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雷] 纪录片《汉娜鄂兰——思想的行动》

楼主: sfcgbc (我本人)   2016-06-16 12:56:51
《汉娜鄂兰——思想的行动(VITA ACTIVA: THE SPIRIT OF HANNAH ARENDT)》是一
道以精美食材烹调的料理,营养价值毋庸置疑地高,美味与否,则见仁见智。然而可以确
定的是,享用这道料理并不容易;真吃完了,能否顺利地消化更是教人胃疼的问题。
片中运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相关事件的历史影像、鄂兰受访的录音和录影、鄂兰与师
友往来的书信、鄂兰自身的著作,以及相关人士的访谈。作为一部纪录片,它的构成相当
——几乎是过度地——仰赖语言文字,影像部份反而成为陪衬。由于鄂兰的思想家身份,
与之往来者亦多为学者教授,讨论又经常涉及哲学、历史和政治,所以无论是书信或影音
,内容都不大通俗亲民,尤有甚者,当片中直接引用鄂兰各种著作的片段时,书页上能够
放慢速度停下脚步反复阅读的文句,成为银幕里不断流过的字幕和声音,尚未理解这一句
,下一段已紧接而来,缺乏思考喘息的空间,对于知识不足和悟性不佳的观众如我,是一
场深感无力的硬仗。
全片由耶路撒冷大审判为切入点,凸显出鄂兰其人其言的争议性,亦即“平庸的邪恶
”此一概念所引发的各种讨论与影响(这也就是2012年电影《汉娜鄂兰:真理无惧》之焦
点所在,不必加油添醋便自有戏剧张力)。鄂兰挑战了此前人们对于“恶”的理解,将视
野拉高,超越做出行为的单一个人,试图省思包覆其上更大的体系和脉络。这样的观点惹
恼了许多群体,包括鄂兰血脉相连的犹太族群,召来无穷的诘难与攻击。影片并不打算(
也不可能)理清此中线团般纠缠的问题,而选择沿着线头摸索回溯鄂兰的生命起点,观照
她的成长之路与学术历程。
透过鄂兰母亲的日记,影片强调了鄂兰自小便展现出的智性方面的天赋,但我们很快
地在鄂兰与其师海德格的书信往来中,看见她投入师生密恋那非理性的一面。作为纪录片
的宣传焦点之一(http://goo.gl/rkv9R7),影片中对于鄂兰与海德格关系的描绘实则只
是点到即止,但仅仅借由一鳞半爪的折射,已足以确认在鄂兰的生命里,海德格是一个独
特的例外,是她少数情感凌驾于理性的片刻,其中曲折,仍旧耐人寻味。
随着欧洲政治局势的改变,影片焦点也过渡到了鄂兰的流亡生涯,而在我看来,这个
段落应该就是纪录片欲暗示的观点之所寄:当种种定义“人”的尊严和权利一概失去,被
视为世界的渣滓、多余物、应该扑灭的害虫,最终成为一个在政治地域和文化传统上皆无
归属的流亡者……经历过如此的存在体验,究竟对鄂兰其人及其思想造成了怎样的冲击和
影响?面对既有的和新兴的各式权威、主义,鄂兰何以能够总是保持冷静,站在一段距离
之外做出批判省思?而她提出“平庸的邪恶”的概念,是否真如某些批评者所抨击的,是
对犯罪者的回护,且证明了她内心之冷酷与缺乏爱呢?
如影片开头鄂兰恩师雅斯培信中所说,鄂兰有一种无论何时何地皆能忠于自我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她也有同理他人处境、看见更大脉络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那些符
合“平庸的邪恶”者所欠缺的——他们逃避思考,将自我交付给更高的权威;他们与现实
隔绝,无视于他者的苦痛,以致未能意识到正在执行的罪恶。这么看来,鄂兰除了指出此
种邪恶的存在,也亲身示范著如何避免,以及与之对抗的可能。
思考或许是危险的,但不思考却更为恐怖。“宁愿受苦,也不为恶”绝非容易做出的
选择,是非判断的思考能力之外,还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后者实以前者为基础,若先放
弃了思考,便不可能生发选择的勇气。《汉娜鄂兰——思想的行动》尽管不易下咽又难以
消化,但无疑会迫使你迈开思索的步伐,且一时三刻不能停歇。虽然若可掌握暂停、倒退
、重播的按钮,应能较好地吸收影片内容,使得本片更适合在课堂或私人空间观看,但受
缚于影厅舒适的座椅上,体验被庞大资讯洪流没顶的窒息感,不失为另一种激发学习意志
的方法。感兴趣的,不妨一试!
作者: qk8121718 (阿贺)   2016-06-16 12:59:00
海德格那段多吗
作者: peterhuo (人生位阶乐胜真爽)   2016-06-16 15:37:00
这不是江宜桦的最爱吗XD
作者: grandwar   2016-06-16 17:47:00
年轻时颇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