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如果这世界猫消失了》消沉中伏藏猛烈生

楼主: r123tw (Double I)   2016-08-23 23:19:32
讨论电影译名,时常成为影迷之间茶余饭后的话题,
不同地区因为其文化脉络、语言环境及商业手法,在翻译电影名称上不尽相同。
向来我最钟爱台湾的译名,但这次更加赞扬香港的发想,
电影《世界から猫が消えたなら》在台湾译作《如果这世界猫消失了》,
在香港译为《当这地球没有猫》。
《当这地球没有猫》很快令人联想到陈奕迅的歌曲《当这地球没有花》,
这首千禧年推出的歌曲,当时林夕还未大量书写关于佛理的歌词,
《当这地球没有花》有着一份极深的执著和牵挂,
副歌第一句“当赤道留住雪花、眼泪溶掉细沙,你肯珍惜我吗?”大抵赤裸地展现了这份贪著的心态。
多年后,《当这地球没有猫》延续这阕词,带出了主角执迷于生死的状况,
亦承接了经典歌词的内容,留给观众较大的想像空间。
反观《如果这世界猫消失了》似乎显得太过直接,很容易破题,
让人认为这即是一部描绘消失与爱惜的电影。
不过无论电影名称如何,或许都只是一个标签而已,最紧要还是有血有肉的灵魂。
本片主角无名无姓,但观众仍清楚电影中的你我他指的是谁,
试想人生经验也是如此,称呼对方的代号之所以可以随心更改,
皆因我们呼唤的是他的姿态和神情,名字这身外物,忘却了也无妨。
《世界猫消失了》的主体性和连贯性十分完整,男主角患上了绝症,
使整部电影的基调带有负面色彩,但又不失一点温馨片段,
好比女主角年轻时站在世界的尽头大喊“我要活下去”,
瀑布壮阔汹涌,水势向下沉,但浮上水面的氤氲不绝,
消沉中伏藏猛烈生命力,一压抑一激昂,致敬了《春光乍泄》。
男主角身为不折不扣的影痴,魔鬼理当选择让电影从他的生命中消失,
再见电影,也再见他和女友及挚友的互动,两段生活中重要的关系同时烟消云散。
其实魔鬼是谁,魔鬼是男主角对另一种自己的形象投射,
因为病让他的意志一瞬间掉入谷底,但是恋生的人性使他仍有活下去的欲望,
所以透过摧毁,亲手割破往日美好的记忆,从破坏之中方可获得重生的能量。
这个重生,指的不是重新经历生命,而是用从悲痛中淬励出的养分,好好顺其自然地迎接下段生命。
当重要的事物和印象都被剥夺了,心被掏的愈来愈空,大澈大悟后领略到舍得的真谛。
即使女主角再也不认得自己,爱好电影的挚友振振有词地开始卖书,
但曾经辉煌的过往早已留在心里,舍得与不舍得,一念之间。
如果我从这世界上消失了,有谁会为我感到悲伤?
这是男主角在临死前思考的问题,至终也寻获了解答。
每个人确实都是孤独的,但你的一举一动或许默默影响了其他生命,
甚至让别人从你身上看见存在的意义,所以男主角出生时,他爸爸对他说了一句:谢谢。
本文刊登于:
http://tw.iirischen.com/index.php/2016/08/20/if-cats-disappeared-from-the-world/
作者: wl00553953 (arenasliu)   2016-08-23 23:49:00
当这地球没有猫 才比较直接破题吧..听都没听过的歌
作者: donkilling (å’šå’š)   2016-08-24 00:52:00
看到小酒馆那段时我忍不住惊呼,也太喜欢春光乍泄了XD致敬好几次
作者: annabelle83 (あんさんAnswer)   2016-08-24 11:03:00
难道这片没有描绘消失与爱惜吗…好好珍惜消逝的每一天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