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闻] 请别再对超长工时《沉默》─好莱坞来台拍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6-04-20 14:52:52
※ [本文转录自 Media-work 看板 #1N5oSi8n ]
请别再对超长工时《沉默》──好莱坞大导来台拍片,看上的是什么?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473&nid=6343
安妮/本初子午线观察记
由大导演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执导的《沉默》将于 2016 年底上映,而大
家可能早有耳闻这部电影是在台湾拍摄的。《沉默》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在 17 世纪的日本
,令人不禁好奇剧组怎么会跑来曾是日本口中大东亚共荣圈中小小殖民地的台湾拍摄呢?
电影制作人艾文温克勒(Irwin Winkler)这么说:
“因为这次的场景设定在 1670 年的日本,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台北、台湾这个地方,有
非常多可供拍摄的场景,而且在该国拍摄的成本很低,我们才能以现有的预算完成这部电
影。这次所有的演员们包括连恩尼逊、亚当崔佛都只拿基本工资,马丁本身也是如此,只
有我拿的比基本工资更低(笑),我们全部都把钱拿出来决定要把所有的资金投入这部电
影,所以没有人拿到正常的酬劳,这就是我们如何制作《沉默》的过程。”
这段话左看右看都只有“在该国拍摄的成本很低,我们才能以现有的预算完成这部电影”
这句话深印至脑海。很悲哀的那种。这不是就是说台湾=低廉劳力及成本吗?原来我们吸
引好莱坞剧组来到台湾拍摄的原因正是低廉成本。低廉成本建立在哪呢?当然就是低廉的
劳力,过长的工时。
每一部电影的制作,不管票房好与否,一定都有辛苦付出的剧组人员,尤其是不会在萤幕
上光鲜亮丽出现的幕后工作人员。我的一位朋友,正好参与了电影的拍摄并担任幕后工作
人员。前几个月短暂回台湾的日子,跟这位朋友吃了顿早午餐,一边专心听着她诉说著拍
摄的甘苦谈。
谈到刚进剧组时的感觉,朋友只是笑笑说用了很多力气在观察各部门的人和事,毕竟对于
整个剧组的组织架构是完全不熟悉的,有点像是迷途的羔羊。庆幸的是,在对待像我朋友
这样的菜鸟时,剧组让她感觉到的是信任,给予满大的空间和时间去摸索,当时的
costume supervisor(台湾人)虽然知道朋友初来乍到,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在现场也
会带着她去认识环境。当然一开始朋友的感觉是: 这是好莱坞剧组耶!一切都好专业!
而这样的兴奋及敬佩感在拍摄过程中转变成了压力,大概不是“艰苦”两个字可以概括。
“开拍的前 3 周几乎都有维持周休二日,不过以服装组的状况来看大概是周休 1.5 日,
后来几乎都是周休 1 日了。以美国剧组来说,每工作 6 天一定要休 1 天,工作第 7 天
的薪水是要另外计算的,通常第 7 天工作可以拿到 1.5 到 2 倍的薪水,这部分执行得
很彻底,因为拍摄过程只有一次是连续 7 天工作,第 7 天外国人非常明显的感到厌倦。
拍摄一天的时数以现场拍摄的时间来说,初期大约是 12 小时,加上前置与收尾,大概就
是 14、15 小时。出外景加上交通时间就会再多两小时左右,最辛苦的几周平均一天睡 2
、3 小时而已,最高纪录一天曾经拍了 18 小时。”
拍摄电影的高工时似乎可以想像,而大家也会合理期待工作人员们的薪水及待遇和他们的
高操劳度成正比。以数字来看,朋友们所领的薪水的确不错,但若就台湾剧组人员付出的
辛劳来说,其实不甚合理。拍摄时困难重重,以语言来说,台湾剧组的人才可以负责国、
日、英文三种语言的翻译,且沟通绩效良好,就这点来说很少国家可以做到这么好。
工作环境以及工时的问题,让剧组人员们开始思考自己所拿的薪水真的合理吗?台湾资方
应该衡量拍摄状况而施予电影制作方一些压力,尤其是出外景状况很艰难的时候,工时一
组比一组长,这时不论是缩短工时或是增加薪水都多少能够解决问题,但自始至终台湾工
作人员也都默默地吞了下来,即使听说有组别要集体辞职,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就像上述提到的美国电影工会规定上班第 7 天的工资计算方式不同,台湾正是因为没有
这样的保障(但也或许有,只是拍摄期间看来是没有约束力),才更需要台湾资方的力量
,但这次拍摄很明显的这方面没有人在把关。
简单来说,就是台湾人自己都不帮台湾人了,工作到死也只是刚好而已。
从朋友的叙述不难听出,台湾方工作人员不只专业而且敬业,除了要快速即时的双语沟通
之外,还要有足够的技术让拍摄顺利进行, 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并没有因为语言问题而
造成拍摄延宕、或是技术无法执行。毕竟这个经验非常难得,所以大部分的台湾人都很拼
。台湾工作人员即使不能跟美国人用一样的薪资标准,是否也要给大家合理的照顾?只是
很可惜的台湾资方并没有让许多台湾工作人员感觉到被照顾。今天我在自己的土地上拍摄
,却还得不到合理的待遇,这不是很悲哀吗?
台湾工作环境的恶劣绝非一日之寒造成,高工时不只有其兴起的时代背景,也跟老一辈台
湾人的个性、成长环境有关。民国六七十年代的的台湾政经历经济起飞,而上一辈的人们
自小成长环境困苦,在工作上面自然是抱持着“钱能多赚就好”,选择高工时高付出。
但这种性格并不适用现在的社会,台湾已经不再是钱淹脚目的时代,高工时换来的通常不
是高待遇,而是操劳到死。对于一位大学毕业刚出社会的新鲜人,22K 是合理;什么?居
然敢喊起薪低,你们这些草莓族!对于一位工程师,你薪水领这么多,工作到爆肝是合里
的;对于急诊室的医护人员,我家人生病了,医生还敢给我睡觉,叫医生现在给我出来!
看我敢不敢爆料给苹果!?
台湾现行劳基法规定每周工时 42 小时(双周工时 84 小时),每月工时上限为 214 小
时;而以英国来说,每周工作上限为 48 小时,看起来似乎比台湾还严苛。但根据统计,
英国人在 2013 的平均工时为 1669 小时,台湾劳工则是平均工作了 2124 小时。假设一
周上班 5 天,等同于台湾人一天比英国人多工作了 7 小时。如同小天竺鼠在笼内跑步机
上奋力奔跑着般,台湾人的过劳似乎永远没有停歇的一天。
有太多的理所当然造就台湾现在高工时低薪水的恶劣环境,你说,不只台湾,新加坡跟香
港这样繁荣的国家也是高工时呀!是的,但为什么要跟这些和我们一样悲哀的国家比呢?
只不过是阿 Q 精神的体现罢了!人权的进步靠的是争取,工作权利同样地,也必须靠争
取。英文中有一句话叫做 YOU PAID WHAT YOU GOT. 默默的不作为,当然什么都得不到,
只有起身反抗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也许不会第一次就成功,但至少能唤起大家对高工时低
薪水的关注。有种东西叫做“奴性”,而它是万恶的深渊,让人们为了钱还是乖乖接受不
合里的待遇。
今年 3 月 24 号整天,伦敦地铁又上演了第 n 次的司机罢工,这次较为特别得是,并非
所有地铁线罢工,而是只有皮卡底理线(Piccadilly line)全线罢工,但这条线可说是
伦敦地铁的心脏,而且是唯一一条直通伦敦国际机场,希斯洛(Heathrow)的地铁。伦敦
地铁罢工已经不是新鲜事,也有许多民众认为,地铁员工们太得寸进尺,他们明明领着高
薪水,休假也多,实在不应该时不时就发动罢工。但至少地铁员工们有着强力的后盾让他
们不用担心罢工后可能会被裁员。罢工是一种权利,一种筹码,更是一种换来更合理待遇
的方法。反观台湾国内,似乎很少人有勇气走上街头霸工,以台湾几间知名航空公司为例
,连工会都不被允许成立。如果连工会都没有,员工们又要如何争取自己的权益?
当我们把工作看得比个人权益还重要时,就容易陷入高工时差待遇的梦魇中。在《沉默》
拍摄过程中,一位美国人和我朋友聊到工作态度的话题,他说的话让令人感动但同时也有
点悲哀,他说这次来台湾拍摄认识许多台湾人,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也非常喜欢台湾。
因为他在现场观察,感受到台湾人的工作态度是想要把事情做好,甚至很多时候是工作先
于个人的。反观在美国大多数人觉得自己很厉害,工作态度很多都是:“这不过就是一个
工作,赚钱啊,是我挑工作不是工作挑我。”从《沉默》的拍摄不难看出台湾其实拥有许
多专业人才,也有本钱吸引更多剧组前来拍摄。但希望下次吸引他们前来的,不再是“低
廉的预算”,而是令人惊艳的专业度。
对我那为身为《沉默》剧组人员的朋友来说,这次拍摄无非是个宝贵的经验。虽然有幸地
记录下她的心得,最后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她那一针见血的批评:
“有些外国人真的很笨,没有因为这是好莱坞就多聪明。有些台湾人真的很废,但靠一张
嘴就能无事一身轻还领高薪,想到就不爽!”
真是一语中的。
作者: kuninaka   2016-04-20 15:01:00
这什么废文日本口中大东亚共荣圈中小小殖民地???cw不意外
作者: Durkheim (自杀论)   2016-04-20 15:12:00
劳基法修了喔 现在是每周40小时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6-04-20 15:18:00
华尔街也一堆靠一张嘴领高薪的,这又不只台湾,这是社会常态,讲工时就工时,扯什么大东亚共荣圈?又不是日本人告诉他们这里有披奴工好便宜。
作者: robkoby (The Lighting Strike #1)   2016-04-20 15:32:00
推~
作者: serval623 (洛杉磯強姦人)   2016-04-20 15:35:00
没竞争力
作者: CMC677 (Es muss sein.)   2016-04-20 15:39:00
台湾人自己要团结,劳工意识也要加油。
作者: godshibainu (神柴)   2016-04-20 15:44:00
先培养出专业竞争力 再来谈薪资竞争力比较好吧
作者: serval623 (洛杉磯強姦人)   2016-04-20 15:46:00
台湾有不抱怨努力吃亏就是有竞争力、抱怨的人是失败者的潜规则
作者: noahlin (该怎么说呢)   2016-04-20 15:51:00
去欧洲看 一堆乡民口中“没竞争力”的罢工一点也不输人一个国家不是只为了“有竞争力”的人服务的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6-04-20 15:56:00
台湾人(X) 台湾奴(○)
作者: mindy201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2016-04-20 16:02:00
一语中的前面那段真的是太写实,想想最近竟然官员是依靠PTT的逐字稿回答问题就让人觉得难过...“有些台湾人真的很废,但靠一张嘴就能无事一身轻还领高薪,想到就不爽!”
作者: Emerson158 (红豆 X 八嘎 X 乌鲁赛)   2016-04-20 16:41:00
入境随俗 推一个
作者: ssaw5166 (四季伪五六)   2016-04-20 16:55:00
美国人真没竞争力我们呆碗郎吃苦耐劳 赞喇
作者: minoru04 (华山派巴麻美)   2016-04-20 17:47:00
自以为有竞争力在教训人的可以PO个薪资单给人笑一下吗
作者: gutzflower (anti-shianming)   2016-04-20 18:00:00
这篇重要 必须推
作者: micbrimac (shark)   2016-04-20 18:09:00
专业竞争力=>廉价劳力!!看到这篇推文 就不用奇怪台湾会高工时低薪水了基本薪资是基本人权 不是要等有“高竞争力”才谈这些
作者: tot9221 (江城子)   2016-04-20 18:18:00
英国48小时是“上限”吧! 台湾40小时是基本……
作者: qazxswptt (...)   2016-04-20 18:33:00
这问题其实有点复杂 重点是现在社会各方面已陷入负面循环 这并不是光靠喊喊 嘴上好有心 就能轻易改变的部份欧美国家劳工的爽 也是建立在更重的税赋之下换来的
作者: zy116pj (子瑜好可愛)   2016-04-20 18:52:00
如果只是克更重的税就能解决目前问题我愿意多出钱 但是显然不能啊
作者: qazxswptt (...)   2016-04-20 19:20:00
楼上不要说的太轻松 以台湾的民情 他就是错综复杂问题
作者: xbp (Ming)   2016-04-20 19:25:00
我弟弟是电影幕后工作人员,一开拍一天工时超过15拍台片跟陆片工时相同 薪资差4倍拍片抢时间工时一定长,但台劳超便宜的
作者: Anail (南雅)   2016-04-20 20:08:00
作者: micbrimac (shark)   2016-04-20 20:29:00
要让台湾民众理解以及接受课重税 可能需要教育 宣导以及各方面的努力
作者: zxcvf ( )   2016-04-20 20:47:00
作者: jamo423 (坚毅的双下巴)   2016-04-20 21:01:00
作者: nosweating (不流汗)   2016-04-20 21:17:00
推! 成本低三个字的背后 本就藏了许多陷阱
作者: Brian23 (Brian)   2016-04-20 21:18:00
1天比英国人多7小时怎算的
作者: mdc90011 (行将就木 )   2016-04-20 21:22:00
他先假设一周只工作五天了 没假设周末都要上班
作者: uland26922 (崇虫)   2016-04-20 23:26:00
工资跟成本才是最根本问题
作者: mingsu21 (大仔的学弟)   2016-04-21 00:08:00
小弟就在好莱坞工作,这明明就是业界常态,不知道这新闻
作者: ha99   2016-04-21 00:20:00
推! 台湾人好像做死活该....
作者: mikejan (blythe)   2016-04-21 00:46:00
算错了 两小时左右吧 七小时怎可能
作者: vseptem (Kelvin)   2016-04-22 19:06:00
难怪不去日本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