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程人生》(Taxi) - 没人可以软禁你的心灵
图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475440
《计程人生》是一部不能在伊朗上映的伊朗电影,充满幽默、温暖可爱,
也是2015年柏林影展金熊奖得主,如果你知道其导演的故事,会更觉得本
片简直是个传奇。
因此,让我先简单介绍贾法潘纳希(Jafar Panahi)这位伊朗导演。他的第
一部电影:1995年的《白气球》(The White Balloon),就夺下坎城影展
金摄影机奖。之后他有多部作品与构想都挑战伊朗政府的底线,因此麻烦
不断,常被当局盯上或找麻烦,甚至被逮捕入狱,其后被软禁在家,在
2010年被当局宣判20年内禁止拍片与写剧本。
但他不顾国家禁令,先是在2011年拍了《这不是电影》(This Is Not A
Film),于住处拍摄,以藏在蛋糕里的随身碟走私电影档案出国。2013年
则拍了《好戏不散场》(Closed Curtain),2015年又拍了《计程人生》,
这部是贾法潘纳希被禁止拍电影之后,最明亮、轻快的作品,但它背后对
政府作为的种种指控,力道一点也不少,我相当推荐。
这回,导演终于得以走出了室内,全程在出租车里拍摄,起先,似乎为“
实时”(real time)的拍摄手法,让它看起来非常像纪录片,直到看多些
之后,明白了贯穿的思想脉络以及紧凑巧合的安排,才让人确定应该是编
好的剧本(起码有编好的提纲),但整体依旧给人随兴自然的感觉。
越往下看,更令我佩服的是,导演用简单一段路程,反映了许多现状与慨
叹,导演竟可透过如此琐碎的片段建构出好多主题,不同主题之间又互相
衬出更大、更完整的概念,却能维持轻快幽默。贾法潘纳希这几年来透露
在作品中的无助与气愤,似乎都已升华转换为更深层更温暖的人道关怀,
让人深深感动。
用出租车作为场景很适合导演的处境:他是被当局盯着的、不能拍电影的
人。躲在出租车里拍片,可以让他在单纯简易的场景下,很自然地加入各
种不同身份阶级行业的角色。透过形形色色的乘客,观众听到犯罪问题与
自由等等议题,从日常生活琐事显示许多德黑兰的文化政治背景与悲剧,
包括死刑、女性继承权、观赏与拍摄电影的自由、文化传承下来的迷
信......等等。透过这些讨论,观众也能体会,在无时无刻充满政治压迫
的国家里,生活是多么有压力的事情。贩卖外国电影的商人,搞得像毒贩
一样做生意;想拍电影的人,为了无数荒谬规定伤透脑筋;女人想过自己
的生活、得到公平的对待,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违反国家规定也违反教
义;人权律师根本没有执业的自由,大家即使没在坐牢,监狱外不过就是
一间更大的监狱。
但是,一切并非毫无希望。
萤幕上的导演,从头到尾自在泰然,脸上经常挂著微笑。电影接近尾声时
,一位上车的律师带着一束红玫瑰花,虽然在片中并未指明,但她正是伊
朗的人权律师Nasrin Sotoudeh。她脸上的笑容与自信,教人敬佩万分;
留在镜头前的一朵红玫瑰,给了人无限希望。即便此时,贾法潘纳希只有
躲在车里拍片的自由,但他的想像,让空间与世界更宽广,这是任何监狱
都限制不了的。
何况,在这个年代,几乎不可能去限制拍摄影片的自由。片中出现好多种
拍摄工具,包括车上装的摄影机、姪女拿的数位相机、乘客的手机、朋友
给导演看的监视器画面......等等,每个人都有机会轻易制造出画面与影
像。《计程人生》里面导演的姪女,的确是潘纳希的亲姪女,还代表无法
出境的潘纳希领下柏林影展金熊奖,片中的她也想要拍电影,从女孩的热
情,我看见的是下一代的希望,一波波的浪潮,都在挑战传统的压迫与不
公,光是《计程人生》里面能有那么多人敢露脸(虽然电影并无列出工作
人员名单),就已令人惊喜与佩服。
这世界有许多令人愤慨的事,但也总是找得到一丝光明,因为世界上总会
有贾法潘纳希这样的人,愿意去做勇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