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布顿男孩
这部电影真是看完让人神魂颠倒,没想到米雅韩桑洛芙竟然只有35岁,充满哲学逻辑却又
善用敏锐的电影语言。故事其实简单的不得了,不过就是一个哲学女老师失婚的故事,却
被她敷上一层如同魔法金粉般的电影语言,让故事瞬间升级,不但疗愈而且深情知性起来
。
我特别喜欢故事里面那种灵巧的冲突感,比方说当雨蓓去到婚姻中最美好的度假小屋,却
必须赶着去照顾母亲时,望着那一片蓝海,她内心深知这是最后一瞥,百转千折的感伤竟
然从银幕中浮现。更别提后段当雨蓓在丧礼后的致辞,故事巧妙地讲著,她不知道身在何
处的感伤,却在下一秒看到丈夫跟新欢结果破涕而笑。这种矛盾与冲突,中年人的叹息与
转弯,在雨蓓精准到如同外科医生般的表演里,透露出一种暧昧性。既不自怜,又不高傲
,关怀他人,却又在心里默默的对过去的回忆厌恶。真性情而不虚假,是雨蓓在电影中诠
释出老师最深刻的一面。
看不到的爱情,才是未来。永恒只有在不去追求的情况下,才能恍然间掌握到。
电影仿如二元论一般,在悲伤跟欢喜的情绪中交织,但又比二元论更复杂,当雨蓓最爱的
学生,辩论著她所谓的轴心理想不过是恒温的存活在中产阶级时,她在床上抱着猫哭了,
但隔天学生对她说:我让你失望对吧?
她回答:不,你不觉得是相反吗?
某种撞击她的世界,让跑到山中来寻求认同的她,同时也被撞击了,于是雨蓓带着黑猫回
到家中,拉开窗帘面对她的现状。隔一年,女儿的小孩出生了,此时她却把黑猫带回山上
给学生了。黑猫至此成为重要的意义。黑猫如她的过去(母亲遗物,狂野特质,被驯养,
过去个人思维的坚持),但此时此刻她可以送给学生,猫的野性与她的知性,在这部片,
成为一种最强的象征意义,也就是雨蓓的内在性格。她拥抱着女儿的新生儿,对于过去不
留恋(前夫在圣诞夜聚餐被漠然拒绝),期待着未来,但至于是不是爱情,或是全部世界
观,都在收尾前被镜头温柔的包覆著,慢慢淡出,这应该是米雅至今最成熟而且最兼具知
性的作品了。
如同李安说的,知性必然包含着感性,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