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雷] Still Alice我想念我自己 被遗留的遗憾

楼主: freely10469 (  ̄ (工)  ̄ )   2016-03-20 19:58:57
上礼拜在公视看完这部电影,当下哭得稀里哗啦,难过到不能自已。
今天才有时间整理起来打心得文,将自己的观点跟大家分享。
手机排版,无法标色,不确定分段点,还请见谅。
可能跟身份、阅历、家庭背景的不同,
每个人从电影中切入的角度都不尽相同,
心情不同、想法也不同,
我站在我的角度、立场、还有听闻看到了两个不太被提及的点,想跟大家分享:
(当然网络平台不止这里,也许在某个社群已经有人提出了,外也只是想在我最熟悉的平台留下我的想法而已)
主想法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后,被留下来的遗憾。
1.谁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
父母?另一半?孩子?宠物?安养中心的照护员?
会这么提出来是因为Alice已经面临到这个抉择的时间点了,遗憾的是她不是做决定的那个人,而是被决定的人。
在我所觉得的一般人的认知,大概就是两种:
另一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小孩(养儿防老)
就电影中的感觉,Alice一直都是前者,老公是她携手一生的人,不论病痛互相照顾扶持。小孩有小孩的人生,并不是为父母而存在的。(她想要有尊严的死去所以留下吞药的备案、用病要求小女儿的事业选择,都是另一回事。)
事实却是,她的老公做不到,他离开了。
离开的理由:为了生活必须赚钱、事业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我不能停滞否则机会一闪而逝、甚至是说不出口的面对最爱的人不再是那个人。
当然John有陪伴她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刻,只是这一段并没有到最后。
他的离开,可以解释为逃避也可以解释为取舍,只是不管怎么说,Alice就是被留下来了。
(离题想到,就像“一公升的眼泪”,锦户亮承诺会照顾那个他喜爱的女孩,但他还是离开消失了。差别只是锦户亮是默默的消失而我们看到了John的挣扎。)
我们所以为的会陪我们到最后的人,真的会一直到最后吗?
2.事业(或者说是综合表现)决定家里的话语权及责任的承担
在电影中,从头到尾都很明确的表达出这个点:有能力有事业才有话语权。
原本家里话语权最低的就是Lydia(事业未成连学业也没有),惟一不会压她的人应该只有哥哥(影薄+懒得开口,我真的不记得她哥除了帅、换两个女友、出现在重要场合露个脸还有什么重点连名字都不记得)
随着剧情的迈进,可以渐渐看到Alice也失去了话语权,甚至被决定什么适合她知道什么不需要她知道。
虽然Lydia表现的都是“理解、没关系、我可以的”,美其名是商量好她代替所有人来照顾妈妈,实际上她就是没有话语权。她的事业她的成绩相对其他人来说都是最差的那一个,所以牺牲掉她没关系,是医生的、是律师的、是妈妈的,他们的人生道路可以继续前进。
Lydia的演员梦,就只是“梦”,有比“律师”重要吗?有比“医生”重要吗?有比“爸爸的事业”重要吗?有比“妳的妈妈”重要吗?
没有,他们觉得没有,甚至Lydia自己也可能觉得没有,所以她留下来了,也是被留下来了。
可以说这些电影都没演所以都是你自己解读。对,但是电影都演出来的话,那就不叫电影了,那叫八点档或者是社会新闻了。
电影的最后,停留在爱上面:Lydia依然爱着妈妈、而Alice则从故事里感受到了爱,淡淡的收尾。
再演下去就真的是八点档了:
姊姊Anna或谁指责Lydia没照顾好妈妈,Lydia身心受挫又不能抛下妈妈这个累赘之类的。
可以不用打这一段但是就是跟第二点的话语权有关,远离这个家庭圈圈你还有没有话语权?
曾听过“如果你不是那个会为长辈付出心力照顾的那个晚辈,就不要出什么意见来插嘴”。
但实际上能做到如此的不多(君不见女孩板婚姻板或其他板常有“我爸照顾阿妈劳心劳力阿妈却只疼住在外地的小叔”or“我爸照顾阿妈劳心劳力.但住在外地的大伯只会出一张嘴”的心情文)
电影“八月心风暴”也演给你看了,大姊既是出张嘴的也被疼在心坎的那个,小妹就是那个走不开又被嫌弃的那个,最后家庭分崩离析我的眼泪也跟着淅沥淅沥。
幸好,电影就到了这里,我们可以以“爱”收尾,到此为止。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需要思考到、体验到这两个点,这样很好,很幸福;
对于已经在思考或身在其中的人来说,休息一下、哭一下,然后对自己说一个“爱”吧。
作者: kahlo   2016-03-20 20:47:00
很喜欢这部片子,茱莉安摩尔得影后实至名归。
作者: silogane (inspiration)   2016-03-20 21:56:00
这部很好看,很同意你讲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