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湾是这样长大的─绿色小组30周年专题

楼主: fansss (新天堂乐园)   2016-04-07 15:46:56
新闻网址:http://www.tidf.org.tw/zh-hant/news/21023
台湾是这样长大的——“如果纪录有颜色:绿色小组30周年”
第十届TIDF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隆重钜献!
“绿色小组(1986-1990),一个运动性的录影团体。它给自己三项使命:记录、传播、
战斗。记录台湾的社会运动;传达社会运动的讯息给更多的大众;并和官方的电视台
进行战斗。最终的心愿是希望人民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因此刚成立的时候,便把自己
定位为民间的媒体。”——李三冲(绿色小组创始成员之一)
“绿色小组”成立于1986年,被认为是台湾解严前后最重要的非主流媒体。在社会运
动风起云涌的八0年代,他们拿起电子摄影机,以身体与镜头在社运抗争场合里穿梭记
录,只为突破党国媒体的资讯封锁,让大众看见事件真相,听见被遮蔽的声音。记录下
大时代理想与热情的他们,是台湾纪录片的先锋,留下了1,700卷影带与3,000小时
的珍贵影像,成为一代人的重要启蒙,在2014年获颁TIDF首届“杰出贡献奖”。
今年,适逢绿色小组成立三十周年,TIDF与台湾绿色小组影像纪录永续协会合作,共同
策划了“如果纪录有颜色:绿色小组30周年”单元,精选 21 部代表作品,首度完整回
顾绿色小组的影像纪录,影片内容涵盖政治、环保、农民、学运、劳工、原住民、外省
老兵等议题,见证自1986年以降,影响台湾民主甚钜的各种社会运动,包括桃园机场
事件、鹿港反杜邦、后劲反五轻、苗栗客运罢工、520农民运动、郑南榕出殡、野百合
学运等等。
《1130桃园机场事件》记录1986年,流亡海外多年的许信良闯关回台,接机群众被军警
以水柱和催泪弹对待,电视台更以“暴民”加以抹黑,本片揭露真相戳破官方谎言,也
成为绿色小组的成名之作;《自由返乡运动》记录随国民党军队撤退来台的老兵,思乡
之情却因戒严而被迫断绝两岸通讯,本片平实记录外省老兵争取返乡探亲的陈情过程;
《爱拼才会赢》讲述1988年政府调涨客运票价,但资方却私吞收入,苗栗客运工会为捍
卫权利发起罢工23天,成为台湾史上第一个合法的罢工行动。
在《鹿港反杜邦运动》中,在地居民高喊“我爱鹿港、不要杜邦”,更突破禁忌冲到总
统府前抗议,凝聚社区与学界力量,最终成功逼退美商杜邦;发生在高雄后劲的《反五
轻运动》呈现居民对中油重污染的怒吼,访问气爆受害者与拍下抬棺抗议的激烈抗争影
像;1988 年的《520事件》是解严前后最大的群众流血冲突,农民与学生遭受警方暴力
镇压,不离不弃的摄影机如实记录了事件真相。当时本片录影带发行量极大,警方甚至
一度要查扣影片拷贝;记录郑南榕出殡游行过程的《生死为台湾》,见证了台湾人对
“台湾独立”的坚持与决心,并以具体行动争取民主自由。
除了记录社会运动,受到各种政治干扰和压迫的绿色小组,亦发展出简易快速的影片制
作和传播方式。他们彻夜剪辑完影片后,进行大量拷贝发行录影带,再交由摊贩于社运
或选举场合播映销售,像是《329新闻快报》便是第一时间将影片粗剪后迅速拷贝,送
至各大据点播放,以抵御三台新闻报导的机动性传播。到了1989年底,绿色小组甚至
在尤清选举台北县长期间,自行架设无线电视发射台,突破资讯垄断,创立民间电视台
,《绿色电视台开播片》正是这段历史的影像证明。
与此同时,在“时光台湾1980s:电视新闻”单元里,TIDF延续对官方历史影像的关注,
以华视为代表,挑出18则1980年代重要新闻,与绿色小组的作品一起放映,相互对
照与对话重回当年情境,亦再现绿色小组“记录、传播、战斗”的使命细节。
本次重要回顾,是一趟回溯台湾历史记忆的探寻之旅,也是对现代纪录片起点的细致爬
梳。除了影片放映,TIDF与绿色小组合作,于影展期间举办“绿色小组30年”专题讲座
。此外,“咖啡时光”活动邀请了网络媒体“报导者”、公民行动影音纪录数据库与绿
色小组跨世代对谈,还规划多场映后座谈,让观众能更在影片结束后,与绿色小组成员
有更多的讨论与分享。
推动绿色小组影像保存的井迎瑞教授曾说:“绿色小组的历史影像代表的是民众的记忆
。”三十年后的今日,TIDF 透过系统性的爬梳、整理、放映、观看,试图带出“绿色
”所代表的影像语言与精神。唯有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才能拥有看见未来的能力。
*“台湾切片|如果纪录有颜色:绿色小组30周年”详细片单请看
http://www.tidf.org.tw/zh-hant/category/shows/496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