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认识《星际大战》的光剑流派

楼主: XXYXXY (movier XXY)   2015-12-20 18:52:16
【幕迷影评】电影知识 专栏分享
[科幻] 光剑是一种优雅的武器! 认识《星际大战》的光剑流派
by XXY
网页版文章(有图文解说):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82479
“This is the weapon of a Jedi Knight. Not as clumsy or random as a blaster;
an elegant weapon for a more civilized age.” Obi-Wan Kenobi
的确!若要提到《星际大战》电影系列,就不能不提到这把指标性的科幻武器—“光剑”
。这个迷人的武器,用1977年《星际大战:曙光乍现》里的欧比王经典台词来解释,是再
适合不过了。这种优雅的武器比起一般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雷射枪,或是其他光鲜亮丽的虚
构武器,相信任何一位科幻迷都梦想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光剑。
当然,《星际大战》的电影世界观非常庞大,研究任何一个电影中的细节或主题,都值得
让人细细品尝。而光剑这种武器并非如一般在现实世界中的冷兵器刀剑,单纯的挥舞砍杀
,反而应该被视为原力与武术的结合。任何一位在电影中掌控原力并运用得当的角色人物
,不论是光明或者黑暗,光剑都被视为是一种神圣的武器,也是每个用武之人的灵魂所在

(图)
(左图) 各种不同样式的光剑,是属于不同的剧中角色所有。光剑会因制造者、使用者的
不同而有不同的样貌(图片来源:Lucas Art)
(右上图) 在《星际大战》早期拍摄时,演员需以碳纤维棒制成的光剑道具进行拍摄,后
再经由特效人员手工描制胶卷,因此在最后的成果上光剑的光芒较不明显。另外,这个碳
纤维棒道具重量非常重,这也是为什么早期演员拍摄光剑打斗时几乎都以双手握住光剑、
动作也较不灵活的原因(图片来源:StarWars.com)
(右下图) 现代的《星际大战》光剑后制,乃演员在拍摄期间以轻质塑胶材质的道具,剑
身涂成绿色以方便后制人员进行数位后制。重量减低后,演员们能够做出更灵活更大幅度
的肢体变化(图片来源:StarWars.com)
延伸资料:光剑的官方音效库:
http://play.starwars.com/starwars_soundboard/#/?character=lightsabers&sub=theme
延伸资料:以Adobe After Effect自制光剑特效的教学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hyWtoqw8O0
若我们仔细研究《星际大战》电影中使用光剑的角色,每种战型都受角色个性的不同而有
所差异,其格斗的方式和风格也因人而异,这也是在构思故事以及建构这个世界观非常细
腻的地方。而关于光剑战型的介绍与分类,在网络上已有非常多参考资料可供参考,但最
早有关光剑战型分类的官方资料,则出现在2002年10月所发行的官方杂志《星际大战内幕
》(Star Wars Inside)第62期,由作家大卫伟斯特雷诺(David West Reynold)所撰写
的《格斗剑术》(Fight Saber)里介绍。他在文章中提到,光剑的战型主要共有七种形
式,分别为“Shii-Cho”、“Makashi”、“Soresu”、“Ataru”、“Shien / Djem So
”、“Niman”以及“Vaapad / Juyo”。
这些战型名称并没有固定或是官方的中文名称,在网络上众多资讯文章中也几乎直接引用
英文做说明。本文为了方便阅读,则直接音译各战型名称。而由这些原文名称我们可以知
道,光剑战型的创作深受日本剑道以及中国武术、玄学等东方文化影响,各个单字本身并
没有意义,反而每种战型都赋予另外的解释性名称,用以说明其单字意义。有趣的是,犹
如中国武术效仿大自然而发明了螳螂拳、虎拳、鹤拳;每种光剑战型也有相对应的野兽象
征,只是这些野兽也都是出现在《星际大战》的世界观里。
每位绝地武士(Jedi)或西斯武士(Sith)都有各自专精的战型。而各个角色或许随着时
间的演进,习得的光剑战型可能改变,但基本上很少会有角色人物会在一场对战中使用全
部的战型。有趣的是,在《星际大战:西斯大帝的复仇》里登场(首次登场是在《星际大
战:复制人之战》动画系列)的生化机器人—格里佛斯将军(General Grievous),受杜
库伯爵(Count Dooku)指导而被赋予4只光剑,并且可以同时使用战斗,据杜库伯爵的说
法已可精通七种战型。但由于使用光剑与原力的使用息息相关,格里佛斯将军身为生化机
械人并非原力使用者,因此只能说在光剑的使用上是以机械模拟的方式习得,在打斗上可
观察较为单调。
在《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中,格里佛斯将军与欧比王的光剑对决片段。片
段中可见格里佛斯将军以四只光剑对抗欧比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TFdDrd7pA
延伸资料:格里佛斯将军的官方音效库:
http://play.starwars.com/starwars_soundboard/#/?character=general_grievous
以下就针对光剑的战型分别介绍:
第一型:锡秋(Shii-Cho)
这种战斗型态是最古老的光剑战型,也是任何一位光剑使用者在学习使用光剑时的基本战
型,被称作是“基本型(Determination Form)”。若对应到野兽则为Sarlacc,是《星
际大战六部曲:绝地大反攻》中,原本用来处决路克和韩索罗的沙漠怪兽。
这种古老的光剑格斗战型源自于绝地内战时期,具简单又极具延伸发展性的特性,因此任
何一位绝地学徒最初学习及接触光剑初期,都需要苦练的基本功夫。在《星际大战》系列
电影中,《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里的尤达大师指导幼徒,以及《星际大战
:曙光乍现》中欧比王在千年鹰号上指导路克时,都是使用模拟机器人发射雷射训练光剑
初学者。
锡秋战型的使用,以绝地大师基特费斯托(Kit Fisto)最具代表。在《星际大战:复制
人之战》动画里,基特有多场的动作场面即是使用锡秋战型。然而,锡秋的缺点在于攻击
对方所使用的武器,使对手丧失战斗能力,而非直接杀死对手,因此防御性不佳,容易暴
露使用者的弱点。在《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中,云度大师带领了包括基特
在内的绝地大师与西斯大帝正面对决,基特便在这场战斗中被西斯大帝较为侵略性的攻击
而杀害。
(图)
(左图) 锡秋是光剑学习者最基础的学习战型,以模拟机练武是最典型的训练方式 (图片
来源:The Jedi Path)
(右上图) 在《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里的尤达大师指导幼徒一景(图片来
源:StarWars.com)
(右下图) 锡秋战型的代表人物—基特费斯托,在《星际大战:复制人之战》动画中的扮
相(图片来源:Cartoon Network)
基特费斯托在《星际大战:复制人之战》动画中对战格里佛斯将军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t9GlT9qmk
第二型:马卡锡(Makashi)
马卡锡是由第一型的锡秋战型衍生而来,被称作为“争斗型(Contention Form)”的战
斗流派。这种战型源自于西斯派对抗绝地武士的格斗法,较锡秋战型简洁、灵活且多元,
不论在攻击或者防御上都消耗较少体力。若对应到野兽则为Ysalamir,是一种对原力免疫
的树栖蜥蜴。
马卡锡战型的使用者最大特点,在于舍弃了双手握持光剑的基本动作,反而以单手挥舞光
剑以提升战斗时的速度及攻击范围。主要在攻击上以突刺和切的动作,取代了一般光剑使
用者挥击砍杀的进攻,大幅增加了光剑的灵活度,在攻击上也较具侵略性。在防御方面,
马卡锡并不直接以光剑正面阻挡对手的攻击动作,反而多以回避、闪躲、跳翻等动作取代
。如此一来,在对手攻击无效后,便可找到动作的破绽而以较为小幅度的刺杀攻击暴露弱
点的对手。
而正由于马卡锡源自于西斯派武士,不少西斯派武士便是使用这种争斗型流派。以首次在
《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登场的杜库伯爵最具代表,在该电影中,杜库伯爵
与欧比王、安纳金这对师生二人组展开对决。在这场对决中,杜库伯爵的单手挥击动作十
分精采,同时配合原力闪电攻击对手,令人畏惧。不仅以一挡二之势,成功打倒了师生二
人,同时也和前来救援的尤达打得不分上下。
(图)
(左图) 马卡锡战型使用者(左蓝色光剑者)在攻击前,必先以类似西洋剑决斗前的行礼
,光剑最后会以斜下的角度置之,作为马卡锡战型的起手式(图片来源:The Jedi Path)
(右图) 马卡锡战型的代表人物—杜库伯爵,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别为在《星际大战:
复制人之战》动画中的扮相、《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里由克里斯多夫李饰
演的扮相(动作为马卡锡的起手式)以及《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中的扮相
。圆圈内为杜库伯爵的弯刀造型光剑(图片来源:StarWars.com / Cartoon Network)
值得注意的是,由知名英国演员克里斯多夫李(Christopher Lee)爵士所饰演的杜库伯
爵,使用的光剑造型相当特殊。由于在《星际大战》的世界观里,杜库伯爵来自银河系中
的富有望族,有钱到家族拥有一支私人军队。在受到分离主义的影响之下,杜库偷偷利用
绝地内保存的西斯资料暗中学习黑暗武术,并拜西斯大帝(也就是白卜庭议长)为师,封
号成为达斯达拉勒斯(Darth Tyranus)。这个带有古典特色的弯刀型光剑,正巧符合这
个贵族身分的角色,也同时非常适合这位德高望重的演员。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安纳金也就是后来的黑武士(达斯维达)在这场对决中有一小
段使用了双光剑对抗杜库,便有从原本的锡秋战型转变到较为黑暗的马卡锡战型意味。到
了《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师生二人再度与杜库伯爵交锋,安纳金的战型
又更有侵略的意味。透过这样的战型转变,足以看出安纳金在心境上的转变,是这系列故
事中有趣的地方。
杜库伯爵在《星际大战:复制人之战》动画中,与安纳金、欧比王一打二的场景片段,可
注意到杜库伯爵以单手对抗两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XaicGvcvA
杜库伯爵在《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电影中,与安纳金、欧比王一打二的场
景片段,在这场战斗中可注意到杜库伯爵并非仅以单手对抗两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T3ctPuVRw
第三型:苏里舒(Soresu)
苏里舒是一种源自于光剑使用者对抗雷射枪的战术动作,后演变成为一种“防御型(
Resilience Form)”的战型流派。与其说防御型态,倒不如说苏里舒其实是将敌方的攻
击“弹开”罢了。这种战型的野兽对应,是一种叫做Mynock的蝙蝠外貌野兽,在《星际大
战五部曲:帝国大反击》中,千年鹰号意外在怪兽体内看到的怪物。
使用苏里舒战型的武士较注重防御,并以静制动的原则,不主动攻击对手,反而是引对手
的攻击反制。当然,在面对敌人的雷射枪攻击,苏里舒战型可以轻松将射来的雷射弹开。
这种战型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对敌方进行持久战,使用者反而并不用消耗太多体力,同时集
中注意力在对方的攻击上,思索对方的弱点用以反攻。个人认为,这样的战斗动作有点像
是西洋剑或是羽球运动的待命姿势。光剑就宛如握持西洋剑或是羽球拍的运动员,不轻易
往下放置,反而是高举,随时准备阻挡来袭的攻击。
使用苏里舒战型的代表人物,非欧比王肯诺比莫属。在《星际大战》的前三部曲中,由伊
旺麦奎格所饰演的欧比王,从首部曲最后成为安纳金导师后,变从原本使用的锡秋战型,
转变成为苏里舒。最大的特征在于欧比王最具指标性的起手式,以右手单持蓝色光剑,左
手伸出中指和食指指向对手,便是等待对手攻击的最佳姿势。在《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
人全面进攻》中,欧比王在斗兽场的混战里抵抗大量雷射枪的攻击,是他发挥苏里舒战型
到极致的表现。但我们也可以同时观察,欧比王的苏里舒战型最大缺点在于往往战斗时间
被拉长,在等待对手攻击的同时,容易被对手以外或是对手光剑攻击以外的附加攻击所干
扰。最明显的例子就在两次欧比王、安纳金对抗杜库伯爵的光剑战斗,欧比王两次因为杜
库伯爵使用原力推力推开,并且被打倒在地。反而是较具侵略风格的安纳金可以对抗杜库
伯爵。
(图)
苏里舒战型的代表人物—欧比王,以及徒弟安纳金天行者(早期与欧比王合作战斗)
(左图) 欧比王(伊旺麦奎格饰演)及安纳金(海登克里斯塔森饰演)师生两人在《星际
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中的扮相 (图片来源:Star Wars.com)
(右上图) 欧比王在《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中对战格里佛斯将军,出现的
最经典苏里舒起手式(图片来源:Wikipedia)
(右下图) 欧比王在《星际大战:复制人之战》动画中亦有出现苏里舒起手式(图片来源
:fortresstakes.wordpress.com)
在《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欧比王与安纳金在最后的决斗片段,可注意到欧
比王使用的苏里舒战型,被较侵略性攻击的安纳金逼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wy412nttI
第四型:阿塔鲁(Ataru)
阿塔鲁是七种光剑战型中,速度最快、最具侵略性的主动攻击型流派,被称为“侵略型(
Aggression Form,亦有人称为速度型)”。对应到的野兽,则为一种名为Hawk-bat的巨
大凶猛蝙蝠。这种战型往往需要光剑使用者配合原力使用,搭配了大量的翻滚、跳跃、回
旋或奔跑等肢体动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及原力感应。非常适合速战速决的快速决斗时
机使用,可以快速压制对手取得胜利。
然而,阿塔鲁这种快速的战斗型态,虽然可让战斗的步调加速,同时极具威胁性的攻击,
可造成敌方的压迫感,但往往受限于活动空间,在狭小的场地内无法有效发挥。而消耗过
多的体力,往往不适合对抗注重防御力的敌人。另外,阿塔鲁这种以进攻代替防御的战斗
思维,也不适合阻挡众多雷射枪攻击的大规模战争场面,因此习得阿塔鲁的光剑使用者,
在实战中往往需要其他战型的辅助搭配,才能让防御力提升。
阿塔鲁使用者在《星际大战》系列电影中的代表人物,正巧就是两位使用绿色光剑的尤达
(Yoda)以及金魁刚(Qui-Gon Jinn)。有趣的是,这两位看似较为沉稳的绝地大师,在
战斗时却使用这种较为侵略性的战型,形成文武两面极大的反差。特别是尤达平时拄著拐
杖、动作缓慢不疾不徐的样貌,在《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以及《星际大战
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两部电影中,皆有非常精采的光剑动作场面。尤达采用了阿塔
鲁灵活的战型弥补了身材矮小的先天劣势,同时搭配其强大的原力感应,亦可同时抵抗西
斯派的原力攻击。
而在《星际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中的金魁刚,其使用的阿塔鲁战型也明显与欧比王使
用的初学者锡秋战型不同。在金魁刚、欧比王师生二人对抗达斯魔(Darth Maul)的战斗
中,金魁刚的光剑攻击较为主动,达斯魔往往是被压迫着后退。对照到欧比王与达斯魔的
战斗,反而是达斯魔对于欧比王的压迫性较强。
(图)
阿塔鲁战型的代表人物—尤达大师与金魁刚
(上排图) 尤达大师在平时与战斗状态反差相当大,使用阿塔鲁战型可弥补他身材矮小的
先天缺陷,同时强大的原力亦可辅助他战斗时的速度表现(图片来源:Star Wars.com /
StarWars Wikia)
(下排图) 金魁刚在《星际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中的扮相,由连恩尼逊所饰演。其阿
塔鲁战型在面对反派达斯魔的攻击十分有用(图片来源:Star Wars.com / StarWars
Wikia)
在《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中,尤达大师与西斯大帝的对决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DI8kkR9G0Q
在《星际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中,金魁刚、欧比王师生二人对抗达斯魔的对决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2K2f2YWM
第五型:希安 / 强梭(Shien / Djem So)
希安和强梭这两种战型,被同时称作为“持久型(Perseverance Form,亦有人称为均衡
型)”,对应的野兽为一种栖息在塔图因沙漠星球上的巨大毒龙Krayt Dragon。两种战型
都是从苏里舒的防御动作发展而来,改善了苏里舒拉长战斗时间的缺点。希安的战型并不
像苏里舒战型,仅“弹开”对手攻击,而是将对方的攻击“反弹”回给对手。因此,当希
安流派的武士面对敌人的雷射枪攻击,反而会利用光剑将雷射枪反射回去给射手,作为对
手攻击的反制。
而强梭战型则为希安战型的变形,除了面对雷射枪的敌人,强梭则是面对同样是使用光剑
为武器的敌人,利用对方的攻击动作反击给对手。希安和强梭两种战型其实是融合了“马
卡锡”单手挥舞的灵活技巧,以及“苏里舒”的高防御率战型,更利用实质的蛮力加强了
压制对手的功能。当敌方的攻击不断被反制,营造出有别于较具侵略性的“阿塔鲁”战型
不同的另类心理压迫,适合速战速决及大规模反制的战斗场合。
希安及强梭这种战型以安纳金,也就是后来的黑武士(达斯维达)(Darth Vader)最具
代表。安纳金在《星际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最后成为欧比王的徒弟,并开始以“锡秋
”作为入门习武战型。在《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后,渐渐看出其战型逐渐
转变为与欧比王相似的“苏里舒”,同时也在部分的场景中可观察其攻击性越具侵略的个
性。直到《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安纳金也许体悟到欧比王的“苏里舒”
战型耗费太多时间,不适合安纳金年轻气盛的个性,反而逐渐强化了战斗中反制对手的方
式,以争取更多时间上的优势,因此逐步发展成为“希安”的使用者。而在《星际大战:
曙光乍现》、《帝国大反击》以及《绝地大反攻》三部电影中,成为黑武士的安纳金更在
“希安”转变成为“强梭”战型,强化了自身闪躲和转向等更灵活的战斗方式,等于是更
融合了“马卡锡”较为侵略的攻击型态,足以压迫了对手的攻势。
在几场黑武士与路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的光剑对决场景中,黑武士的“强梭”加
上“马卡锡”战型较路克使用的锡秋战型更具攻击力道。且较具力量的挥剑动作,也让路
克单纯的防御阻挡动作无法招架,最后被砍去了右臂。值得一提的是,“希安”和“强梭
”这两种战型其实从安纳金转变为黑武士的过程中足以观察出这种战型的发展模式,从较
为保守的防御逐渐转变为反制或主动攻击的型态,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生的战斗方式。更有
趣的是,路克天行者从《星际大战五部曲:帝国大反击》中师承尤达,应以尤达的“阿塔
鲁”战型为主,但在最后的《星际大战六部曲:绝地大反攻》中与父亲黑武士的对决,却
融合了尤达的“阿塔鲁”以及欧比王的“苏里舒”,足以抵挡了黑武士的“强梭”攻势。
因此我们在这最终的对决中看到三种战型中的灵活运用,个人认为是所有《星际大战》系
列电影中最精彩的桥段。
(图)
几位希安或强梭战型的代表人物(图片来源:Star Wars.com / StarWars Wikia)
在《星际大战六部曲:绝地大反攻》中,路克与黑武士两人在西斯大帝面前的经典决斗片
段,可注意到黑武士的打斗风格,在技术上更明显使用了实质力道压迫路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RFYoZ7H67A
第六型:尼曼(Niman)
尼曼是一种被视为已经失传的光剑战型,是一种追求攻击与防御两者平衡的“中庸型(
Moderation Form)”流派。对应到的野兽,是一种名为Rancor的怪兽,在《星际大战六
部曲:绝地大反攻》中的贾巴的牢里出现过。
尼曼战型所采取的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武术态度,重视冲突的化解以及说服攻击的敌方停止
攻击。因此,尼曼的精神其实是最符合绝地武士追求和平理性的核心价值,并被众多绝地
外交使者使用,在电影《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以及《星际大战三部曲:西
斯大帝的复仇》间的复制人战争,也就是《星际大战:复制人之战》动画系列的期间最广
泛使用的一种外交性战型。
正由于这种战型旨不在伤人,也较不具压制性,在系列电影中较少出现尼曼战型的代表人
物。据信大部分使用尼曼战型的绝地武士,在吉诺西斯战役(Battle of Geonosis)中死
亡。吉诺西斯战役是复制人战争的开端,这场战争的爆发是银河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
且死伤最为严重的流血冲突。在这样的激烈战斗之下,崇尚理性和平的尼曼战型变显得无
用武之地,甚至是不堪一击;反而是其他极端追求防御或攻击的流派转为主流战型。
值得一提的是,尼曼战型在战斗时也会在挥舞光剑时配合原力退击方式,攻击敌方。这与
杜库伯爵所使用的“马卡锡”流派类似,但“尼曼”旨在退开敌人而非将之置于死地。在
《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同名电玩中,安纳金成为黑武士后入侵绝地圣殿的
场景里出现了一位白发白衣的绝地大师,他便是一般公认的“尼曼”战型的代表人物—辛
卓林(Cin Drallig)。只可惜,辛卓林最后也被安纳金所杀,尼曼战型也随着时间的潮
流而消逝。
(图)
(左上图) 在《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中,安纳金成为达斯维达后带领复制
人前往血洗绝地圣殿,称作“绝地大屠杀”。据信在圣殿中多以尼曼战型为主的绝地武士
,在此时被赶尽杀绝(图片来源:StarWars Wikia)
(左下图) 在《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中,云度带着几位绝地大师前往逮捕
西斯大帝(也就是白卜庭议长)。图片的右边为锡秋战型代表人物基特费斯托,左边两位
则为尼曼战型的绝地大师。在这段场景中可知,使用尼曼战型的绝地武士,面对西斯派的
攻击根本毫无招架之力(图片来源:Star Wars.com)
(右图) 尼曼战型的代表人物—辛卓林,在《星际大战:复制人之战》动画中出现的样貌
(图片来源:Star Wars.com)
在《星际大战:旧共和》电玩的预告片中,呈现了西斯派武士入侵绝地圣殿的场景。当中
出现许多尼曼战型的绝地武士抵抗入侵的西斯武士,运用了许多原力推移动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gmH9Vv2-I
第七型:朱诺及凡派德(Juyo & Vaapad)
朱诺和凡派德这两种战型是属于同样的战斗风格,只是朱诺战型为西斯派、凡派德则为绝
地派。这两种战型的打斗风格比前述的“马卡锡”更具侵略性、比“阿塔鲁”速度更快、
比“苏里舒”更具防卫性,等于是完完全全将内心的愤怒运用到打斗,成为更原始又更豪
放的战斗风格,被称为“狂暴型(Ferocity Form)”流派。与之对应的野兽,为一种名
为Vornskr的犬型动物,需要使用原力捕捉。
正犹如其对应的野兽,这种较为狂暴的战斗方式,需要以强大的原力控制,并压抑内心的
黑暗面。使用者往往在使用“凡派德”战型时,沉浸在对战的快感中迷失自我,等于是在
黑暗与光明的灰色地带打转,控制失当往往逐渐成为西斯派的“朱诺”。因此,能够完全
掌握“凡派德”的战型奥义,同时在战斗中控制得宜,需要极高的心理素养以及对于原力
的掌控程度。
由山谬杰克森所饰演的魅使云杜(Mace Windu),是发明“凡派德”战型的重要代表人物
。提到云杜便不得不提到他那只非常独特的紫色光剑。据演员山谬杰克森在专访中提到,
他从小就是星际大战迷,知道乔治卢卡斯找他扮演云杜简直开心到上天堂。他曾对卢卡斯
要求云杜这个角色要很特别,不能像一般小喽喽轻松容易被打倒,而且需要一个和别人完
全不一样颜色的光剑,于是紫色光剑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创造出来。也因为这把紫色光剑
的颜色非常特别,在《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中的兽斗场混战里,云杜挥舞
的紫色光剑更能被观众所发现。值得一提的是,电玩《星际大战前传1:绝地力量之战》
(Star Wars Episode I: Jedi Power Battles)中,云杜大师使用了蓝色的光剑。
另外,在《星际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中的达斯魔(Darth Maul),则是公认完全掌握
“朱诺”流派的代表人物。在电影中他以双刃光剑对抗金魁刚及欧比王,展现了个人残暴
又豪迈的一面。
然而这个看似攻守俱佳的狂暴式打斗,在面对中庸型的“尼曼”,或是较为攻击型防卫的
“强梭”战型较无用。原因在于这种主动攻击的“凡派德或朱诺”战型对于这种紧迫逼人
战斗型态有较佳反制能力的战型,往往露出弱点,对手能够趁著防御时找出攻击弱点加以
反制,因此并非最强大或最万能的战型。
(图)
朱诺及凡派德战型代表人物—达斯魔与魅使云度
(上排图) 达斯魔在《星际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以及《星际大战:复制人之战》动画
中的样貌,由知名动作演员雷帕克(Ray Park)所饰演。在首部曲中达斯魔采展现了非常
精采的朱诺战型打法,以一挡二之姿对抗金魁刚与欧比王师生双人组(图片来源:Star
Wars.com)
(下排图) 魅使云度在《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以及《星际大战:复制人之
战》中的扮相,由山谬杰克森所饰演。他向乔治卢卡斯所要求的紫色光剑,是否在电影的
混战中依然抢眼呢?(图片来源:Star Wars.com / StarWars Wikia)
在《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中,云度大师与西斯大帝的对决桥段,可见到云
度几乎已经压制了西斯大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ESOrF_u1hg
其他
在官方出版的《绝地手册》(Star Wars: The Jedi Path)以及《绝地对西斯》(Star
Wars: Jedi vs Sith – The Essential Guide to the Force)两本书籍里,提到一种无
法分类在七种战型中的战斗流派,称作“加凯”(Jar’Kai)。“加凯”无法被归类的原
因,在于“加凯”被当作是“尼曼”以及“阿塔鲁”的辅助战型。一般认为,只要是使用
双持光剑的战斗方式,都会被归类为“加凯”战型。这种双持光剑的战斗型态,并没有特
定的流派或是特点,只能说是习武之人在既有的战型流派上加以延伸。
双持光剑的特点在于使用者一般习惯将其中一只光剑正握,用以攻击对手;另一只则为反
握,用以防御对手攻击。两者相辅相成之下,正巧符合“尼曼”的中庸精神,以及“阿塔
鲁”快速压制的特点。使用者在战斗的变化上较为多元,且能够造成对手心理上的压迫感
。其优点在于可有效对抗大规模群众攻击,但缺点在于无法将力量集中攻击,近战的力道
上较为虚弱。
“加凯”的代表人物包括西斯派的阿萨奇范翠斯(Asajj Ventress),以及绝地派的亚苏
卡谭诺(Ahsoka Tano)。两位以速度、灵活取胜的女性角色,时常以双持光剑出现在动
画《星际大战:复制人之战》里。另外,亦有多位绝地或西斯角色在电影或相关作品的剧
情中,出现以双持光剑之姿登场。但这些双持光剑的出现乃剧情需要,或是在特定的情况
下出现,并非完全归类在“加凯”的战型之中。
(图)
加凯战型的代表人物—阿萨其范翠斯(左)与亚苏卡谭诺(右)(图片来源:
ComicVine.com)
另外一个较有趣的“加凯”例子,则是在《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与《星际
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出现的格里佛斯将军,不但双持,还可以利用他身为生化
机器人的特点,同时拿四把光剑战斗。他手持的二蓝二绿光剑主要系以单一的机械旋转动
作压迫对手,并非以原力控制自身动作,因此严格来说只能算是模拟绝地武士的战型。
以上便是《星际大战》系列里,关于光剑战型流派的介绍。相信在观赏《星际大战》相关
作品时,对于光剑战斗的观察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与认识。而在最新一集的《Star Wars:
原力觉醒》中,一定也会有精彩的光剑对打场面,各位观众们不仿来分析看看,电影中的
光剑使用者,是用哪些上述的光剑战型呢?
最后分享一个有趣的影片。在一集Discovery频道的节目《科幻成真》中,主持人加来道
雄博士(Dr Michio Kaku)利用了许多科学推测,光剑的制作方式以及其运作的原理,并
试着实际制造一把光剑。究竟他最后有没有成功?大家来观赏以下的影片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fss-XKyKOc
延伸阅读及相关资讯:
l 《Star Wars:原力觉醒》IMDb电影资讯:
http://www.imdb.com/title/tt2488496/?ref_=nm_flmg_act_3
l 《星际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IMDb电影资讯: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915/?ref_=tt_rec_tt
l 《星际大战二部曲:复制人全面进攻》IMDb电影资讯: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1765/?ref_=tt_rec_tt
l 《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IMDb电影资讯: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1766/?ref_=tt_rec_tt
l 《星际大战:曙光乍现》IMDb电影资讯:
http://www.imdb.com/title/tt0076759/?ref_=tt_rec_tt
l 《星际大战五部曲:帝国大反击》IMDb电影资讯: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0684/?ref_=tt_rec_tt
l 《星际大战六部曲:绝地大反攻》IMDb电影资讯: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190/?ref_=tt_rec_tt
l 《星际大战:复制人之战》IMDb电影资讯:
http://www.imdb.com/title/tt1185834/?ref_=nv_sr_2
l 《星际大战》Wiki:
http://starwars.wikia.com/wiki/Main_Page
l 星战正传网站(非官方):
http://www.starwars-tw.com/story/story.htm
l 维基百科:光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ghtsaber
l The Jedi Path: A Manual for Students of the Force, Wallace, Daniel/
Ballard, Paul Allan (ILT)/ Carlisle, Jeff (ILT)/ Edwards, Tommy Lee (ILT)/
Hobson, Ryan (ILT), Amazon Pub, 2010
l Book of Sith: Secrets from the Dark Side, Wallace, Daniel, Chronicle
Books Llc, 2013
作者: IBIZA (温一壶月光作酒)   2015-12-20 18:53:00
已经是黑历史了
作者: CavendishJr (花学姐最高)   2015-12-20 18:54:00
枪是下等人的武器!
作者: h90257 (替天行道)   2015-12-20 19:00:00
作者: a5378623 (黑云)   2015-12-20 19:04:00
为什么要一直重复写已经有人写过的东西...
作者: grafishbanet (鬼废墟贝内特)   2015-12-20 19:16:00
为什么不能写??
作者: phix (88)   2015-12-20 19:20:00
还以为这一次有浮游光剑或浮游光线枪之类的东西
作者: jiamama (佳妈妈)   2015-12-20 19:24:00
还好吧~有兴趣,人人都能写呀!觉得看过类似的,跳过这篇就好囉...
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2015-12-20 19:25:00
结果这次打斗根本连剑型都没有其实剑型是很有趣的概念只希望这次是JJ写剧本时基于情节要求而没有强调
作者: llante (llante)   2015-12-20 19:37:00
真心觉得分类是很多余的事
作者: owenkuo (灰色腦細胞)   2015-12-20 19:57: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iw6GR-zSY推荐这部纪录片,主持人是路克
作者: Katarn ( )   2015-12-20 20:25:00
看过电影不得不说这是瞎掰的后设文尤其是四五六部一些动作的解读...- -
作者: proprome (月光宝盒)   2015-12-20 20:47:00
同意楼上 本文说黑武士VS路克最精采 我看了都笑了单论动作场面 这段打得很鸟说....
作者: system303179 (Simon11034)   2015-12-20 21:17:00
欧比王不是Ataru转Soresu吗?
作者: nsmmsn (nsmmsn)   2015-12-20 21:33:00
!
作者: mdc90011 (行将就木 )   2015-12-20 21:56:00
说是黑历史的想太多 米老鼠的rebels直接提到了最多米老鼠吃书改设定
作者: beavis77 (驹外杉筱舟渡岚)   2015-12-21 15:01:00
实质力道压迫路克....我怎么看起来是刚好相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