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415
《通灵诊疗室》(Body/Cia)是 2015 年柏林影展最佳导演银熊奖的作品,波兰导演
玛寇札塔叔莫斯卡(Malgorzata Szumowska)以饶富趣味的叙事角度,讲述一段看似灵异
惊悚,但其实极为温馨的城市物语。开头的第一场戏,无名男子在河边的树上上吊自杀,
本应是悬疑残酷的命案现场,但神来一笔的后续发展,让目睹的人都看傻了眼,对其超乎
常理的行径哭笑不得。导演玛寇札塔的巧思为电影揭开了序幕,《通灵诊疗室》注定带有
黑色幽默的基因。
影片从三个主要的角色出发——看遍各种凶杀、自杀现场,不相信世上存在着灵魂的检察
官父亲亚奴斯,但超自然的怪事不断在他身边发生;因为难以接受母亲去世,对只顾工作
的父亲亚奴斯极不谅解,患有厌食症、自杀倾向的少女欧嘉;以及具有特殊体质可以与灵
体沟通,在疗养院担任心理治疗师的灵媒安娜。这三位主角对于肉身/灵魂,以及两者之
间的关系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女儿欧嘉厌恶父亲亚奴斯的肥胖、爱喝酒、工作狂,对事
物冷漠,并认为他对母亲的死要付出责任;而父亲亚奴斯作为一位侦办刑事案件的检察官
,时常面对残忍的死亡现场,而妻子的早死,或许加深他对情感的冷漠,甚至在妻子死后
刻意隔绝她生前的一切事物。父女俩的关系在母亲死后高度紧张。
导演玛寇札塔花了不少篇幅在铺陈亚奴斯的工作情况,意图呈现当代波兰人对死亡、死后
身体的忌讳,比如肢解后被丢弃在马桶中的婴儿,连身强体壮的年轻警官都不敢直视,导
演当然没有呈现那些血腥的画面,让她的作品变成视觉慑人的恐怖片,而是运用镜头景框
之外的“不见”,以做笔录声音描述的方式展现“画面”,并在其他镜头中以俯瞰的视角
拍摄亚奴斯食物盘碗中被撕开、切碎的烤鸡和动物内脏。而墓园里的棺木因为管线漏水而
必须将死者移出并重新下葬,亚努斯的妻子便是其中之一,即便看遍无数尸体,但对于至
亲挚爱的依然难以直视;灵媒安娜的儿子夭折多年,但依然不敢对其母亲坦承。现代人对
于死亡的难以启齿、难以直视、更遑论难以与之共处,对于失去生命之肉身的辩证与思考
,导演皆细细地散布在整部作品之中。
灵媒安娜,无疑是整部影片最画龙点睛,推动剧情前进的角色,由波兰知名剧场演员玛雅
奥斯塔夏丝嘉(Maja Ostaszewska)担纲,她曾主演《爱在波兰战火时》,并亦在《战地
琴人》、《希特勒的名单》中演出。俏丽的短发与灵动的双眼,让人联想到《真善美》中
的女教师。导演透过灵媒安娜之口直指波兰人对死亡的冷漠与排斥,不仅如此,那些不相
容于社会的人们,也被送入疗养院加以隔绝。相较于此,导演玛寇札塔似乎更推崇巴西的
文化观,其对生/死的世界并不全然二分,人们相信死后的世界,全国有数万名灵媒,甚
至在公家的医院都安排有灵媒的服务让生者与死者沟通,而这样的思考也透过镜头语言呈
现在作品之中。
整部影片的摄影色彩因着题材的缘故,以冷色调为主——狭窄昏暗的房间,过度曝光、惨
白的场景与人物,营造出悬疑、不对劲的氛围。然而在那些狭窄、昏暗,受到各式建筑结
构阻绝的都市场域,却巧妙地运用镜面来创造空间,制造出虽然是同处一个空间之中,但
因为镜头角度而不以实体存在同一画面中的人物,能借由镜面的反射,以镜子里的影像现
身;此外,导演也相当善用生活中各种能反射光影的玻璃面,例如咖啡店的落地窗、房间
的玻璃窗,反射的原理让玻璃内外的景物交叠错置,而这些反映在镜子、玻璃窗的影像同
时也呼应影片的主题——在我们肉眼可见的世界之上很可能存在着其他属于灵魂、死者或
未知者的世界。
探究死亡、身体/灵魂、父女关系的话题虽沈重,但《通灵诊疗室》并没有让整部影片弥
漫低迷的气氛,反而不时可以看到导演令人惊喜的安排,例如透过镜头去呈现人与建筑结
构(现代都市生活)的关系、抑郁的人们偶而随着轻快音乐摇摆起舞,以身体作为载体,
或许是种与他人建立起关系的方式,但是《通灵诊疗室》提醒我们这也并非唯一的途径。
关系紧绷的父女俩,在灵媒安娜与死去母亲的冥冥引领下,以一种两人都没料到的方式开
启了和解的可能。
图文版: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