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好雷] 披萨的滋味:铁栅的两侧

楼主: artreborn (yy)   2016-01-09 10:22:53
原文连结:http://artreborn.pixnet.net/blog/post/113355341
《披萨的滋味》(Crow's Egg ,2014)是导演M. Manikandan首部剧情长片(同时也是摄影师
),故事的灵感来自于导演曾经亲眼目睹贫民窟的孩子拿乌鸦蛋充饥,有次导演与儿子街
上逛街,本来想吃披萨大快朵颐,不巧身上的钱只够买一片披萨,联想到这会不会是印度
的一种屡见不鲜的普遍现象,进而催生了本片。借由古典的三幕剧结构和环环相扣的编排
,深入浅出探讨贫富不均、凡事皆“乔”的政治文化与见猎心喜的媒体生态。
大小乌鸦蛋平常嬉游的秘密基地,有颗大树,大树上面有乌鸦蛋,哥哥总是会自己一颗,
帮弟弟拿一颗,一颗留着不取,这种“均分”的概念,在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资本浪潮
下毋宁是种童稚的纯真。父亲在狱中,经济重担落在母亲身上,家中还有高龄的奶奶,已
不再读书的兄弟俩,靠着铁道边捡煤炭贴补家用;直到某日,大树被建商砍去、空地建了
外型时髦的披萨店、找来大明星助阵剪彩,于是乎吃披萨成了魂牵梦萦的梦想。
《披萨的滋味》在素人童星大小乌鸦蛋的活灵活现诠释下,生动又有趣(以我自己看的那
场,前三分之二不时有观众迸出笑声、包含我在内),观众难免会忽略“魔鬼的细节”,
这或许是导演的意图,让电影里的笑点同样也是残酷点,比如在母亲面前说:“我不要爸
爸,我要吃披萨。”。某种程度揭示了在狱中的父亲大概即使出狱、恐怕也是个缺席的父
亲。更残酷的是因为衣着脏污被披萨店驱赶后,兄弟俩来到了如童话古堡购物中心门口,
小乌鸦蛋童言童语笑着说:“他们绝对不会让我们进去的。”,阶级的概念已然在他心中
悄悄地落地生根。
大乌鸦蛋有两场戏也让我印象深刻:其一,是不愿意拿在栅栏另一边(真是壁垒分明的阶
级)好野人小孩吃剩的比萨,转身离去时导演以慢动作来处理,显然这象征著“骨气”;
其二带着弟弟穿着新衣回到贫民区,那志得意满的神情、大摇大摆的走路姿势,同样用慢
动作处理,这段倏地使我让前阵子读的小说《年轻人们》(原书名:东京难民)里贯彻的命
题:“阶级无所不在,当街友也不能免俗,一样有阶级之分。”,是啊!即便在贫民窟,
也有分有新衣穿的孩子和没有新衣穿的,也无怪乎对于已有被看轻经验的大小乌鸦蛋,会
露出如此神态了,与其说是一种“我有、你没有”的炫耀,倒不如说是不让人看扁的防备
心理。
电影的最后在寻求解套的披萨店商人、乔来乔去的政客、取财未果的投机客、炸炒新闻的
媒体的推波助澜、阴错阳差之下,最后竟然来了招回马枪(或者说是印度片式的圆满) ,
“你觉得好吃吗?”“难吃死了,黏黏的。”“还是奶奶得薄饼好吃。”,也还好兄弟俩
不喜欢这黏乎乎的口味,大乌鸦蛋在奶奶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只会吃饭跟睡觉。”的
负疚得到救赎,由此不难看出导演有颗悲悯的心。
p.s卖狗那段观众兄弟俩开价高有两个原因:1.狗对他们的价值。2.导演骗他们剧组没钱
拍片,得要卖狗筹措经费。(导演坏坏Der)
作者: oiseau (我就是我)   2016-01-09 20:59:00
所以他们兄弟俩到底叫啥名字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