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获原作者同意,由KinoINDIE独立电影网转发
图文连结版http://kinoindie.com/content/130
无人知晓的七月十日:冷血的最佳观赏方法是冷眼
那一天,冷血的蓄意车祸伤人事件传遍捷克全国大街小巷。
欧嘉‧赫波纳洛娃从此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捷克电影《Já, Olga Hepnarová》片名直译是“我,欧嘉‧赫波娜洛娃”仿佛一声
简洁有力的自白宣告,台湾片商取了别有况味的中文片名《无人知晓的七月十日》。一方
面这桩震撼捷克的重大案件并不为台湾人所熟悉,二方面也指出了电影以冷静语调和盘托
出的主题:
人人都知道七月十日事件,但是,无人知晓是什么酿成了七月十日事件。
《无人知晓的七月十日》改编自真实事件,1973年7月10日年仅22岁的女性卡车司机
欧嘉,蓄意将快速行驶的卡车开上人行道,造成了8人死亡,她对自己的罪刑承认不讳,
自陈这就是一件报复社会的行为。当时惊愕的捷克人不免要追问,为什么?
此情此景搬移到今日台湾,浓厚既视感有如怎么也擦不干净的眼镜。江子翠捷运砍人
事件、随机杀童案、或最近的南港火车爆炸案,我们看见越来越多不再只是针对特定个人
,而是以“社会全体”作为对象的攻击事件。且先不论社会经济环境如何成为狂躁心灵的
催化剂,人类文明存续的一天,社会就必然存在;社会遮天蔽日地覆蓋每个人的一天,俗
称“反社会人格”者也会如影随形。
2016年上映的《无人知晓的七月十日》,用黑白摄影重现1973年的捷克在共产主义铁
幕之下的社会风景,刻意模仿老电影造成的疏离感觉,让观众保持不好憎恨也不易同理的
距离,观看少女欧嘉遭逢的挫折、她的爱恋尝试、最后走向社会报复的历程。除却欧嘉矛
盾而且不时自我欺骗的自白,编导不藉任何人之口也不用镜头引导观众解释或批判欧嘉心
境,观众所能获得的,只有近乎中性的视觉证据与欧嘉本人的证词。
如此的拍摄策略与手法,极殊异于拥有无数新闻台的台湾人的日常经验。惯于未审先
判、未看先猜的现代台湾观众,若是没有众声喧哗的“辅助”,孤独地在戏院向冰冷证据
干瞪眼,一时之间也许会因为不知道该有什么反应,而产生情绪上的空白。如果说这样的
空白正是导演的意图,那么它成功的阻止我们目击残酷事件时不假思索的强烈厌恶,愿意
静下来凝视凶手的人生片段、倾听她对于犯行的自白。疏离造成的情绪空白当中,理解才
第一次出现了可能。
电影场景以不愠不火的速度,在行礼如仪的家庭餐桌、死气沉沉的职场、夹杂疲惫与
刺激的酒吧、毫无进展的精神科诊间、凌乱孤寂的卧房之间移动,像极了每一个普通人的
生活,既没有耀眼辉煌的高潮,也没有特别值得哀叹的悲剧低谷。欧嘉不被描述成绝代恶
女、甚至也不是她自以为的悲剧英雄,欠缺动感与血色的镜头与剪接方式削去欧嘉生平的
戏剧性,仅仅显示她只是一个在生活中备感挫败的凡人。欧嘉在这样极其普通的、没有出
口的日常生活之中耗竭了与社会建立良好关系的动力,最后选择以报复社会作为证明存在
价值的手段。而观众只能依依稀稀猜测或许是缺乏父爱、或许是被霸凌的创伤、或许是感
情生活不顺遂、又或者是精神疾病造成了欧嘉的犯行,但是依旧没有办法从电影中明确指
出,是什么“关键因素”让欧嘉决心杀伤素不相识的路人。
人们往往倾向寻找各种让自己安心的“理由”,不愿意承认社会具有伤害某些人的本
质。人与人之中诞生了社会,社会之内则诞生无法适应的反社会者。电影最后,临刑的欧
嘉一反在法庭慷慨陈词的坚决态度,踢腿惊叫抗拒即将到来死亡,贪恋生命却无法与社会
互相拥抱的处境,是欧嘉莫可奈何的悲剧。
对于人类社会之中的这道死结,至今我们实在束手无策,只能像影片中的行刑警察们
,不生气也不怜悯的直瞪墙面或是盯着彼此的皮鞋,将反社会者了结在画面最深处,摸摸
鼻子离开这个尴尬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