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我们的那时此刻:感动之余,如何往前?

楼主: wba303 (灯灯)   2016-03-19 09:15:25
更多影评文章:https://goo.gl/sgoeUU
电影之于你我,是可以标记值得纪念的那时,是可以使人深刻反省的此刻。神入其中,可以找到自己。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欲呼吁的:电影的记忆载体功能,这也是我一直写下影评的原因。
《我们的那时此刻》用纪事的方式简述了金马奖开办至今,那些对华语圈电影界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电影,可视为金马五十届专刊《那是此刻》(没错,就是同名)的影像版,《我》片也出了电影专书,推荐喜欢这部电影或者没有时间观赏的朋友可以去翻翻,可以得到更完整的、更具思考的观点,稍后再补上原因。
电影架构大致上是这样,将台湾几个重要的电影时期切开,各别论述其特色、发展原因、当时金马制度及评审口味、影人和观众描述当时电影对他们的意义。原本在看前面两段时期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实际上在进入新电影时期后,由于新电影并非当时主流电影宠儿,新电影的作者们也“鲜少”和观众做互动,在影片的架构上开始少了“观众”的评论或是那些影片对他们的意义,电影也开始描述台湾电影走下坡的原因。这样的解释需要被理解的历史,但其后所延伸的种种问题,让这部片失去了它的观点。这些解释,“持续在关注电影的观众”明白且不断地在寻找答案,那“其他观众”,直接地说“视电影为娱乐”的观众又会怎么理解这样的解释呢?
没错,“电影不该只是娱乐品”是戴立忍在片中访谈所说的,但若台湾电影无法成为“普罗大众”的“那时此刻”该怎么办?这正是台湾电影目前重大的问题,还有更上层的问题在因这个障碍得不到解答,在本片中也看不见它所抱持的观点、方向。我们只能看见影人对80年代后的电影做出评论,却听不到观众对这些电影的感受,历史解释和其延伸的问题对“持续关注电影的观众”早是老生常谈,而“其他观众”却雾煞煞地被拉进这样的“相濡以沫”的模糊观点,失去关注台湾电影的机会,显得最初那个不认识台湾电影的学生,只会变得越来越多。
其他没有提出证据的论述和奇妙的结尾就不多赘述,你们看了再套上我说的大概就明白奇妙在哪,不服来辩。至于专书值得读的地方在哪?在它最后一章算是提出对台湾电影的现况如何改变的观点,看完电影在看书,才不至于在感动之后只能变成茶余饭后的话题。
作者: ismydear (ismydear)   2016-03-19 10:36:00
这篇文章有一种 台湾电影会没落 新电影要负责的感觉
作者: ssaw5166 (四季伪五六)   2016-03-19 10:39:00
如果没有新电影的导演群 台湾电影真的一文不值这篇只能说呵呵呵呵呵
作者: MOONY135 (谈无欲)   2016-03-19 10:56:00
不服就要跟你辩 why? 你怎么想很重要吗?
作者: Masa88 (Masa)   2016-03-19 14:29:00
看这片的感觉,台湾只有新电影和新电影之后的片才有讨论的艺术价值和意义,之前的片都是威权时代譁众取宠的安慰剂一文不值
作者: sunnyborage (阳光琉璃苣)   2016-03-19 16:53:00
就是威权时代的安慰剂才有价值。不然要那个年代的人怎么活?我们这年代看电影是有钱有闲的娱乐,对他们而言是艰苦中的寄托。我阿姨和母亲都曾因去海边帮忙差点溺毙,阿姨是文盲,妈妈辍学,都是为了工作养家里男生。那年代不管政治还是经济都很苦,电影是美好的幻想,有什么甘苦的辛酸,进戏院哭哭笑笑,出来继续。导演剪那些片段不是要取笑,是要我们去理解那些文艺片或爱国片存在的理由,不要去将上一代的心灵寄托视为可笑的而不屑一顾。楼上可以去看导演座谈的场次,他有说明缘由,你也可以当面问导演。至于原波问的问题,只我无法看懂吗...你想要他人对你的观点有共鸣,可以举一些例子说明,像前一篇负雷的推文那样。而不是烙下一句不服来辩,啊是要不服什么我不懂啊...不过我问了爸妈,新电影的年代台湾经济也在起飞,真的是有拼就有钱,拼完买房子,看电影太不实际了。
作者: ismydear (ismydear)   2016-03-19 18:49:00
我看完并不觉得威权时代的片没有价值啊 那时代的电影娱乐和现在条件差很多 这些纪录片都有提到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