电影市场很明确就是老人
但一堆人只看到猪的电影成功 也以为可以仿傚
真是太小看台湾的年轻人
所以看到综艺式电影卖不好 心里就只有一个爽字
猪的电影不管如何 都不会影响台湾电影的产业
老人的市场其实也可以进化的
不过不知道谁要扮演老人电影的海角七号就是了
牛肉面的例子
台湾人是比较正常的人
如果有了保护政策
韩国人会拿赚来的钱去进口更好的机器来作面
因为他们要赌上民族尊严
因为他们的历史一直被欺负
因为他们还活在民族国家的观念
台湾人会拿赚来的钱放进口袋
或者拿钱去关说官员延长保护政策
李安在访谈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k4uoR-c02I
台湾有一群人 只会跟风抄袭短线找大牌
搞死了台湾的电影市场
把这个风气带到香港
现在又把这个风气带到中国(这点我是觉得还不错)
因为台湾的市场太小 禁不起抄袭跟风
你要想
虽然外国也有烂电影
但是会出口都是有一定的品质
就好像我看中国人评论台湾电影
好像台湾很好似的
那是因为要进口电影本来就会做一些基本的品质鉴定
所以台湾看到的外国电影 本来就应该要有一定的基本水准
那问题就来了
台湾人看外国电影 品质都还不错 特别你又有限额的时候 那品质又更高了
台湾人又自己尽拍一些烂片 一比较 慢慢的 台湾自己的电影就死了
因为台湾的市场太小了 老人又不看 就更小了
这时你如果实施保护政策 任由台湾电影乱拍 那就完蛋了
如果你市场大一点 也许保护政策还不致于弄死本土电影
因为不会是所有的人都被倒胃口
但是市场太小 每个人都被倒过二三次胃口 就不容易信任国片
其实台湾跟美国的文化差异很大
是不太需要保护的
你每天都吃汉堡 久了也会想吃点米饭
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卖点
这跟汽车又不太一样了
你很少会想开一台东方特色的汽车
但看电影 你看超人片看腻了 也会想看一些校园剧
两档超人片的档期很近 第二部就比较吃亏
欧美文化相近 所以他们或许才比较需要被保护
其实决定一个国家有没有电影产业应该是人口数而不是有没有保护政策
文化基本的不同 人口数又多的国家 很难没有自己的电影产业
问题还是台湾的人口太少
但是这也没关系 你一定要有这个产业吗
就像保护汽车 台湾人可以很骄傲的说我们有裕隆牌汽车吗
那我还宁愿没有电影产业 但是台湾可以有输出其他国的电影
有人说小孩需要保护 但小孩总有一天要长大
也就是保护要有期限
你要利用保护期去赚足资金 更新设备与技术
但是不会的 只会抄袭跟风 赚饱 然后期满后退出市场
或者拿钱关说延长保护期限
保护以后可以赚到容易钱 这才是人性
可以在放牛班轻松拿到第一名的奖学金
台湾人是正常人 韩国人是被扭曲的民族 不要去学他们
也有人说档期
我是觉得做好敌情分析是很基本的工作
尸速列车影展就放过了
你还傻傻的对打 那不就代表你连最基本的工作都没做吗
有些影评连预告都可以猜剧情 你却连这种工作都不做
看看导演公司也可以做一些基本分析
保护政策延后洋片的一个好处大概就是可以先避开超级大片
这样说吧 避开大片本来就是国片的基本工作
你有义务去这样做 这样对观影人也才是最大褔利
因为可以平均电影预算 例如每个星期看一部好片
我实在不懂国片必须避开大片的抱怨
保护之下就会有这种不长进 连基本工作都不肯做的情况
政府应该做的是 籍由政府的力量加强市场机制去淘汰烂片
做好计票 补助学生拍电影 或成立类似公视的电影频道依点击率高的补助多
作者: arlun ( 风吹雪无痕)   2016-09-10 00:15:00
其实还蛮好奇 裕隆汽车 因为好像不太是我们这代经历的东西好像是上一代传下来的
作者: flybow (yyyyyyyy)   2016-09-10 00:15:00
“政府的力量加强市场机制去淘汰烂片”........?这句话是不是有矛盾?
作者: arlun ( 风吹雪无痕)   2016-09-10 00:16:00
而年轻人都买马自达 上一辈买头又大其实他们也是国产的…国产其实还保护蛮多家汽车业的…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6-09-10 00:26:00
没错。猪哥亮电影根本没问题,也不影响电影产业极乐宿舍这种才是有问题...
作者: LLuchia (囧)   2016-09-10 00:27:00
欧美文化差异性远大于台湾...他们只是人口多所以票房高欧洲对好莱坞电影的喜好度远不如台湾你这理论站不住脚因为在台湾的日韩电影也是卖挂的,台湾观众就是只爱好莱坞
作者: egg781 (喵吉)   2016-09-10 00:30:00
简单的讲~目前为止上任的政府都没人想弄好影视娱乐产业他们就只是丢了几个看似有帮忙的制度好像在说~我有做事喔或许台湾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而影视产业是最后一个顺位吧
作者: magic999 (小虎)   2016-09-10 00:33:00
每年来一部猪哥亮,只是换片名,你可以?
作者: LLuchia (囧)   2016-09-10 00:33:00
台湾观众喜欢大场面大制作才有值回票价的感觉,国片跟国产车的状况不同在于国产车至少还有价格优势不喜欢猪哥亮不要去看就好了,哪有什么可不可以的问题
作者: stylerpan (绰号暱称)   2016-09-10 00:59:00
用传统戏剧的那个比喻不妥
作者: vvvvaaaa (s9545114)   2016-09-10 01:21:00
猪哥亮电影就是鬼岛短视近利的最佳代表。反正我要赚的就是那些人的钱,什么剧本什么演技通通不用啦,反正抬出猪就会有人上门。
作者: ban1726   2016-09-10 01:35:00
然后在新年时推出贺岁片 大赚过年财
作者: Encrypt (Encrypt)   2016-09-10 02:10:00
是不是美队不重要,纯看商业经营的投资报酬率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6-09-10 02:35:00
京剧投入的时间很长才能一部系
作者: tsming (断水流大师兄)   2016-09-10 09:33:00
垃圾菌这例子不错,保护让人过太爽就不长进
作者: beinghunted (日日是好日)   2016-09-10 11:45:00
这篇写的好
作者: dakkk (我是牛我反刍)   2016-09-10 14:55:00
放心 台湾老人不会花钱去电影院看的 在家就可以看
作者: StephonA (孤独狼)   2016-09-11 00:04:00
这篇写得不错 帮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