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严后狂飙的八九零年代,台湾的出租车司机仿佛每个都是一流的街头时事
评论员、驾驶座上转着方向盘的政论名嘴,即便后来因为靠行车行或车队有所节
制了,但在街小巷游荡、随机上下乘客的这个小黄包厢,依然是一个国家、一座
城市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百态的缩影。因为拍摄电影多次揭露了社会问题,而被当
局以“危害国家安全”罪名禁拍廿年的伊朗导演贾法尔潘纳希,他无畏禁拍令,
把摄影镜头放在行车纪录器的位置,加上一台姪女手持的佳能相机,在小小的车
厢里用屈指可数的的取镜角度,“忠实记录”了自己下海当司机的一天里,路上
遇到各式各样拼车共乘的“角色”,和他们一个个一路上喋喋不休的话痨,借此
缩影了伊朗的社会风貌,顺便痛婊了一顿剥夺他创作自由的伊朗电影审查制度。
导演当过阿巴斯的副导,形式上《计程人生》有点致敬阿巴斯同样用小黄说故
事的《10》。贾法尔潘纳希用行车纪录器近乎纪录片的形式,模糊的真实与剧情
的界线,看似散漫琐碎、互不关联的一众乘客,似乎又像是被导演精心编排过,
带着不同议题与使命“随机”上车的“角色”,分别从政治、文化、宗教等等各
个角度揭批了千疮百孔的伊朗社会问题。藉著一台乘载着伊朗社会的小黄车厢里
既市井寻常又光怪陆离的对话与事件,探问说“嘿嘿TAXI,你开往何处?”
随着导演的小黄启程,从第一组辩废死的窃贼和老师开始。到本来默不吭声后
来认出导演的盗版片商,他自豪起是自己的“文化事业”让禁闭的伊朗民众有机
会一窥好莱坞大片跟大师经典(连过去导演也跟他买了不少),接着他还拉着导
演去跟电影系同学面交,导演还帮后座正苦于拍摄题材受限的同学“开释”。接
著一名妇女拦路拖着车祸受伤的老公上车就医,受伤的男人一定要录下遗嘱把财
产留给身旁哭哭啼啼的老婆,不许自家兄弟占遗产,这段反映了伊朗女性权益根
本难有保障,就算事后老公伤势好转了,女人还是锲而不舍夺命连环抠跟导演要
影像“以备不时之需”。然后是一对迷信要赶在吉时放生金鱼求得好运长命的阿
婆。导演刚放学的姪女。约导演见面诉说烦恼的邻居,他秀出自己被打劫的录像
,指认就是街角披萨的阿弟仔干的,难解心头之恨的同时又不忍告发,怕会让一
条年轻的生命被处以死刑。以及最后搭上车带着花的女律师,她要去监狱探望因
伪装成男生去看球赛被逮捕的女孩(这个女孩的故事,详见导演另一部2006年的
作品《越位(越位女球迷)》),路上女律师发表了不少“反动”言论,支持与
被吊销执照的她同病相怜被当局禁拍的导演,并且把一朵玫瑰放在镜头前:“这
朵花送给热爱电影的人们。”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导演接送放学小姪女上车的那段。古灵精怪的小女孩一上车
就拿着卡片机有模有样拍起电影作业,途中叔叔离开车子办事,女孩拿“道德”
压着被她拍到意外捡到钱的拾荒男孩把钱还给人家,因为不按女孩的剧本来,她
的电影作业就不符合老师规定必须是“可以公映”的内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
最后在小女生的镜头中留下的只能是令幼小心灵的她不解的遗憾。等到导演叔叔
上车,她又煞有介事地念了八条老师交代“可以被公映的电影”的注意事项,包
括:不能表现污秽的现实、不能拍暴力镜头、女性务必配戴面纱、男女不得肢体
接触、正派角色不能打西方领带、尽量用先知名字命名、也禁止使用波斯语姓氏
、禁止涉及政治经济话题。小女孩百思不得其解“什么叫:污秽的现实”,但你
叫她的导演叔叔怎么回答,叔叔不就是拍了太多“污秽的现实”所以吃足苦头吗
?叔叔被关被禁拍,不也就是一种污秽的现实?这一老一少、童言童语VS有苦难
言的电影讨论,有着杨德昌《一一》的神采。
电影最后,这对叔姪赶去河边,把客人落在车上的钱包还给放生金鱼的两位阿
婆,没料到才下车几秒,一堆机车抢犯就闯进车里搜刮财物,还准备抢走找不到
记忆卡的摄影机,宛如“国防布”一片黑、完-全-没-有-画-面的影像,就
像控诉伊朗当局禁止他的影像,就像掠劫了他的创作。
偏爱政治题材,还搞过好几次“硬颁、故意给”的柏林金熊奖,怎么能不再次
把金熊奖的荣耀,加冕给敢于“家丑外扬”的伊朗电影良心-贾法尔潘纳希呢!
导演被伊朗政府限制出境,到场代为领奖的是他姪女,也是电影里那个伶牙俐齿
的小萝莉。会后的记者会上,众多得奖者在镁光灯下风光捧著奖座留影,唯有金
熊奖“无人认领”,孤伶拎放在小台子上供媒体拍照,柏林影展这手……让伊朗
当局又一次的被“污秽的现实”狠狠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