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影看多了,我渐渐有一种奇妙的直觉:从片头 Opening Titles 听配乐开始,大概就猜得到这片是真的有创意故事与洞见不吐不快,还是庸庸碌碌按表操课的半瓶水。很遗憾,从前五秒我已经猜到这片应该是后者,结果还真的就是后者。
.. . . . .
光看这种英国廉价制作越用越滥的懒人配乐,如 ||: 31 63 16:|| 或 ||: 37 53 75 :||这一类三连音阶无限反复的高音节奏基底,偶尔浮出水面一下的低音主旋律,搭配一大堆湖泊、浮云、风吹草、浮光掠影... 这种英国片配乐和影像老梗真的是看到腻了,简直怀疑是配乐大师 Alexandre Desplat 交差了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7wTrlyXrkw
当然啦,一个巴掌拍不响,说不定 Desplat团队也很无奈?毕竟光听原声带本身还算好听,但搭配在电影里居然就搭得很随便,仿佛变成复制贴上无限反复想停就停的配乐,不顾视觉节奏随意填补过门... 从配乐的使用,就知道本片导演根本不严格掌控电影进展的细节,其他层面的品质把关恐怕也堪虑。
故事与真实
故事主题似乎很感人,一个体贴的妻子含泪鼓励并祝福丈夫勇敢变性,但其实本片原著小说 The Danish Girl 只是把丹麦画家二人组 Einar & Gerda Wegener 拿来取材,却大加修改并杜撰好多角色与情节。譬如真实故事中并没有班维萧饰演的 Hendrik 让主角献上女孩初吻日后又重逢,也并没有童年夺走自己男孩初吻的艺术家商人好友 Hans Axgil,甚至擅长绘画女子情欲的妻子 Gerda 在史上也有许多女同志的线索,还有一说认为两人的婚姻是个让他们融入社会的幌子,实际关系更像姊妹而不像夫妻...
当然,本片故事还是大致上都有发生的,从本来景观画家 Einar 事业比肖像画家 Gerda 成功,某日 Gerda 的模特儿没来就叫老公代打而开启性别自觉开关,还被芭蕾舞伶好友称为 Lili;某日 Gerda 玩开了开始带老公女装外出开启新生活,渐渐 Gerda 靠 Einar 当模特儿事业起飞给老婆越画越多;Einar 越来越想当女人、被许多医生诊断多重人格、自我解读为“我是 Lili 关在男人躯壳里”;最后找到了德国医生,去德东 Dresden 做四阶段手术,如获新生以易北河命名 Lili Elbe,可惜第二阶段手术器官排斥而死亡。
以上这些基本剧情毕竟还是有真实发生,不能说本片对史实尊敬不够,大致上只是加了两个角色而已。较能贴近史实的应属编纂 Lili Elbe 书信史料的自传 Man into Woman: The First Sex Change,与小说和本片出入很多,网站 History vs Hollywood 已经为我们整理如下:
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danish-girl/
好,毕竟是光明正大拍改编小说,史实问题不用太在意,改编剧情想怎么安排都没关系。但很遗憾的是,这个剧情呈现执行得很糟,从万众瞩目的丹麦女孩 Eddie Redmayne 开始。
http://i.imgur.com/zS5TSdY.jpg
丹麦女孩 Eddie Redmayne 很自恋
首先,由画家 Einar 身体里渐渐冒出的丹麦女孩 Lili,并没有真的维妙维肖地像个“女孩”,要说服我说有个男生在舞会上遇到会想约她亲她?门都没有!这一层假装得不像,令人出了戏,这片基本上就毁了。这“安能辨我是雌雄”的魅力不容易做到,但也并非不可能,犹记几年前的 Cillian Murphy 或是去年的 Sarah Snook就都做得很成功呀!
这个拼命要装扮成女性的努力,把 Eddie Redmayne 的自然演技都绑死了,他上次演霍金,傻笑得那么自然光明,充满智慧与希望,但这次的傻笑好僵,仿佛很努力要让这个笑不像他天然的男人笑容而要像女人笑容,反而很假;然后镜头又很喜欢刻意地拍他一对一像照镜子一样扭扭捏捏学习路上女人的姿态,有点 creepy;还有 Tom Hooper很迷恋的“大头特写”再次登场,一个只有大头维持十几秒以上的镜头等他发挥,也不知该发挥什么就一直微笑挑眉眼睛骨溜溜地转,一路卖弄娇羞,根本过动。
http://i.imgur.com/eauXEpw.png
综观全片下来,我们看得见 Redmayne 的努力,但是这努力似乎不是在努力从内描摹一个性别转换的心境,而是努力从外用男人学习女人表情肢体与仪态,反而没有完整的人格栩栩如生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像一个洋娃娃在装扮自己装扮得很开心而已。我一直不觉得在这位 Einar身体里面住着个 Lili,而觉得更像是在 Einar 身上穿着一件 Lili,因为 Lili只是一个单面定型的温柔婉约女性印象,而不是一个多面立体的女性人格。想想她被关在男人身体内受不了了,一点愤恨怒吼或坚定奋起的性格都没有吗?
不管这些,我们姑且当作她演得很像个真的女孩心好了,但情节进展说服力够吗?Einar 大约只花了 30 分钟就把心底的女性开关彻底打开了,但这 30 分钟的情节有哪些?总共只有试当一次女模特儿、扮一次女装参加派对,结果才第一次就在派对上钓到帅哥了,才第一次调到帅哥就性启蒙了,才第一次性启蒙就被老婆发现了,简直就是两天之内风云变色,这个发展也未免太快,虽然其实每一节都拍得很缓慢还花了半个小时。
好,那我们姑且当作这位 Einar/Lili 真的就是这样转变的好了,不要用“洋娃娃”这种词去侮辱性别转换吧。回头看看 Einar这角色,其实相当自私自恋活在自己世界里,当自己在男人时代事业顺遂无忧无虑,看到妻子事业不顺只是摸摸头;然后到女人时代让妻子一路画自己而事业顺遂了,又不愿意委屈自己装一下男人陪妻子去面对社会挥洒事业,就当是陪姊妹同台演出也好呀... 我想真实的 Einar & Gerda之间一定有更多故事与更复杂感情,但本片就拍得这么直挺挺毫无想像与解读空间。
http://i.imgur.com/MwDhgez.jpg
英国男孩 Tom Hooper 玩大车
再来,Tom Hooper戏导得很差,一切都是平舖直叙索然无味,一场场戏都直挺挺来缺乏细致设计引人入胜。而这直挺挺的镜头相当做作,喜欢煞有其事捕捉浮光掠影,又延续《悲惨世界》的大头特写之意图,很喜欢给角色拍内心戏拍很长、拍哭戏拍很长等观众鼻酸,尤其喜欢拍 Redmayne自恋地抚摸身体与脸颊,仿佛心理有个开关正在渐渐打开。这种戏实在太吃浑然天成的演技,既然 Eddie这次演技撑不起来,这样硬拍就变成惨不忍睹。
本片叙事上,情节进展不多,倒是独角内心戏篇幅很大,等于是把一个短故事给拍很长,但长没有长的功力。更糟的是,本片没有时间性。历史中,Einar 开始当 Gerda女装模特儿是 1912 年左右就开始了,在 1920s 很长一段时间都穿女装跟 Gerda 上街趴趴走参加社交生活,到 1930 年才找了德国医生准备动手术。
当然本片既然是大改的改编,不用紧跟这个年份;但史实的 Lili & Gerda 有时间深度,改编的本片却没有。连续拍了进展很快的许多单场戏,又不给时间座标(影帝的上一部片《爱的万物论》就巧妙地用生活剪影 MV 当时序变换的过门,就是有说服力的时间座标),让人觉得这一切好像都是在同一年几个月内发生似地,一点酝酿生活与心境演变的说服力都没有。
Tom Hooper这位英国导演,这次带了整个英国团队出走他乡,认真地取了丹麦哥本哈根与仿巴黎的布鲁塞尔场景,却不任用当地团队就妄图自己驾驭当地故事,无可避免地把这部片拍得很像一部廉价英国电影,当年我在英国看他的杰作《王者之声:宣战时刻》时,在英国就已经一周接一周看过几十部这类如过江之鲫的二流制作了,这些平庸电影都不难看但也毫无特色,唯一的特色就是让我们外国人看来整齐划一地“很英国”,也就是整个英国制片体系由外席卷了个别制作,让个别导演丧失了捕捉独特故事的天份与洞见。
看英国男孩信心满满拍丹麦故事,我不禁想到今年另一片《远离尘嚣:珍爱相随》,由丹麦男孩 Thomas Vinterberg用独特眼光诠释英国经典老故事,拍得既优美又浓郁、既严肃警世又轻松温暖,走出英国文创电影渐渐僵化的窠臼,精采多了,而且本片的比利时天菜 Matthias Schoenaerts 在《远》片里迷人多了!
瑞典女孩 Alicia Vikander 来救火
主角不行、导演不行、配乐敷衍... 那这片还剩下什么可取之处呢?出手救援的是女配角 Alicia Vikander,这个女画家角色 Gerda Wegener在这故事里本是从旁见证,其实未必需要这么有戏,舞台本应是给丹麦女孩的。不过既然丹麦女孩的演技整个算是被绑起来,而且 Tom Hooper 导得又那么平舖直叙索然无味,那剩下还能为这片带来点生命力的就是 Vikander 了,只好取代丈夫成为女主角,把本来可能并没有写这么丰富的 Gerda硬是演得锋芒毕露虎虎生风,一路率性潇洒肢体表情都夸张外放,倒还真让这片看得下去,真要再次给 Vikander 拍拍手!
http://i.imgur.com/Isa3oYF.jpg
本片架构从头到尾,从第一个镜头让 Gerda看着象征丈夫成功事业的风景画,其实一直有条支线,是她在丈夫阴影下很想冲绘画事业想被看见的意志,其中女性要突破男性壁垒出头的不平也很明显。这点在片头他们的波西米亚生活与姊妹情谊就可看出,Einar 会变成 Lili,可说完全是在 Gerda 的感情鼓励与社会冲撞下一发不可收拾。
http://i.imgur.com/8fxFBu9.jpg
她以二线的肖像画家起家,留名艺术史的黄金时期正是从 Einar/Lili 当模特儿的仕女画与裸女画之 Art Deco 风格起飞。这片拍出来的成果,由于丹麦女孩的弱化与 Gerda 的强化,其实更像是 Gerda 的画家生命史,看她如何从波西米亚生活、冲撞性别壁垒、冲事业不可自拔,却赫然发现自己丈夫 Einar已经变成姊妹 Lili 回不去了... 最后从失落转为接纳,并一路扶持 Lili 动完手术到死亡,最后回到丈夫最初风景画的地点,用一条围巾放 Lili 自由飞翔。
http://i.imgur.com/J7X4g4o.jpg
没有办法,本片在经营深度细腻的丹麦女孩不成之余,剩下只能靠高调抢眼的魅力,而这些魅力几乎都靠 Gerda担纲。同样魅力四射的还有波西米亚生活中的芭蕾舞伶好友 Ulla(史实的叫作 Anna Larssen),由 Amber Heard担纲,她戏份虽然很少,但有她在的地方就看得出来大胆前卫自由奔放。想想当时 Einar跟着这群人混在一起,也是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挥洒,为什么开始女装渐渐变成 Lili 之后就演得一面倒向小家璧玉楚楚可怜呢?看看史实 Lili 的女装照,我看见的是率性坚毅带点傲气,从眼神中自然放射出来关也关不住,和本片 Redmayne 的演绎判若两人。
http://i.imgur.com/JpJKnwQ.jpg
主角的缺席,就靠几位配角代为撑起勉强不失,还有比利时天菜 Matthias Schoenaerts 戏份虽少但也还不错,秉持过去一年在英语电影中一贯的暖男路线,这次继续当暖男抚慰两位女主角,在性别认同上支持 Lili 更在情感奋战上抚慰 Gerda,最感人一幕是火车站道别,眼看儿时的好友已经变成了个女人,仍然毫无芥蒂亲亲双颊祝她高飞。史实没这个人,小说中让他在 Lili 仍在世时很快就跟 Gerda结婚了,但电影拍得比较舒服,只让他在 Lili 死后跟着 Gerda一起放走围巾而已。
http://i.imgur.com/z1gQEod.jpg
从新艺术到 Art Deco
就干脆把 Gerda当女主角好了,虽然夫妇两人都是画家,电影前段也明确指出初期 Einar 远比 Gerda 成功,但整片都是 Gerda 越画越多而 Einar 专心当模特儿的时代。这画风在华丽热情的构图与配色之上用些微俐落抽象修整形体,已从 Art Nouveau进入了 Art Deco。在这 1920s 的确是 Art Deco 作为新时代艺术风起云涌。
http://i.imgur.com/POONhkP.jpg
本片的艺术团队显然非常认真,电影里出现的 Gerda画作几乎一幅幅都可以联想到真实的 Gerda Wegener作品,至少在这点上完全能把观众带入情境!可惜,我个人认为美中不足又画蛇添足的是:那张 Eddie Redmayne 的脸一次次都要很认真写实地画上去,仿佛生怕观众看不出来那是在画主角似地,反而把 Art Deco 那抽象简洁的立体感给牺牲了,往往整幅画都复制的很有整体性、却只有那张脸不搭调地出戏。
http://i.imgur.com/fNW2Kk0.jpg
http://i.imgur.com/cmhAxB2.jpg
而在这 1920s,现成的生活背景中仍是才刚刚退烧的 Art Nouveau,尤其是在新艺术之都巴黎。因此不难理解本片为什么要大阵仗开到布鲁塞尔取景,尤其是大量取景新艺术世界文化遗产“荷塔之家”Musée Horta 的室内,不管是艺术商好友 Hans 的办公室、Gerda 开画展、与医生谈事情都在这里,而本片 Gerda 约 Hans 出来见面都约在布鲁塞尔老城的新艺术咖啡馆如 La Mort Subite 与 Le Falstaff,两人约见面行走的街道则是另一世界遗产“圣雨贝皇家拱廊街”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
http://i.imgur.com/9wEB6Rs.jpg
http://i.imgur.com/oYM94YD.jpg
http://i.imgur.com/QZIpxaS.jpg
本片看来最大的亮点不是故事不是拍摄手法也不是角色与演技,而是欧洲古城场景,本片精选出来了就算自己未必有拍出什么特色,至少也可以提点观众以后自己去旅游。除了在新艺术之都布鲁塞尔之外,当然还有 Gerda & Lili 的故乡哥本哈根,有她俩读书相遇的皇家美术学院 Kunsthal Charlottenborg、有芭蕾舞模特儿好友的丹麦皇家剧院 Det Kongelige Teater、有宛如巴黎的新城区 Frederiksstaden、有去找班维萧幽会的住宅区 Nyboder,更别说她俩每次开趴回家路上经过的中世纪老街“厕所街”Magstræde、还有自己家门走出来就是五彩缤纷的“新港”Nyhavn。
http://i.imgur.com/DA4D3Z0.jpg
http://i.imgur.com/yFkOluM.jpg
http://i.imgur.com/Xht36Bk.jpg
另外还有女主角“易北河莉莉”的重生之地,有“易北河上珍珠”之称的德勒斯登,的确是史实中 Einar 来动手术成为 Lili 的新天堂,还让她堂而皇之地搭蒸汽火车经过老桥 Augustusbrücke 长驱直入老市中心 Altstadt… 拜托如果铁路是这样规划的那德勒斯登古城早就毁掉了,根本不劳英国空军 XD 另外那间女子医院也很漂亮,不过是采用哥本哈根市政厅 Radhus。
http://i.imgur.com/aBuZkKw.jpg
http://i.imgur.com/pQ5DuRY.jpg
本来我看完这部电影相当生气,不过一路写到这里慢慢气也消了... Tom Hooper要说是个烂导演嘛,有点太残忍,我宁可说他只是平庸,曾经昙花一现的《王者之声:宣战时刻》不知是怎么如有神助,后来的《悲惨世界》到这回的《丹麦女孩》都露出了一种很努力但缺乏才气的痕迹;他都雄心壮志煞有其事地想要捕捉真实,包括《悲》片的现场收音与《丹》片的美术重现与建筑场景,还非常迷恋演员演技与脸部细节,包括《悲》片的大头特写与《丹》片一场场 Eddie揽镜自照顾影自怜。
不过属于电影的角色刻划、叙事手法、节奏控制、影音搭配,在这两片几乎完全不行,只能用功踏实地平舖直叙。因此本片空有杰出美术与勘景团队、有配乐大师 Desplat、还有前任影帝 Redmayne 与今年大放异彩的 Vikander,导演先生却无法整合驾驭,只能一叹。也许努力的英国男孩可以放松一点,向真实丹麦女孩率性大胆的波西米亚生活学习一下,更有机会抓到题材的精髓、唤醒心底的自由天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88APYIGk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