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明日台湾 那么远?这么近?{十年}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xtmag/20160804/917888/
2016年08月04日06:30
2015年底,《十年》于香港首映,题材触及国安法、香港独立、公民革命等议题,
引爆舆论烟硝,掀动6百万港币票房。岂料8周后,中国政府下令禁播。《环球时报
》抨击《十年》是“思想病毒”;影坛前辈黄百鸣扬言此片得奖是笑话。电影公司
老板林建岳高喊不幸,且拿云吞面暗喻不够格抡奖。
《十年》集合了 5位导演拍摄的短片:《浮瓜》、《冬蝉》、《自焚者》、《方言
》、《本地蛋》,想像“未来十年的香港”,是惊世预言,亦是警幻寓言。电影中
的香港,风雨如晦,没有思想民主,没有言论自由,广东话OUT,本地食品OUT,和
平示威无效,唯有以血洗血,俨然文化大革命复辟。不少香港人看完倒抽一口冷气
,按捺追问: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承诺,全都假的?
没人敢颁
2016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十年》。典礼上,尔冬升爆料本奖项没人敢颁
:“万一揭开结果的时候是那一部片,我怕你们十十十也十不出十年这个名字出来
………班底里有一个很年轻的编剧问我:十年这个字能不能出现在节目里?我说:
年轻人,罗斯福总统说过的一句话是:‘我们最需要恐惧的事,是恐惧本身’。”
此话一出,搏得满堂采。
《十年》 何以遮遮掩掩,如《哈利波特》里佛地魔的名字,令香港人噤若寒蝉?
风雨如晦备受争议的《十年》导演群,不畏尼伯特台风,漂洋过海来参加“台北电
影节”。
三十五岁的伍嘉良,斯文脸蛋落腮胡,思考时眉宇忧郁,每次他来台湾,看见水果
摊总感慨良深,“香港地稠人狭,加上经济转型,早就没有自产水果。”香港农地
被大量收购,改造成大型商场,冲击食安,“到最后要吃些连中国人自己都不敢吃
的黑心东西,香港却因商业阴谋大量进口。我用《本地蛋》这部电影想像十年后的
香港,连本地蛋都没有。”
伍嘉良出身香港新界,九七回归那年,他十六岁,忙于读书,玩耍,对政治冷感。
“那时周围很多大人很生气,有些人移民,也有人对一国两制怀抱信心,以为明天
会更好,谁晓得幻灭了。”
伍嘉良家中经营电器行三十几年,儿时一放学,他就往店内跑,作功课、吃饭、看
漫画、跟爸妈闲聊,小店风景,是他和许多香港人的童年回忆。在商场垄断成地产
霸权前,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墟”(market),居民透过买卖建立关系,不单是金
钱交易,亦是人情。
然而经济型态剧变,涌入中国自由客,租金飙涨,小店倒闭,墟也随之消散。不出
几年,伍嘉良家中生意惨遭波及,他眉头皱得很紧说:“还有交通大塞,人潮爆量
,当地居民买不到日用品,得绕去别区,赚钱的都是商场和资本家。”尽管如此,
“官员在电视上昧著良心说谎,讨好中央。2008年开始,香港愈来愈多社会运动,
如保护天星码头、反高铁示威、雨伞运动等等,我慢慢变成一个关心政治的人。”
生死茫茫
访谈完,郭臻默默卷菸,他说,比买菸便宜多了。“今日香港,明日台湾”,香港
人以前就讲过这句话,口气满是自豪,因为香港比台湾好。现在这句话,更多的是
自怜,并期盼台湾,不会成为下一个香港。
2016年初总统大选前夕,周子瑜被黄安举报台独份子,在镜头前落泪道歉,声称是
中国人。近日,戴立忍也因台独标签,遭电影剧组撤换,被动发表道歉声明。香港
艺人何韵诗,因声援2014年雨伞运动,接连影响事业, 6月初,兰蔻迫于中共压力
,否决她为品牌代言。
同样遭政治封杀的杜汶泽,在脸书力挺何韵诗:“所谓的封杀艺人,生活大概都是
这样过的。每当有工作机会出现,结果不是老板,就是对手、同行,怕受牵连而自
然地告吹。街上人们的目光,都像看到怪物似的……就算是头破血流,咬实牙根打
下去。”据传,周润发、黄耀明等人,也因支持雨伞运动,被列入黑名单。
揽镜照妖
《十年》 5部短片中,最激进莫过于《自焚者》。当和平示威无效,唯有激进杀出
血路,追求香港独立。片中台词如是说:“香港未争取到民主,就是未有人死。”
“这十年来,我们学得最多的,是阴谋论,而我们失去最多的,是信任。”
三十七岁的周冠威,是香港九龙人,这是他第一次拍政治素材电影。戴眼镜、身形
瘦长的他,一开场幽默十足:“我拍《自焚者》的本身,就是自焚(前途)了。”
他全程用粤语,没几句话就紧张NG。他说,电影筹拍过程,不少演员因顾忌,不敢
接演,他纳闷:“合法拍片为何害怕?创作者连敏感题材都不能想?”
周冠威有股桀傲不驯的气质,我问:铜锣湾事件刚落幕,你不怕?他无畏地说,“
我一向讨厌别人说谎。一国两制应该让香港有自治权,可是中国什么都要管。我很
愤怒,就抱着这种心情去拍片。我相信上天才是最好的编剧,我们五位导演以后会
发生什么事?惨遭不测吗?谁能预料?问我怕不怕,代表你们心底很怕。这电影就
像照妖镜,照出大家的恐惧。”那还敢不敢去中国?他摇摇头,说这辈子都不去。
说不怕是骗人的,然而同行者众,就不孤单。
黑箱协商
三十一岁的郭臻,一身牛仔裤、白T 恤,雷鬼头蓬松炸开,跟戴眼镜的娃娃脸有些
反差。他生于本岛南区的香港仔,此地靠渔业兴盛。他自称出身底层,言谈举止倒
相当文青,抽著自卷菸草。九七那年他十一岁,“我只记得当天雨很大,天色昏暗
,跟家人在酒楼吃饭,电视直播移交的画面,也没多想,对政治不敏感,爸妈也没
多谈。”
热爱台湾电影、流行歌的他,国语咬字流利。“我早就觉得一国两制很空虚,五十
年不变这说法很奇怪,问题搁著就能解决吗?那五十年之后怎么办?渐渐地,大家
都识破,内地跟香港各方面差别很大。”最大差别在哪?“说到底,就是对理想社
会的想像,那才是最大分别。英国至少殖民是文明的、法治的,而不是人治的。”
郭臻从小住公共国宅,童年背景尽是香港电影里,邻友围聚长廊打麻将的沸声。爸
爸在有钱人的游艇打杂,妈妈是主妇。高中常翘课的他说,毕业后,当过大排档伙
计、服装销售员、社工助理,最后误打误撞考入香港演艺学院。他从没想过,长大
会当电影导演。
年少的他,也对政治冷感。“我身边没人在意社会时事,想到就烦,去政治化的风
气在当时很成功。”直到2009年,中国准备兴建直达香港的高铁,造价高昂又破坏
生态,香港人群起反弹,“表决议案当天,上千人包围立法会,我忽然像被棒子打
到头的感觉。原来政府可以忽视民意,摆明硬干,那个冲击好大,因为一向都不理
会嘛,当我要关心时,已经这地步了!”法案最后过了,但原本承诺不超支、不延
宕工期,去年全跳票。
为何想拍《浮瓜》?他冷静地说,近年政府对学子洗脑、地产霸权、官商勾结、居
住不正义,问题一一浮上台面,心底郁结,很想拍部片子回应。“大家都说,今日
香港,明日台湾,我很感慨,连台湾人都这么关心香港,那我们自己能做什么?太
阳花学运、乌克兰革命接连爆发,我看见各地年轻人尝试改变,也看见世代矛盾,
接着是雨伞运动,冲击愈大,灵感愈具体,就生出《浮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