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惊爆焦点:关于“聚焦”与“失焦”

楼主: sieges (sieges)   2016-03-01 16:34:07
惊爆焦点:关于“聚焦”与“失焦”
虽然板上很多人写过“惊爆焦点”的心得,但因为实在太喜欢“惊爆焦点”,
所以也尝试在这写下一些对这部电影的想法。
电影的剧情,我想很多人都已经知道。
它拿下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更是跌破很多人眼镜,
因为它既没有悬疑、起伏、惊悚的故事情节(但其实现实事件的发生就是最惊悚的部分)
,更没有绚烂华丽的灯光音效,单单靠着紧凑扎实的剧情说了一个两小时的故事,
然而这个在现实中发生的故事,如同电影让人震撼的结尾,故事仍在发生。
很多人想要借由此片反观台湾媒体,但或许我们可以注意到,
焦点小组所专职的“调查报导”其实是不管在任何一国家发展都很困难的新闻类型。
电影一开头就展现了这种报社经营跟记者之间的张力,
当Marty要进入报社之初,社里裁员谣言四起,
当Marty跟Robby吃饭的时候,Ben问起焦点小组的工作内容时,
Robby回答起焦点小组跟踪一个报导常常需要花费半年、一年的时间时,
他的神情其实是小心翼翼地甚至像是在试探般地回答,
在我们对新闻只理解到即时的今天,调查报导变得更加艰难。
“如果抚养小孩需要整个村落,性侵小孩也需要整个村落”,
在宗教信仰以天主教为主的波士顿,却要揭发天主教教士性侵孩童的丑闻,
我们可以在电影里看到主要的三条体系轴线:宗教系统、法律系统和媒体系统。
“depend on judge”其实赤裸裸地反映了法律这样一套系统在实际操作上并非中立
而是带有检察官、律师的价值判断,“教会要受害者相信这是少数的问题”、
性侵研究出版或是诉讼律师被打压,这整套套价值判断跟主流主导的价值观环环相扣;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报社要面对的不只是宗教主导的力量,甚至还有国家的监察、
资本的自我审查,电影也同时说出了层层繁复的形式理性如何让在社会地位较低
或是经济弱势的受害者放弃了为自己争取权力的念头,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我们所熟知的共犯结构,不仅仅是不出声这个现象,
人说哲学家汉娜鄂兰称之为“平庸之恶”是我们被教会“不会思考”,
但同时应该也是我们被教导成“该如何思考”。
很多评论人认为焦点小组揭露了“事实”,展现了身为记者该有的正义,
可是,我觉得反倒要思考一下在电影中常出现的“正义”论述,
电影开头Michael在电话一头游说就质问电话那头的消息来源要不要站在正义的一方,
而后来Robby在跟教会成员确认犯案教士的时候,
也同样问了一句“你想不想站在正义的一方”,
在电影里,甚至是明确地说“people want to know what to be happen”,
打着民意,记者之于正义一如教士之于上帝的恩宠,让人难以拒绝,
在电影里,受害者仍旧是受害者,没有反抗能力只能噤声的受害者,
记者有那么点能力看似可以帮受害者说话,可是却需要站在对方的伤口上,
这种力量其实有点危险,受害者无法拒绝教士的恩宠,也无法拒绝记者的提问,
Michael急着想打报导出去,他认为其他的报纸只会搞烂这个报导,
会让他们的调查前功尽弃,电影里有很多小线索,关于人们相信的价值,幽微的。
而记者又如何可以不打着“正义”的身份,抱持着保护消息来源、倾听被害者的故事、
理解加害者身后的体制原因,甚至是对自己在采访过程中和自身相关经验、
错误判断的自省,电影表现出来,提醒了我们。
知名影评人闻天祥称电影里的新闻工作者老派的美好,
因为它完整实现了新闻工作该有的抽丝剥茧、说服和求证,
纵使消息来源主动送上消息,也还是要各方比对,透过专家研究和建议,
从教士调动频率目录去找任何蛛丝马迹,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去找寻、推敲,
而在我们的感官对新闻只求快的现在,
是不是还有空间让有志的新闻工作者去做这些工作?
也难怪闻老师称之为“老派的美好”。
当每日、即时新闻被压缩和零碎在新媒体追求的点阅率下,
“老派的美好”所能取得的路径只剩下“独立”,
台湾其实有很棒的调查报导记者,
像是用纪录片“不能戳的秘密2:国家机器”拿下台北电影节
和卓越新闻奖电视类调查报导讲的李惠仁,
或是也拿过卓越新闻奖平面类调查报导奖的环境记者朱淑娟,
他们都是从主流媒体离开自立门户自己作业的独立记者,
或许我们也可以好好思考为什么主流媒体所能协助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工作环境
会越来越狭小,而新闻工作者只有离开那个环境才有换来真正站在新闻现场的机会。
战地摄影记者Robert Capa说过“如果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站的不够近”,
回想起电影里焦点小组在搜集证据的过程,那就像是靠近新闻事件的过程,
它驱动你提问更多、想知道更多,然而,常常靠得太近就又会看不清楚地失了焦。
作者: SUMMERMAN (柳丁)   2016-03-01 19:01:00
并没有跌破眼镜吧,我看许多预测都是《惊爆焦点》
楼主: sieges (sieges)   2016-03-01 22:34:00
那跌破我的好了...因为它只拿了一个剧本,就最佳影片来说好像少了全面的感觉,摄影、声音、剪接甚至演员我觉得是很扎实的,但是不是到“最佳”,这我就不知道这届评审或考量的标准是什么了
作者: cenagungun (国际金融战士)   2016-03-02 01:29:00
是Marty跟Robby问焦点工作 不是Ben
楼主: sieges (sieges)   2016-03-02 11:40:00
阿阿粗心弄错了,谢谢指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