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冒着被软禁的风险也要拍电影,太感人了!好看!”
若身旁有影迷欣赏完《计程人生》( ^,仅有的感想便是这个,大概也不必
深谈了,他或他们显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在讲什么。
不难理解。碍于柏林影展第一赢家的冠冕、因于导演身处软禁进行式的敏感、或著,出于
今年香港金像奖颁给《十年》的政治对艺术风波,此时此刻上映的《计程人生》,不可免
得会被如金的台湾观众先入为主认定为舆论的电影、政治的故事、控诉的影像。这些观众
看见了贾法潘纳希(JAFAR PANAHI)冒着正被伊朗政府软禁的风险拍片,称赞他多么骨气
傲然多么勇气可嘉多么值得同情......云云。即便全片抄足了另一位伊朗导演阿巴斯
(Abbas)在千禧年间的名片,一样是出租车司机与众乘客闲谈的《十段生命的律动》(Ten
)系列,似乎也值得原谅。
真的是这样吗?或著,真的“只有”这样吗?
当然不是。
在电影里,经历一连串阿巴斯式的寡言司机与百变乘客攀谈的叙事开展后,司机的姪女上
车。这个想拍片的女孩趁著空挡打开车窗,拿着镜头对准一个在巷弄正在偷窃的扒手,她
指使他不要偷,否则拍起来不像电影,“老师说,电影里不会有罪犯”她说,扒手当然没
听女孩的。女孩的老师要女孩,或著该说导演,对拍摄什么的选择做出道德的审查,女孩
则以为电影只能虚构,于是她必须选择造假才能拍出电影。其实不然,在那一刻,女孩可
以选择实拍出一部讨伐街头犯罪的纪录片,也可以说服扒手拍成一部劝人改过的剧情片,
没有观众能在电影上映时质难影像的真实与否,因为无人知晓女孩是否与扒手谈妥了什么
,更不提剪接与调度无比的粉饰技巧。电影没有现实,只有看似现实的写实,我们只能姑
且听导演的一面之辞估信其真,即使是纪录片也一样。
这就是那些止于舆论、止于政治、止于控诉,因而只能止於戏外花边(是的,导演被软禁
一事与明星八卦无疑)的观众看不出的东西。
男孩与女孩的这段论证,同样能指涉回《计程人生》己身。众所皆知,本片本来真要拍成
纪录片,潘纳希也真的要当司机,无奈演员与调度太困难,故事保留,改以自导自编自演
,兼请专业演员唸剧本拍完。司机是真的,街景是真的,对白中种种对伊朗政府的谩骂也
是真的,但这是一部真实,或著说现实的电影吗?恐怕不是。正如女孩能在车窗上指使扒
手“演”出她要的电影,司机车内车外的伊朗之一切都是他所选择给观众呈现的写实,而
我们并不清楚这位沉默寡言的司机有没有属于他的老师,与他老师教他的自我审查标准。
既然如此,当《计程人生》选择以仿纪录而非纪录呈现时,即使它风格再写实,导演批判
的意图再明确,我们都不该以同样相信现实的心态,去信任这份只存在于车窗与银幕框内
的,不确定又暧昧的所见所闻。
但这部电影不正是以仿记录来批判现实伊朗吗?于是乎,潘纳希在仿纪录拍成的《计程人
生》中的“质疑”政府之余,也连带“质疑”了自己与自己这部电影的本质--“仿纪录
片,可信与否?”“我拍的这部电影《计程人生》,可信与否?”
潘纳希这段之于全戏枢纽的女孩拍片事,无疑也是一场导演对着戏外的明确宣示。潘纳希
当然知道自己值得全球影迷同情,甚至太知道了,以至于他深知自己的敏感身份不可能让
观众轻易跳脱戏内戏外,给予电影公正的评价。他更清楚是:身份如此敏感之下,必然带
来某种不能说是盲目,但肯定不是理性的,观众出于人道而非看戏的支持--于是,“导
演冒着被软禁的风险也要拍电影,太感人了!好看!”诞生焉。《计程人生》却难得可贵
的没有顺水推舟,反而划出了一道隐隐的二元,后设性得将电影真实与不真实的界限,摆
入他个人的境遇之中;然后,作出揶揄:
“我很诚实,但我拍的仍旧只是电影,别太相信电影!”这,才是潘纳希的本意。
俄裔诗人,也是政治流犯的布洛斯基(Joseph Brodsky)勉励也批评艺术份子该有对时局
的使命感,“诗应该干涉政治,直到政治停止干涉诗”他以此句广为人知。然而布洛斯基
却不鼓励随庸,反而反对诗人后辈用大众的、街头的、俚语式的字句入诗,在他看来,那
是一种对智慧的放弃。只有当诗人放弃了出于大众而高于大众的观点锻炼,舍弃了不人云
亦云而是主动出击的启迪使命,诗人与艺术家才有资格使用大众的语言、跟随大众的舆论
、不作为号角而只作为伴奏存在。潘纳希显然不愿孤处人群,也不甘说学逗唱,于是他自
舒适的车厢(道德上位)内走下,化身为车窗外的小男孩,透过窗内窗内(戏内戏外)的
后设界限,狠狠揶揄了现实中太容易博人同情的“自己”,就像小男孩揶揄小女孩那样。
这份不为政治而怠慢艺术的辩证,连着路人自嘲嘲人的自觉,才是比揶揄政府更珍贵的,
一份艺术家而非政治家的超然与骨气。
当然啦,这种自嘲嘲人也可能一种欲拒还迎的拿奖手段,证明他是个艺术政治两不疑的大
艺匠,而非汲汲营营于四大影展荣耀的投机人。为什么潘纳希在片中不愿说破自己到底是
扮演潘纳希本人还是虚构的司机,持续混淆片内片外的认知;必然也因他心知肚明,柏林
金熊奖这座太大的酬赏,值得他如此作态。至于骨气或还迎,何为正解,就端看观众如何
作想了。
原出处,同步独家刊登于ViewMovie: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