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不得其门而入的披萨店《披萨的滋味》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16-01-13 16:59:19
图文版请于连结: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135
孩子的愿望,不得其门而入的披萨店
近期台湾代理了许多印度电影,而在习惯美系日式、欧片陆剧的台湾中,印度电影还是有
著可看性。《披萨的滋味》是一部带有讽刺但又具教育和温馨的写实电影。故事叙述两个
贫民窟的小孩,因为看见大明星进去吃新开的披萨店用餐,开始对于披萨这平常吃不到的
食物有了憧憬,想尽办法挣钱也有进去餐厅里尝一口披萨的美味。但当两个小朋友好不容
易存够了钱,才发现要吃披萨不只有买的起这么简单。
不知是台湾片商太会选片,还是印度踏上国际视野的电影都相当精采。好几部印度电影都
颇受大众好评与喜爱。从《贫民百万富翁》、《三个傻瓜》、《救救蔡英文》一直到《来
自星星的傻瓜》都用很简单的故事叙述不同的社会现像,虽然难免夸张和受到印度宝莱坞
的影响,电影总会有载歌载舞的片段出现,炒热电影气氛,虽然很有趣,但难免有时总会
让人偏离电影主题。《披萨的滋味》是一部没有歌唱、没有舞蹈甚至不谈恋爱的印度电影
,电影描诉一项印度社会的现实面,同时也同是在世界每一个国家角落不能抹灭的事实。
《披萨的滋味》故事叙述在南印度大城中央的贫民窟中,有一对喜欢偷乌鸦蛋的兄弟,因
为喜欢吃乌鸦蛋所以大家都管他们叫“大小乌鸦蛋”,俩兄弟跟母亲和阿嬷一起生活。妈
妈每天都在工厂做女工维持家计,兄弟俩平时靠捡铁轨上掉落的煤块贴补家用。日子虽然
穷苦但每天都快快乐乐。有天平常小孩玩耍的空地变成了一家披萨店,两人初次看到披萨
店内美味可口披萨,就受到诱惑,希望可以尝一口披萨的滋味,这渐渐变成他们两个的梦
想,于是兄弟俩开始把打工赚来的钱一点一点的存下来买披萨,没想到等钱够确还是无法
进到披萨店里?
这部电影带着辛酸和讽刺,还有小孩的天真和贫富差距的价值观与阶级的歧视。其中最大
的就是“全球化”究竟是什么?电影里头每个印度人都对这新开幕的披萨店中,那小小块
的外国食物为之疯狂。这不免让人想到几十年前麦当劳刚在台湾出现时候的光景,那时有
人千里迢迢到台北,只为了排队吃麦当劳套餐。国际化、全球性这种词汇,难道只能反应
到谁家国际精品多;或国际连锁店面是否进驻,用这般肤浅的方是判断吗?《披萨的滋味
》导演认为不管是何种国际厂商进入当地,都应该融入当地生活文化,而非破坏。当地文
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平衡拿捏,才是真正的落实国际村的所在。
电影中如以现代的行销手段也可以看出,广告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还有外来商品给人的感
受。在现代世界普遍崇尚西方世界的影响,不止把西方产品当作目标,甚至有使用舶来品
才是好或潮流等意味。而不止广告魅力,《披萨的滋味》也讲诉媒体乱象和商人金钱论、
甚至连政客的嘴脸也补上一刀。在这乱象中两兄弟主角的家庭反而是股清流,草根性和直
觉式的对话内容,即使时而让人感觉没大没小,还是深受观众喜爱。尤其这次《披萨的滋
味》选用多位真实在贫民窟生活的演员,经过课程教学让他们在镜头亮相演戏。这点也不
同于一般印度片总是俊男美女的组合,让人倍感新鲜。
《披萨的滋味》不只在印度拨出后带来冲击,用着幽默童趣的小孩看大人那严肃又充满算
计的心里。小男孩没想到只是简单的吃披萨举动,却引燃大风波。而这故事不管是在印度
,还是在台湾社会都是贴切的。台湾过度全球化,每个人好似不跟上世界潮流不迈向世界
就是不好。但如:为了观光盖了过多的观光商场与夜市,却忘了外国观光客是为了台湾什
么而远道而来。一昧舍去文化走向科技和国际,真的会使台湾拥有竞争力吗。电影中也讲
述社会大众对于贫富差距,那些势力的批判,真正关心的人被排除,而假装关心的人却在
事后不断消费兄弟俩人。这点就像是台湾社会如果出了什么新闻,艺人争相恐后的在社群
论坛发文,秀出自己毫不在乎的关心。
这部电影不止灵感来至贫民窟,拍摄地点和演员也是在贫民窟。是难得一见以印度贫民生
活写照为出发的喜剧故事。电影原名就是以乌鸦蛋命名,只所谓选择乌鸦,是因为在印度
乌鸦是非常平凡的鸟类,导演藉著乌鸦来比喻这些贫民窟的居民们,用电影中的故事为这
群印度的弱势族群发声。而两兄弟最后是否真能如愿以偿的避开灾祸吃到梦想中的披萨?
还是就此放弃,答案谜底只能等看完电影才会揭晓。
作者: duwoci (Aedian)   2016-01-13 20:44:00
作者: oiseau (我就是我)   2016-01-14 21:41:00
剩没几家在播了..南台湾剩高雄的台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