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本请至: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117
*牵一发动全身,同志运动的指标
同志运动至今已经延烧一个世纪之久,具所知第一次的同志运动是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展开
,主要以欧洲地区为主要同性权益运动宣扬。而这次电影《石强风暴》是美国同志权益抗
争,以及今后世界对于同性恋观感改变一个重要立基点。这也是既美国黑人平权运动后,
另一起因为人权而自发性,同性倾向的男女对于警方示威的流血冲突。为什么一群人宁愿
洒热血拼性命,冲击社会体制?这就像过去美国革命时期领导人派屈克.亨利所说的:“
不自由,毋宁死。”
台湾虽自称亚洲同性恋友好国家,但只有问问当地的同性恋族群是否可以当街牵手、拥吻
。十之八九没歧视也引来注目。更不用说在广大的网络论坛只要相关议题就会惹来反同份
子的言语攻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同性恋开启运动的前因,历史上认为是一
八九七年时,德国性学者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医生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并组织德
国科学人道主义委员会。他主张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性向的选择,并与多个作家和
各行专家学者出书登刊,主张这份观点。被认定为是同志运动的开端和先驱。
其实《石墙风暴》电影中的石墙酒吧革命并非最初同志运动的起点。但又为何会影响社会
大众对同性恋者有了认识,和政府开始正视同志人权。这是因为石墙运动是第一期美国同
志史上首次不分地位、男女、种族等所自发性对抗美国政府的游行。也是第一个因为性向
而对长期歧视的政府发出反扑的弱势族群。故,石墙革命亦然成为,全球同性恋权利游行
运动的发迹点。而这也成为现在全球同性恋者视自豪的一次六月革命。而现在纽约每年六
月的同志骄傲游行、每个不同国家地方的同志大游行,都是为了纪念这些过去对不公体制
发出怒吼,同志的反抗烈士。
《石墙风暴》故事是同志运动真实史事的改编作品。剧情以一位因为同志身份被逐出家门
的少年丹尼,从独身前往首都纽约。在当时社会风期对同性恋歧视的情况下,努力追逐自
己的梦想,却徒劳无功。所幸身边还有许多同病相怜,情义相挺的好姊妹们,每晚都会去
同志石墙酒吧放松一天的疲惫。而在一晚,警察恶意对石墙酒吧进行临检,逮捕女装男同
志和穿着阳刚的女同志,引起骚动。这时一位同志想逃脱,却被执勤的警察用警棍重击头
部。让石墙酒吧的同志们长期被受欺压累积的负面情绪一夜爆发,整整五个夜晚展开了疯
狂的反扑行动……
电影里主角丹尼的存在,是一个时代同志的缩影,他的经历也是每个同志所走过来的路。
他看见同志们风趣乐观的一面和投入社会运动的努力,却也目睹底下同志们在镁光灯后的
悲哀,还有社会不公与政府机关各项贪图利益的贪婪腐败,每晚警察们对同性恋的暴力相
向,都成了同志们心中的烙印。即使至今警察和政府机关对于同志的歧视与不友好还是存
在于日常生活,尤其是某些特定偏激的宗教团体。
石墙暴动,并非只是一场为期五天的发泄,它让许多在阴暗角落徬徨无助的年轻同性恋者
踏出阳光底下的第一步。在当年也让同志的工作权利和伴侣与婚姻制度等众多不平等的事
项,摊开在阳光下。接续黑人平权后,同志声音逐渐让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更重视关于自
身的人权问题。而当时暴动时同性恋们唱的经典歌曲“同性恋力量”也呈现在大萤幕上,
让人看到同志们即使在流血冲突中依然展现出生为同志的骄傲与活力。
而可惜的是《石墙风暴》这部影片并未引起同性恋团体的共鸣,甚至引来愤怒。主要对电
影感到愤怒的基本上都是很早就投入同志运动的前辈们。主因是电影为了讨好美国主流电
影市场。将许多参与运动的变装皇后、跨性别者、黑人同志等等剧情,却全数删减,却保
留白人同志的戏份,并对于政治人物和警方偏袒的立场,也是造成同志们愤怒的主因。但
导演说明他希望《石墙风暴》这部电影是可以带给未成年的同性恋,和青年对于同志有更
多的理解和看法。希望欧美地区外,其它国家也可以正视同性恋族群的问题。同志电影不
在小情小爱,不是非死即伤的悲剧,现代的同志可以跨越过去,走向属于自己的完美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