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请自连结: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gay
这声音听起来很Gay,那又如何?
说话,是我们每天必要工作。但你对你的声音满意吗?很多人对于自己与生俱来的声音多
半是不满意的。纪录电影《我Gay掰吗?》探讨著同志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人一说话就让
人觉得他是同志?一般大众对于男同志的谈吐有着怎样的刻板印象?电影借由访问各方名
人和正音来说明这个状况,到底什么样的声音很同志,同志说话时有着什么样惯性,幽默
又具研究性质的纪录电影,说不定让你对自己说话方式更能了解一些。
同志电影千千百百种,从我们典型知道的李安导演的《断背山》,到让张孝全一炮而红的
《盛夏光年》和最近颠覆典型把同志掰直的法国电影《新郎嫁错郎》。随着更多国家认同
同志婚姻,各种探讨同志题材的影视媒体也越来越多,而这次《我Gay掰吗?》纪录片探
讨了一个深根多年但是一直没有人探讨的同志题材:我说话很同志吗?电影里头访问各方
出柜的名人和素人男同性恋者,来回答关于自己说话会不会很像同志的问题?甚至也有从
正音和演员训练的方向去探讨。
关于同志“声音”的纪录片,起因是因为记者大卫索普的失恋,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找
寻自己不完美之处,最后他将问题归就于自己那很同志的声音。而开始探究自己的声音“
有多像同志”。大卫索普以自己为实验主角,参与各种正音班和训练,并且与多位男同志
进行访谈,最后集结成纪录电影来告诉一般大众他们印象中像“同志”的声音是为什么?
电影以幽默风趣的手法探讨关于男同志说话方式,例如元音发音的不同,尾音长短,还有
高昂的声调等等。其中大众对于同志声音刻板印象的探讨,电影中以一位说话阴柔的异性
恋者和说话阳刚的同性恋作为一个比较,来証实并非只有同志符合关于刻板印象中同志的
说话方式。多伦多大学语言学家在实验中,请人听语音分辨说话者的性取向,结果有近百
分之六十的机率,表示性取向的确大部分可从声音分变,但仍然不是非常准确的标准。声
音总是出卖你,透露出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大卫索普希望自己的声音不要让人以为是同
志,对于这个想法他也一直想不透。为什么“同志会排斥自己声音像一个同志”?
例如从同侪霸凌的压力、上个世代的压迫、周遭环境的不友善,对女人的贬低等。许多同
志常常需要透过“伪装”,而很不可思议的往往都“伪装”得很成功,让大众完全辨认不
出同志的性倾向。性平运动者认为:男同志排斥自己说话像个同志,也许跟社会认同和过
去自我意识的浅移默化有关系。
如果说话像同志会被嘲笑,或是长辈教导说你不能这样说话。这点其实并非只有同志才会
遭受到状况,其他像是移民者会努力掩饰自己说话的腔调,以希望加入该国族群、日本一
到东京就得换上正统日文腔、台湾说话矫正台湾国语等,都是相同的道理。
专家认为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其实通常跟小时候接触的群体有关系,而更进一步的表示每
个人会透过模仿别人;或是选择性的注意某人说话语调,而完整自己的说话方式。但对于
“同志排斥说话像同志”这点其实也跟男同志自己本身的族群有关系。同志刻意模仿异性
恋的说话语调方式,其实也是因为男同志族群对于男性有所谓的阳具崇拜效应。
他们有自己脑袋的理想“男人”,而在那理想之中“说话像同志的男人”并不在理想内。
但现实和理想是有所差别,当回归现实,多半的同志对于另一半是否有个同志腔,并没有
太大的偏见。而对于大卫索普的异性恋说话训练,他的朋友表示不以为意。多半认为既然
是同志,听起来像同志有什么不妥?或许最后对于传统的男性观念“阳刚”束缚住的,反
倒是恐惧自己内心女性化恐惧的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