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大卖空观后感&我在金融风暴的观察

楼主: chant ( new order)   2016-02-01 20:47:56
Hi all,
强者我朋友是金融从业人员,最近看了大卖空,有非常强烈的感触...
她原本就是很强调看基本面的理性从业人员,最近更因为感叹一般大众(像我 XD)
都不看基本面,而创办了一个金融平台。
这篇很专业的大卖空观影心得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
她没有帐号,所以我来替她代 po.
文章也同步刊载在她自己的金融平台部落格和 stock 版。
想要阅读图文并茂的版本可以直接上 blog 看囉!
下一页开始有雷~如果不想看到剧情现在就可以离开囉~ ^^
(以下开始是她自己打的)
Hi~不知道在版上的大家看‘大卖空’了吗?
这部片对有在投资的人应该非常能体会吧!
当时在2007年的时候,刚好是我踏入券商当研究员的那年,
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写了一篇观后感,
图文好读版:http://goo.gl/hMZFFX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大卖空:The Big Short】是一部以金融风暴为背景题材的故事,
而它绝对是我近几年来看过最好看的电影,
不只是因为其拍摄手法非常吸引人,
更是因为我曾非常非常贴近的感受当时的一切。
在研究所刚毕业时,我独自来台北打拼,印象非常深刻,
在2007年我踏进了国内某家券商自营部,
工作内容是研究全球总体经济,
并提供操盘人世界趋势与投资建议,
而当时的金融风暴也正在酝酿中...。
在电影由这句话开始:
在美国经济一片荣景时,已经有些人发觉到了其中的骗局。
他们能做到这点,只不过是做了其它人没做的事:好好研究。
尝试用更简单的方式介绍一下剧情,
希望能让看不懂这部片的人了解:
Dr. Burry(克里斯汀贝尔饰)为传人避险基金重点操盘人,
他在2005年因为非常仔细的研究一些复杂的房贷型金融商品,
简称CDO,发现这些标榜信用很好的CDO,
其实组合的内容参差不齐,
有许多信用很差的房贷(简称次贷)参杂在里面,
就如同剧中厨师说的,
把好鱼和坏鱼都参在一起作撒尿鱼丸了(喂~),
因此他认定这样的商品是一场泡沫,
在房地产反转向下时,
这里面违约率一定会提升,
鱼丸终究会爆掉,
便跑去找许多金融机构,
想请他们打造出一款可以对作这种商品的产品,
简称CDS。
金融机构当然很开心,
因为他们觉得美国房地产怎么可能爆嘛~
房价一定是只涨不跌的呀~
就很开心的他想买多少就让他买多少。
而这一切让在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员Jared(雷恩·葛斯林饰)听到了,
他便大力地向操盘团队Mark(史提夫卡尔饰)宣传,
并希望募集资金一起来购买这样的商品(他只抽手续费),
Mark挣扎了一下,
便亲自前往勘察美国房市到底是不是有问题,
发现真的有,
而且房贷CDO之外还有混和杂七杂八的合成CDO(Synthetic CDO)!
这泡沫实在太大了,
于是Mark团队便加入放空行列。
再来,这份消息也被在车库操盘起家的两个小伙子知道了,
他们便询问早已看破红尘、
发现金融业就是个肮脏黑暗的地方的Ben(布莱德彼特饰)
是否美国房市真的会爆,
Ben想了5秒说会(他已到达神的境界),
于是他们也加入了!
期间受到非常多的挫折,压力非常之大,
别忘了他们放空这些商品的时间点是2005-2006,
但金融风暴是2008年才爆掉,
而虽然最终他们每个人都赚了巨额的财富,
但预言成真的同时,
也感受了投资人惨赔、
银行倒闭、员工失业等惨状,
最终Dr. Burry结束了传人避险基金,
Mark不再那么cynical,
而Ben,则回乡下种田了。
我记得我刚进公司时,
当时老板就教导我观察总体经济的3件事,
到现在我还是很感谢他
1.相信景气循环
2.总体经济看长期不要看短期
3.现在(2007)好好研究美国房地产
当时几乎每晚半夜3~4点都要起来写报告,
分析当晚美国又发生了什么事,
公布了那些数据...等等,
隔天一早8点开会报告就要出来,
提供建议,9点操盘人开始下单,
对我确实是很大的冲击和考验,
不过当时我确实也好好地把美国房地产研究了一番,
并发现一些公开的数据确实有些蛛丝马迹透露出美国房地产的问题,
提供几张图表让大家参考,
其实当初就有些征兆可以避开2008年这样的金融风暴。
(贝尔斯登宣告破产时间为2008/3,
房地美房利美面临倒闭是2008/7,
雷曼倒闭则为2008/9,
因此,以下以尚未发生海啸的2008/1以前为准):
1. 美国房地产早就供过于求:
从NAR公布的成屋库存月数与销售可以看的出来,
在2005/2美国成屋库存月数(代表现在的成屋需要花几个月才销售的完)
就出现明显的攀升,
从2005年的4个月攀升到10个月,
同时间,美国的房屋销售却在2006年就出现负成长,
到2007年底时,房屋销售竟然每年衰退25-30%,
明显房市已经供过于求了!
泡沫已经产生,还记得电影里一个荒废的房子还住着鳄鱼吗?
(图)参考:现在的成屋供需
2. 美国房价开始下跌,18年前也发生过:
从S&P公布的美国全国房价指数也可以看出,
美国房价年增率在2005年见高点后便一路下滑,
并在2007年初正式出现衰退,
记得Dr. Burry在2005-2006年去找金融机构时,
那些人还大力看好美国房市吗?
而房价是这一切商品的起源,
房价只要开始跌,这些借款人的资产便开始缩水,
银行便会更紧急的要求信用不好的人还钱,
还不出来,就变成违约变成呆帐,
也是电影中Jared玩的叠叠乐,
先垮的会是信用不好的人(所以称为次贷风暴),
之后再出现骨牌效应。
而类似事件在1991年的储贷危机也发生过,
历史的教训总是一再的提醒我们。
(图)参考:现在的美国房价
3. 房贷违约率开始攀升,最后扩散至全部的违约率:
记得Mark曾在一场演讲里举手对呛演讲者吗?
他说次贷的损失绝对会超过到5%以上?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房贷违约率(黑),
自2006年便开始攀升至2007年的3%以上,
最后房贷违约率在2010年攀升至10%以上,
其他的包括企业贷款(绿)、
信用卡贷款(蓝)也都在之后明显的攀升,
也因此几乎影响到所有的金融产品,
引爆一连串风暴。
参考:现在的信贷违约率
最终美国房地产崩盘,整体景气出现衰退,
而大家把罪怪给了葛林斯潘(联准会前前主席),
怪他在2003年将利率调降至1%,
造就房市荣景,之后又加速升息至5%以上,
让拥有浮动利率的贷款人,
还款利息越来越多,最终引爆海啸。
但2008年的Bernanke(联准会前主席)也为了救市不但降息至0%,
更扩大宽松,全球QE,到了2015年底才希望缓慢的升息,
而这次,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循环?
参考: 【财经雷Look】历史巧合正在重演?! 我们即将面对的经济局势
再回来聊聊这部电影,
电影中除了让正妹、厨师、赌客为我们解释艰难的金融商品,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以下几点:
【他拍出了金融业的贪婪】
有一幕,他们到了拉斯维加斯,
Mark在某间餐厅访问了专门做CDO的经纪人(某华人男性饰),
经纪人理说当然的说著CDO可以赚多少钱,
他们如何包装CDO成为更恐怖的合成CDO,
Mark因此受不了怒骂了他,
但他却笑着回:
‘不如你告诉我你有多少钱,我也告诉你我有多少’!
How ironic!。
之后早晨大伙离开拉斯维加斯时,
导演还刻意的演出那位经纪人坐上豪华轿车,
而其他人只能在一旁招揽出租车。
当然最终主角们对了,市场崩盘了,
也给了金融业教训,但就如同电影最后说的,
现在这些换汤不换药的CDO又再次上市了。
【他拍出了最该相信的机构,却似乎是最不能相信的】
Mark与他的同伴为了想了解这些垃圾商品到底如何评价成优质商品,
而找上了S&P信评机构,
而S&P里戴墨镜(?)的女士被他们逼急了,
竟然说出:“如果我不给这些垃圾产品好的评价,
他们就会舍弃我们去找别家信评机构”!!!
当时除了Mark傻了,
在场观看这部电影的我们也都傻了,
从未想过代表公信力的信评机构,
为了利益也与市场勾结。
【他拍出了先知是孤独的,和那份等待的煎熬】
最明显的就是Dr. Burry,从一开始就被人不看好,
一次又一次地到白板前面更新他的亏损,
一次又一次的收到投资人寄来的信想赎回资金,
一次又一次的咆啸、沮丧、借由打鼓纾压,
甚至拒绝投资人赎回资金,
到最后终于将白板的获利改成400%以上。
还有Mark团队在期间几乎要放弃了,
但却开始实地走访市场,
发现房贷业者根本不管贷款者的信用如何就随意借贷(才会那么多次贷),
发现连钢管舞女郎都有4间house加一间condo,
发现金融商品根本就是一堆烂鱼,
因而坚持持有对赌做空的商品。
甚至在最后,次贷刚开始崩盘时,
他们商品的价值还是持平
(我猜这swap有点类似选择权概念,
一开始价值没什么变,
之后会大幅飙升),
老实说到这边要是我也已经投降了,
但他们能撑那么久真是….。
【他拍出了这些人对金融业的又爱又恨】
电影有一幕,Mark的老婆在电话里对他说:
“Mark, you hate your job!”
Mark吼回去: “No, I love my job!!”
这一幕真正的感同身受阿~~~
在金融业第一线当研究员好几年,
常常对我的工作又爱又恨,
恨的是它的步调,
它的战战兢兢,
它的利益/绩效永远放在第一,
爱的是,在这个市场上,
每天/每分/每秒都在观察、学习新的东西,
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而无论这些发现最后看来正确与否,
都是一堂珍贵的课程。
然而,印象很深刻的是布莱德彼特对那两个车库小伙子讲的,
“你们知道如果我们赌赢了代表什么吗?
美国的经济将会瓦解,上百万人失业,
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庆祝的。”
最后,Mark也问他的partner,
是不是他获利了结,
拿下这份财富,他就和那些他讨厌的金融业一样了?
我想,成功若践踏在别人的失败上是怎么也开心不来的事,
不过,这和它们的投资决策正确是两回事,
毕竟即使他们不这么做,美国房地产还是会崩盘,
全球股市全球经济还是会crash,
况且,他对抗的,是那群胡乱将金融商品包装的金融机构。
我仍是觉得‘投资’的本质并不是黑暗的,
就如同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投资’,让我们能透过研究观察出市场趋势,
跟随着一些非常好的公司一起成长,甚至赚取获利。
当然市场上一定还是有些非常黑心的金融商品,
而Dr. Burry洞察了这整件事,
所做的也不过就是好好研究而已。
因此重点还是在投资前,
是否愿意为自己做些努力,
为自己的投资负责。
再来,在操作方面,
我想很少人能像主角们一样,
从2005-2006年一路凹单到2008,
中间也出现明显亏损,
且压力非常之大,
这也透露‘顺势操作’的重要性,
在基本面的底子背后,
顺势而为,或许较能减轻压力,
也能增加效率。
最后,附上影片中令人省思的马克吐温名言: (图) 共勉之~
(网页资料版权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及网址。)
作者: MadMac (Mac)   2016-02-01 22:12:00
看完这篇真想再看一遍!
作者: ppccfvy (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2016-02-01 22:21:00
印象最深刻的真的是信评机构那边,连这都能造假,还有什么可以相信
作者: joe74509 (joe)   2016-02-01 22:45:00
专业心得赞!
作者: heidihippie (嬉皮蒂蒂)   2016-02-01 23:37:00
专业好文推
作者: sherbet   2016-02-01 23:40:00
信评机构的话 让我想到曾听过类似的话 是会计师说:被我审核的公司就是付我钱的公司 那我该怎么出审查意见?
作者: coward81 (S @pple)   2016-02-01 23:42:00
专业心得推
作者: lancho (lancho)   2016-02-01 23:43:00
专业心得文推!
作者: alexrules (汤德宗之友)   2016-02-01 23:53:00
必须推
作者: Dolce (April in Paris)   2016-02-02 00:23:00
专业心得文推!
作者: Murasakibara (十二楼的钢琴猫)   2016-02-02 01:50:00
推专业
作者: bunnyer (lililala)   2016-02-02 06:48:00
Burry不是发现C.D.O.的问题,而是从公布数据看到其中的隐忧
作者: kukoky1123 ( )   2016-02-02 09:00:00
推专业
作者: HGD1021 (栋栋)   2016-02-02 14:19:00
推!终于今天晚上要去看了~~
作者: jzbobby   2016-02-02 15:11:00
推!标准x尔跟穆x都去吃x
作者: yaisea (Naima)   2016-02-02 23:10:00
看过后真的觉得沉重和难过!谢谢这么明了的说明!真的值得再看一次!!!
作者: waylonc (waylon)   2016-02-03 01:10:00
推专业心得
作者: freiheitkino (无)   2016-02-03 17:09:00
还有惠誉信评公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