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空》(The Big Short) - 用喜剧包装的愤怒
图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308689
"Truth is like poetry. And most people fucking hate poetry."
- Overheard at a Washington, D.C. bar
身为财务金融系毕业、又恰巧曾因工作关系研究过CDO与Credit Default
Swaps的我,大力推荐《大卖空》给所有人看。没错,所有人。如果你也
是相关科系毕,一定要看,除了帮你复习以外,还可以看出更多热闹以
外的门道。如果你不是相关科系毕,这辈子从不知道CDO是什么,完全不
用担心,《大卖空》都为各位设想好了,本片应该是同主题电影中,最
能让金融门外汉大致搞懂2008年金融海啸到底发生何事的片,所有复杂
难懂的术语,都会以最浅显易懂、幽默讽刺的方式解释给你听,而且无
所不用其极地添加各种娱乐效果,不断打破第四面墙,连搭配的音乐都
常令人哑然失笑,务求确保观众清醒又能跟上剧情。
虽然已是2016年,相信各位对将近十年前由于次级房贷问题引爆的金融
风暴,依然余悸犹存。最妙的是,这场风暴里头充满各种犯罪,但最后
投资银行业、信评机构里人人没事(根据本片,只有一个倒楣鬼例外)
,政府的钱被拿去纾大公司的困,只有广大的美国无辜人民丢了房子丢
了工作丢了退休金,以及全球许多行业与金融业基层人员顿时没头路。
《大卖空》是由Michael Lewis的著作《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改编,描述的就是当年那场危机中,几个关键人物
与机构扮演的角色,以及整个风暴背后的发展过程。
在风暴来临前,华尔街依旧纸醉金迷,但有极少数几个人,发现苗头不
对,开始看坏美国房市,并寻找金融工具放空房市。这几个敢与市场看
法作对的人,就是本片的主要角色。
看起来似乎有亚斯柏格症的Michael Burry(克里斯汀贝尔饰演),是真
有其人,也是本片主要角色中唯一经本人同意使用原名的。他是西岸的
避险基金经理人,总是埋头在重金属音乐(如Metallica)中,通常只透
过电邮与人沟通。他洞烛机先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人真的仔细看过那
堆CDO的公开说明书、以及所包含的标的物现况了。然而没有人相信他,
老板、客户都认为他疯了。在这个莫名其妙的金融世界里,光是他能认
真花心思研究资讯、挨过好几年他人压力、最终证明他是对的,就足以
让Burry成为本片最接近“英雄”的角色了,即使他的成功是靠全球金融
风暴换来的。
莱恩葛斯林演的Jared Vennett,是根据真实人物Greg Lippman改写。此
角也负责当旁白,用巧妙的说明带领观众进入这难懂的世界,他自信、
吸引人、说话又不诚恳,但正如Mark Baum所言,"He's so transparent
in his self interest, I kinda like him.",Vennett这种直截了当、
不隐藏自私心思的态度,很适合当观众的导览员,对光怪陆离的华尔街
作出一针见血的评论。莱恩葛斯林更演活了跩个二五八万、自认超帅超
“ㄆㄧㄚ”超厉害的死banker模样,实在演得精采。
布莱德彼特戏份很少,情况跟《自由之心》差不多──彼特当制片,轧
一个小角色,戏份虽少却是全片的良心代表。他在《大卖空》演的角色
Ben Rickert,是根据真实人物Ben Hockett改编,原本早已退出这市场
,重出江湖只是为了帮两个有赚钱点子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年轻投资人
Charlie与Jamie。
史提夫卡尔饰演的角色Mark Baum,是根据真实人物Steve Eisman改编的
。他相信的原则,可能是“人性本恶”或“人性本笨”吧,别人向他说
了什么,他总是在心里质疑对方,并且看什么事情都颇负面。但即使已
抱着如此悲观态度,最终这金融世界还是能比他想得更糟。虽然Baum熬
到最后还是赚了大钱,但并非很开心地接受这一切,他依旧为普罗大众
的受苦受难而感到难过,也悲叹金融世界的机制可以离谱至此。有一幕
这Baum与同事找上信评机构“标准普尔”的主管(Melissa Leo饰演)、
质问她为何明知次级房贷市场出事了却执意不改CDO各个不同"tranches"
的评等时,这女人还真的戴着个深色镜片眼镜,简直像个盲人,此类超
直接的幽默感惹得我笑翻。
提到幽默感,我得说导演Adam McKay令我惊艳不已,虽然过去我本就喜
欢他的喜剧作品,但《大卖空》显然是更上一层楼的。谁想得到这位常
常与威尔法洛合作的导演,可以把充满金融术语的硬题材拍得那么好呢
!McKay也是本片共同编剧,虽然《大卖空》题材看似艰深,但McKay与
另一位编剧Randolph总是知道要如何让观众保持兴趣、不让金融术语阻
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片中又冷又刺的幽默感,可以来自
四面八方,除了台词、字幕以外,还有搭配的音乐,真的,有好几首音
乐的使用时机都让我几乎笑喷(Nirvana的Lithium、歌剧魅影的主题音
乐、枪与玫瑰的Sweet Child O' Mine等等都配得很经典又幽默)。整部
片各种细节、小地方所呈现的满满活力,让我相信这题材绝对是McKay有
极度热情想拍的,甚至这早已有迹可循,在2010年的搞笑片《B咖战警》
(The Other Guys)片尾,McKay硬是把房市泡沫的严肃问题放进来,简直
就像《大卖空》的预告一样。
或许有些观众会认为,这种造成家破人亡的真实事件,不该用荒唐、搞
笑的态度来拍,但我不认为。例如片中使用的名人客串解说,虽看似荒
唐(还有玛格罗比在浴缸里喝香槟解释金融名词哩),但是各位,真实
世界更荒唐哪!我想这是导演想传达的感受。我非常爱《大卖空》的最
主要原因,就是导演使用的此种呈现方法,完全符合我的人生观──这
世界烂死了,"extremely fucked-up",而我只好一路笑过去,笑这一切
愚蠢与荒谬,苦中作乐,但个中愤怒从未被淡化。《大卖空》清楚地让
观众看见,比起背后的结构问题与腐败,本片这些愤世嫉俗的主角们还
算太天真了呢!这是多么离谱的世界?既可笑又可悲。
而且,这种硬题材如果用太过严肃认真的手法拍,可能会让观众纷纷走
避,我觉得那样太可惜了,因为这桩金融危机绝对是许多人都应该要了
解的。记得前一阵子许多人对于台湾的新闻弱智化、娱乐化感到忧心,
也感叹台湾的主播怎么都在比外表比化妆比腿长,没有媒体有能力好好
经营新闻内容,毕竟认真的新闻赚不到钱,当时我开玩笑地跟朋友说,
哪天找得到金主的话,来弄个F奶新闻台,里面全部只报导很认真严肃的
国际新闻与国内重大新闻,但每个播报员都是波爆员,露奶露腿报新闻
,这样的经营型态搞不好真能赚钱,可以养得起优质新闻内容,还可以
将很多严肃新闻硬塞到大家脑袋里。我觉得《大卖空》的精神跟我当初
想的有异曲同工之妙,McKay谢谢你!
最后,让我抒发一下对于金融世界的看法。当年美国政府在走“去管制
化”(deregulation)路线时,用的借口是说要让价格有效率地反映市场
情形,但看了本片就知道,并不会。去管制化带来的金融创新,有些的
确增加了投资工具的多元性与活力,但用到最后总会出现滥用──有些
“创新”只是为了“把东西弄得看起来很复杂所以门外汉根本看不懂”
,再搭配上去管制化的监管精神来纵容“专业人士”乱搞乱卖。我并不
反商(否则当年怎会去念财金),赚钱不是问题,靠欺骗来赚钱才是问
题,专业人士哄诱一般大众做不适合的风险投资(例如没多少钱却贷款
买好几栋房产或年事已高还把退休金拿去买连动债)是问题,CDO经理人
几乎毫无诱因与动机为投资人着想且主管机关完全无视是问题......人
性原本就有很多黑暗面,放著完全不管一定会出事,2008年华尔街金融
危机差不多就是这样来的,制造出一个疯狂世界,一个套用片中人物说
法是"2+2=fish"的世界,没有人想定心下来看看真相。但那些华尔街高
层、局内人笨吗?恐怕也不,他们知道政府会出钱救,自己过去几年也
拿饱了红利,真正倒楣的只有基层员工,还有其他行业根本搞不清楚状
况的人。
最终一切曾有的美好都是虚幻,只有无家可归的人是真的。
真的,去看看这部片吧。不论你的立场是左倾或右倾,都可很自在地欣
赏《大卖空》。虽然本片是有不少愤怒与悲伤,但它不太算是那种指著
政府与华尔街鼻子说“你们都是混蛋与魔鬼”的激动说教片,如果说本
片有反派,那应该是人类的集体无能与愚蠢,以及目光短浅、老爱嘲笑
悲观者,或甚至是根本懒得去关心的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