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夺回你的自由!《300壮士》系列的历史

楼主: XXYXXY (movier XXY)   2015-11-30 00:33:26
【幕迷影评】电影知识 专栏分享
[历史] 夺回你的自由! 《300壮士:斯巴达的逆袭》(300)以及《300壮士:帝国崛起
》(300: Rise of an Empire)的历史故事
by XXY
网页版文章(有图文解说):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80363
若要谈及《300壮士:斯巴达的逆袭》以及《300壮士:帝国崛起》,就必须先了解这两部
电影千万不要用看历史纪录片的心态来欣赏,绝对不是史实纪录西元前约五百年的波希战
争。这个系列故事是根据美国知名漫画家法兰克米勒(Frank Miller)所绘之图像小说改
编而成的电影作品,在故事上多多少少会根据历史发生的战役,以及历史人物做穿凿附会
的描述。正如同《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历史所杜撰的历史小说、《西游记》是根据玄奘
取经所延伸的神话故事。这些我们在过去熟悉的传奇故事,其实就如同《300壮士》一样
,只不过《300壮士》是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呈现罢了。
(图)
左大图为《300壮士:斯巴达的逆袭》的原著图像小说封面,右半部为电影与小说内容比
较图(图片来源:solaceincinema.com)
当然,法兰克米勒在创作这个故事时,将波斯帝国妖魔化,使波斯与希腊双方的正反对立
关系更加鲜明,召来部分媒体批评,指控这是美国抹黑中东历史文化的严重歧视。但就做
为一个艺术品而言,不论是过去的希腊神话故事、中国的传奇小说、武侠小说,都难免加
入了主观意识及立场,使观点有失中立,但同时放大了戏剧效果。因此,《300壮士》的
故事是站在古希腊保家卫国的角度看待历史,并且重点放在歌颂古希腊在波希战争中以少
击众的传奇故事,其新型的民主政治体制对抗寡头政治,自由与奴役两者的对抗,人民如
何对内团结齐心抵抗外侮。而在原著的图像小说上,则透过法兰克米勒特殊的笔触画风以
及林恩华莱(Lynn Varley)的豪迈上色风格,成就了这个相当出色又精彩的艺术作品。
在电影方面,则透过柴克史奈德(Zack Snyder)以及诺姆穆罗(Noam Murro)两位导演
追求真实与虚拟特效间的影像美学,对于每个场景的美术讲究以及捕捉健壮的人体姿态,
提供了观众、影迷们在视觉上的绝佳享受,相信这也是欣赏这系列电影的重点。
不论如何,相信许多人在观赏完《300壮士》后,一定对波希战争的历史背景充满好奇。
而究竟波希战争是为何发生?为什么希腊能够以少于一千人的军队,成功对抗六千人波斯
大军的入侵?相信都是过去历史课本上草草带过的,就让本篇专栏为您就波希战争做概略
的介绍吧!
希腊的文明发展,波斯入侵的序曲
(图)
希腊的地理位置
(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 本社汇整)
首先摊开世界地图吧!
希腊位于欧洲东方的马尔干半岛南端,包括了爱琴海沿海地带以及海域小岛群。就欧亚大
陆的地理位置而言,位于欧洲与亚洲两者的交界,往东为土耳其(一般称作为小亚细亚地
区,Asia Minor)、往西则为阿尔巴尼亚及意大利半岛、往北则为马其顿、保加利亚、塞
尔维亚等前南斯拉夫地区、往南则可经由海陆抵达埃及和利比亚。希腊不仅在陆地上占有
重要门户位置,同时也位于地中海及黑海间的爱琴海海域,控制了西亚地区通往地中海的
航道。不论在海路还是陆路,希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图)
估希腊地区及知名城邦相对位置
(图片来源:wikipedia / google earth / 本社汇整)
然而,希腊地区的陆地十分破碎。除了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半岛陆地,其余则分散在爱琴海
上的小岛,因此古希腊文明事实上是由许多以城市为主的“城邦”(City-state)所构成
,城邦为实质的政治实体,如同各自为政的小国家。在“国家”这种统一的政治实体概念
尚未成形前,分散的城邦内人民自给自足,并发展自己的在地特色,彼此之间可能结盟、
贸易或是仇视、征战。大家可以想像成美国职棒的体制,每个队伍都是代表着不同的城市
,有着自己的商业操作模式及文化、特色。各球队彼此可能同样所属于美联或国联,同时
也存在着竞争关系,甚至是可能如洋基和红袜两个对立世仇的关系。但最终的目标是取得
世界大赛总冠军,成为美国棒球界的霸主,但并不会想要将整个棒球体制摧毁。我想这样
的比喻虽然不甚精准,但大概可以有初步的概念。严格来说,希腊并不能将之视为一个统
一的国家,而是一群群城邦聚落组合而成的地区。
而希腊众城邦当中有两个有如红袜以及洋基两世仇的城邦最具知名度,分别是以军国主义
为政治主体、强调发展军事教育的“斯巴达”(Sparta),以及民主议会的摇篮地、在艺
术文化上有卓越发展的“雅典”(Athens)。
(图)
(1) 于西元前650年崛起的斯巴达城邦,自称为神话人物海克力斯的后代。其重点发展军
事武力闻名于世。
(2) 位于雅典市中心山丘上的著名地标—雅典卫城(Acropolis of Athens),又被称作
“西哥罗佩(Cecropia)”。卫城的建筑其实在各城邦内都有设立,目的在于城邦发生外
来敌军入侵后,居民战是可集中在卫城之中与敌军进行持久消耗战。从卫城及今日雅典境
内的许多著名景点,可发现古雅典城邦重点发展艺术文化的痕迹。
(3) 耸立在温泉关的雷奥尼达一世雕像,纪念带领斯巴达300精兵在温泉关对抗波斯大军
的温泉关战役。
(图片来源:History.com)
若要探讨波希战争的历史,可以从西元前547年波斯帝国消灭了小亚细亚(AsiaMinor,在
今日的土耳其半岛区域)的利底亚(Lydia)说起。在今日的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地区
的波斯帝国,其领土在全盛时期最东边可达印度河、最西边可达非洲利比亚、欧洲土耳其
。这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为了巩固王朝及地方资源,不断向外扩张,在征服了利底亚王国
后,成功掌握了小亚细亚地区的控制权,而在西侧海岸的希腊语城邦,因有别于波斯帝国
的寡头政治体制,纵使波斯帝国给予高度的地方自治,但最终仍演变为民主与寡头政体的
冲突。
在土耳其西南海岸的希腊城邦群,是爱奥尼亚(Ionia)人部落发展而成,其城邦与巴尔
干半岛的希腊城邦同属于希腊语系,靠着沿海贸易慢慢富强,经济发展十分卓越。而波斯
帝国对于这个经济发达的区域虎视眈眈,其同时扼守欧亚大陆门户的战略地位,使得波斯
帝国向该区域内的城邦群要求臣服于波斯帝国的君主专制,实际上只是出兵并吞这块土地
的借口。以米利都(Miletus)为首的城邦率先发难,开始了反抗运动并向斯巴达、雅典
、埃雷特里亚(Eretria)等城邦求援,最后只得到雅典与埃雷特里亚两城邦的帮助。在
数年的叛乱后,波斯大军最后仍然征服了小亚细亚,使得土耳其半岛在内的北方区域,成
为波斯帝国的领土。
在《300壮士:帝国崛起》中,简介了艾尔特米西亚一世(伊娃葛林饰演)的幼年,遭到
叛军们摧毁家园,并将其家族灭门。或许便是影射爱奥尼亚地区的反抗运动。
(图)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亚王朝,Achaemenid Empire)全盛时期的版图
(图片来源:wikipedia / google earth / 本社汇整)
就在波斯帝国成功将小亚细亚纳入版图后的十年,大流士一世(Darius I)为了报复当初
兵援爱奥尼亚城邦的雅典及埃雷特里亚,以及稳固小亚细亚领土边界,决定派兵攻打两城
邦。首先,波斯派出使者至各城邦并要求献出“土”与“水”(如同《300壮士:斯巴达
的逆袭》电影中的波斯使者像斯巴达国王要求般),希望透过外交手段将一些小城邦收服
,并透过言语威吓让希腊各城邦出现议和的声浪。另一方面,大流士开始从爱奥尼亚海岸
派出2万5千大军前进雅典、埃雷特里亚两地。靠近东侧海岸的埃雷特里亚首当其冲,马上
就被波斯军队攻陷并被大流士一世的军队血洗践踏,在南边的雅典城岌岌可危。
按照波斯军的计画,埃雷特里亚的防御较雅典若,所以率先攻打,其沦陷可打击雅典的士
气,并同时派遣一支陆军团在马拉松平原的滩头上布属。雅典若在此时派出军队应战,等
同雅典城内大放空门,便可将一部份的波斯军一举攻陷雅典。在两面迎敌的情况下,雅典
曾求助斯巴达兵援却遭到拒绝,只能孤军对抗前来从埃雷特里亚南下的波斯大军。
在当年的陆军战场上,受限于冷兵器的使用。在没有大量火药或其他大型远程攻击武器的
支援下,战场上的双方会如同镇暴警察般排出整齐的人墙,并朝着彼此互相推进。前进的
速度不会很快,大概是以小跑步在更慢的速度靠近对方。当双方首排的士兵盾牌互相接触
时,双方开始推挤。这时后排的士兵将帮助前排的同袍稳住阵列,敌我双方的推挤,除了
比力气大小和耐力之外,此时前段的长茅将开始攻击前排的士兵,因此前排需依靠后排的
同袍防御,彼此间的团队合作、互相保护彼此的身体不受攻击,便是战斗中成败的关键。
小虾米对抗大鲸鱼的奇蹟—马拉松战役
(图)
(1) 马拉松战役的想像图
(2) 马拉松战役雅典军主帅:小米太亚德的头盔,可观察到左侧边缘刻有其名
(3) 小米太亚德画像
(4) 马拉松战役雅典军获胜后,传令兵菲迪皮德斯从马拉松平原一路狂奔回雅典传捷报的
样貌,被后人制作成雕像供人纪念。这段故事后来成为马拉松长跑的由来。
(图片来源:wikipedia / findingdulcinea / gjustfeltlikerunning)
两军在马拉松平原上短兵相见,双方都在两边摆出方阵长列准备进攻。但有别于波斯军,
雅典军在方阵的中央配置的人力较少,使得两军在接触时,波斯军在中央的列队较两旁的
兵力前进速度较快,波斯军渐渐被雅典军夹击,使波斯军的战斗序列大乱。在这样的情况
下,原本人多势众的波斯军却在此时错失了压制得先机被团团包围。而后方的支援部队也
束手无策,无法支援同袍,只能往海上撤退。在折损了大约四成的兵力后,大流士一世只
好带着剩下的军队回到海上。而另一方面,从埃雷特里亚一方准备进攻雅典城的波斯军,
却因为马拉松平原胜利后的雅典军快速回防,也错失了进攻雅典城邦的机会,也与大流士
一世撤回土耳其半岛。在这场战役中,雅典军的战术奏效,仅损失不到200人的战士,却
换来波斯军高达6千人的死伤。
(图)
马拉松战役阵势图
(图片来源:wikipedia / google earth / 本社汇整)
在《300壮士:帝国崛起》中,我们看到电影开头所描述的马拉松战役,由苏利文斯坦布
莱顿(Sullivan Stapleton)所饰演的帝米斯托克力(Themistocles)带领雅典军奇袭刚
登陆的波斯军队,并成功以弓箭射中在船上指挥的大流士一世,这个剧情实际上与史实出
入相当大。首先,最大的不同在于马拉松战役双方都在战前摆好完整的战斗阵列准备迎战
,并非雅典军在夜晚奇袭刚登陆的波斯军。另一方面,在当时陆战场的过程,战士们很少
采用边跑边打的方式战斗,因为完整的阵列对抗敌军才能使兵力集中,而不会分散。诚如
前述的战斗方式,双方在阵列推挤的过程中便决定了胜负关键,伤亡也在推挤的过程中发
生,整场战斗的过程很快,可能在1到2小时之内便结束。而在史实上,当年带领雅典军力
克波斯军的将领,应为小米太亚德(Militiades)而非帝米斯托克力,波斯方的大流士一
世也并未在战场上受伤,反而是在马拉松战役后的五年,准备第三次远征雅典时病逝。而
其继位者,薛西斯一世(Xerxes I)也并没有出现在马拉松战役中。
值得一提的是,雅典军在马拉松战役获胜后,派遣传令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从马
拉松平原跑回雅典城,当抵达雅典后大喊“我们赢啦!”(咦?)之后便精疲力尽死亡。
后是为了纪念菲迪皮德斯,便将马拉松平原到雅典城的42.195公里长度,定为马拉松赛跑
的长度,并在1895年首届奥运会上举行。另外,场战役中雅典军采用这种“两侧较强、中
央较弱”的新型战斗阵列,也成为后世作战中的著名战术。
历史频道(History)针对“马拉松战役”的纪录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4PusEaln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inrH-akv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g5diP1VISY
只有神才能毁灭的希腊—波斯第二次入侵
(图)
波斯第二次入侵希腊进攻路线示意图
(图片来源:wikipedia / google earth / 本社汇整)
就在大流士一世入侵希腊的行动失败后,薛西斯一世继位成为新的波斯王,并于西元前
480年再度入侵希腊。有别于父亲大流士一世的兵力,薛西斯不只将雅典视为攻击目标,
而是希望将整个希腊一网打尽,不仅部属了比父亲多十倍以上的30万陆上大军,更同时派
遣了1千艘战舰的海军准备从陆路及海路双管齐下扫荡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城邦群。面对如
此排山倒海的波斯大军,希腊各城邦成立联军共同对抗波斯军,也是首次破天荒斯巴达城
邦与雅典城邦合作抵抗外侮。
有关薛西斯一世的狂傲,在历史上也有纪载。他不仅自称神王,自喻天赋神性,同时也不
顾父亲告诫“只有神才能毁灭希腊”的话语,执意完成统一希腊大业,开始了第二次波斯
入侵希腊的军事行动。薛西斯首先派遣船只将他的30万陆军从土耳其西方海岸跨越达达尼
海峡(Dardanelles Strait),却在第一天遇上了暴风雨。渡船被毁,使薛西斯大怒,不
仅在海边拿着长鞭抽打海水咒骂,并指著海面喊道:“我就不信我征服不了你!”随后派
遣了百艘军舰并排而列,组成浮桥让陆军直接安安稳稳的“走过”海峡。而在《300壮士
:帝国崛起》中有一幕饰演薛西斯一世的罗德里格桑托罗(Rodrigo Santoro),与饰演
女将军艾尔特米西亚(Artemisia)的伊娃葛林(Eve Green)对话桥段,两人看着远方横
越海峡的军队准备进攻巴尔干半岛,便是描述这个波斯军浩浩荡荡进入希腊本土的过程。
(图)
(1) 温泉关战役的想像图
(2) 由画家Jacques-Louis David所绘制的温泉关战役画作,中央者为雷奥尼达。
(3) 雷奥尼达的雕像
(4) 今日设立于温泉关的纪念碑,上头刻有诗人歌颂温泉关战役的诗歌。
(图片来源:wikipedia / fineartamerica.com / .tonyllerenablog.com)
从北方陆路南下的薛西斯一世在跨越达达尼海峡后,沿着奥林帕斯山边缘的海岸线一路向
南挺进,在温泉关(Thermopylae)附近与斯巴达国王雷奥尼达一世(Leonidas I)带领
的300名斯巴达精兵短兵相见,开始了这知名的温泉关战役。事实上,不只斯巴达的300名
战士参与了这场战役,还有400名底比斯(Thebes)及6000多名希腊联军战士共同抵抗波
斯陆军。而温泉关是一个狭窄的沿海小道,如同苏花公路般的险恶,一边为高耸陡峭的山
壁,另一边则为面向大海的悬崖峭壁。这个易守难攻的小道,斯巴达为首的希腊联军在此
抵抗了整整三天,却因为希腊的判兵指引波斯军迂回绕道,使得守军全部被歼灭,斯巴达
国王雷奥尼达一世也因此战死。
回到电影,此时首部《300壮士:斯巴达的逆袭》以及续集《300壮士:帝国崛起》在马拉
松战役后的剧情时间轴,其实是两者平行进行,而非延续的时间关系。在《300壮士:斯
巴达的逆袭》中温泉关发生的同时,雅典的海军也在海上与南方进犯的波斯海军相遇,发
生几场激烈的海战。也就是《300壮士:帝国崛起》中,头三场海上战斗场景。
(图)
雅典海军的王牌战舰—三列桨船(Trireme)
(1) 考古学家依据雕塑及文学记载,所复制出的古希腊三列桨船
(2) 波斯海军使用的双列桨船,体积虽比希腊海军的三列桨船大,但航速不快,机动性较

(3) 三列桨船的内部构造,可知桨手上两层为两人滑一桨,第三层(最底)则为一人滑一

(图片来源:ancient.eu / . cosasdejosep)
雅典海军的成立,需要归功于雅典主将帝米斯托克力。在马拉松战役后,雅典城流传着一
个“雅典需要靠木墙保卫”的神谕,被普遍政客认为需要建立城墙保护雅典城。但帝米斯
托克力极力说服这种错误的守旧战术,反而推崇“以木头建照战舰”的概念,希望成立一
支能够守护爱琴海的雅典海军。
在当时的海上战争中,军舰的设计并非考量续航能力,而是以沿海作战为主。因此海战发
生的地点通常不超过一海浬的近海海域,同时也需要在战斗后找到可停靠船只的海岸,供
海军整备休息。也因此,波斯军在长途跋涉而来的情况下,反而消耗了过多资源及兵力,
使战局有利于希腊联军方。另外,波斯海军的军舰所建造的船只大而笨重,虽然有极高强
度的冲撞能力,却无法有机动性的调度或转向,使得小巧又灵活的希腊军舰占上风,可快
速敏捷地利用战术,有效对抗波斯军舰。而这样极具特色的希腊军舰,归功于帝米斯托克
力推动建造的三列桨船。有别于波斯军舰采用双列桨船,三列桨船加派了更多人力资源在
划桨上,提高了船速,并同时加强了冲撞敌舰的力道。在冲撞后的船只又能快速后退,攻
击下一艘敌舰。
大英博物馆的网页中提供的古希腊三列桨船战斗游戏:
http://www.ancientgreece.co.uk/war/challenge/cha_set.html
就如同《300壮士:帝国崛起》中的海战场面,这部分确实具有历史考究。首先,希腊的
海军船舰阵列确实如同电影中,会摆出圆形的阵形,让雁形(船只如箭头V字型的队形)
进攻的敌舰进入圆形阵列之中。两艘三列桨军舰便可双面夹击进入两舰之间的敌军,并一
一击破。另外,若无法有效一次性击沉的敌船,船舰上载有陆战队员,便可立即跳上敌舰
进行肉搏,这样的真实海战场景也在电影中完全呈现。
这边特别注意的是,在温泉关战役,也就是《300壮士:斯巴达的逆袭》电影时间发生的
同时,正巧就是《300壮士:帝国崛起》中前三场海战的发生时间。这场海战在历史上被
称为“阿特米西亚海战”(Battle of Artemisium),发生于尤比亚岛(Euboea)北缘的
海峡上。这个因地震形成的断崖沿岸,有非常险恶的峡湾地形,海水流场也相当复杂。也
正因为如此,帝米斯托克力在兵力远不及波斯海军的情况之下,能够运用地理优势及灵活
的战术,一一击败波斯军的攻击。
《300壮士:帝国崛起》中的阿特米西亚海战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l6hjmqSnA
波希战争的转捩点—萨拉米斯海战
由于温泉关战役的斯巴达联军有效替雅典海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并在海上牵制了进犯的
波斯海军,虽然无法将波斯击退,但已经让来犯的波斯军速度降低。雅典城能够有效疏散
居民,让波斯军在歼灭温泉关守军后抵达雅典时,早已是个空城,只能让愤怒的波斯军焚
城泄愤。而就在雅典沦陷后的一个月,帝米斯托克力领导的海军也成功在雅典西边的萨拉
米斯海湾(Bay of Salamis)整备集结完成,并向波斯军队释出假消息,谎报希腊联军发
生严重内哄,让波斯军认为机不可失的情况下匆忙出兵,成功将波斯海军引诱到萨拉米斯
海湾之中。信心满满的薛西斯,甚至还在海湾的制高点设置了王座、帐篷居高临下观战。
直到今日,这个薛西斯观战的地点设有一个纪念碑,每年吸引了不少观光客前往体会当年
薛西斯观战的光景。
(图)
在《300壮士:帝国崛起》中,薛西斯在山丘上观战景象,是历史上实际发生的事件。其
观战《300壮士:帝国崛起》的山丘,就是今日希腊派拉马(Perama)北边的艾格里欧山
(Mount Egaleo)
(图片来源:History V.S. Hollywood)
有关萨拉米斯海湾的过程十分稀少,据信只有薛西斯完整知道海战的真实情况,但一般推
测,由于萨拉米斯海湾地形十分狭窄,不适合波斯大型军舰停靠,因此在地形受限的情况
下,波斯军舰仍受限于无法灵活航行,最终败给了机动性高的希腊三列桨船。薛西斯在高
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海军乱成一团,最后溃不成军。将近200艘波斯军舰葬身于萨拉米
斯海湾之中,让希腊联军得以开始反败为胜,逆转了波希战争的局势。最后,薛西斯只好
选择撤退,回到波斯本土。
(图)
萨拉米斯海战阵势图
(图片来源:wikipedia / google earth / 本社汇整)
《300壮士:帝国崛起》电影在萨拉米斯海湾战局逆转的情况下嘎然而止,令不少影迷直
呼吊人胃口。在历史上,薛西斯在隔年又发动了波斯史上第三次入侵希腊的军事行动,但
又再度被帝米斯托克力统领的希腊联军在伯罗奔尼萨半岛(Peliponnese)上的陆战中,
成功击退了进犯的波斯大军,是为知名的“普拉提亚战役”(Battles of Plataea),让
波斯入侵常到第三次的失败滋味。这场战役的场景,应该就是在《300壮士:斯巴达的逆
袭》最后所提及的陆上战争,是波希战争中希腊最大的胜利。该年的希腊联军不仅成功阻
挡了波斯军的入侵,同时更追击了波斯在小亚细亚的势力,成功再次让爱奥尼亚地区的城
邦脱离波斯掌控而独立,双方签署卡里阿斯和约(Peace of Callias),波斯势力正式退
出爱琴海及小亚细亚,结束了长达半世纪的波希战争。
战争英雄的悲剧余生
(图)
《300壮士:帝国崛起》中的演员扮相,与历史文物上记录头像比较
(图片来源:History V.S. Hollywood / 本社汇整)
有趣的是,《300壮士:帝国崛起》中由伊娃葛林所饰演的艾尔特米西亚一世,确实是一
位出身于小亚细亚地区小国的女子,但在电影中被描述成童年遭爱奥尼亚叛军强暴而遭遗
弃的弱女子,后被波斯人收养,成为海军大将。在历史上,艾尔特米西亚其实是一个小国
女王,在波斯帝国掌控小亚细亚后,艾尔特米西亚虽然与波斯帝国共同商讨进攻希腊的计
画,但并非电影中被叙述为大流士一世的爱徒。反而是薛西斯宠信的将领。纵使如此,他
曾在雅典沦陷后,极力劝说避免与希腊联军在萨拉米斯海湾发生会战,但薛西斯认为机不
可失而贸然开战,使战局发生逆转。而艾尔特米西亚确实也参与了萨拉米斯海战,但在历
史上他成功乔装成希腊船只而逃出了战场,回到波斯后就这样消失在各个史书之中。
至于波希战争的英雄—帝米斯托克斯,在波希战争后虽然声望跟着扶摇直上,但却被雅典
议会认为可能危害到雅典的民主制度为由,而遭到所谓的“陶片放逐(Ostracism)”。
这个特殊的放逐制度,是雅典议会避免产生军事独裁者的防御性政策,帝米斯托克力被判
十年内不得返回雅典,在伯罗奔尼萨半岛的阿尔戈斯(Argos)定居,但之后被人发现在
波希战争期间,与波斯来往的证据,因此遭到通缉。曾经风光一时的战争英雄,最后逃往
昔日的敌人波斯帝国寻求庇护,最后在波斯境内的一个省份内当省长,度过了余生。也许
在《300壮士:帝国崛起》中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床戏片段,也许就是在为续集铺路,可
能就是帝米斯托克斯在后续被人发现与波斯军私通往来的把柄。
只可惜,在波希战争后的50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以及斯巴达为
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Peloponnesian League)发生了严重的军事冲突。双方各自拉拢城
邦巩固自我势力,大大小小的冲突不断,历史上称作“伯罗奔尼萨战争”。在这长达30年
的争战中,陆陆续续发生不少地区战役,波及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在内的希腊语地区,因此
也被部分史学家称作为“古代的世界大战”。这场希腊内战最后以伯罗奔尼萨联盟获胜收
场,希腊一改过去以雅典为主的民主政治,改为斯巴达较偏好的寡头政体,雅典为首的提
洛同盟也被迫解散。这个新的斯巴达霸权持续了约十年,结束了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反
而让希腊的国力走向衰落,最终被北方马其顿崛起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
历史始终是个随时间演进的洪流,不断重复着人性的循环。透过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我
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思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相当微妙又有趣。而《300
壮士:斯巴达的逆袭》以及《300壮士:帝国崛起》这种以历史为蓝本的改编电影,除了
追求电影技术的突破,美学艺术的创造,同时也可以引发更多人研究这段以小击大的传奇
历史。我想这应该就是电影艺术所希望追求,带给世人最佳的宝藏。
延伸阅读及相关资讯:
《300壮士:斯巴达的逆袭》IMDb电影资讯: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6449/?ref_=tt_rec_tti
《300壮士:帝国崛起》IMDb电影资讯:
http://www.imdb.com/title/tt1253863/
The Lost Treasure Chest:
https://thelosttreasurechest.wordpress.com/ship-gallery/
Greek warships:
http://quatr.us/greeks/science/sailing/warships.htm
Trireme Hull with Bronze Ram:
http://www.ancient.eu/image/1184/?utm_source=feedly
Greek Triremes – The Ultimate Fighting Machines:
http://someinterestingfacts.net/greek-triremes-the-ultimate-fighting-machines/
GREECE IS SAVED BY ITS "WOODEN WALLS":
http://goo.gl/vMo8p9
LA BATALLA DE ACCIO:
http://cosasdejosep.blogspot.com.es/2010_04_25_archive.html
Analyze the causes, course,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Persian Wars, including
the origins of marathons:
http://resourcesforhistoryteachers.wikispaces.com/7.29
维基百科:波希战争: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co-Persian_Wars
历史转捩点:第一讲 波希战争:
http://www.eastasia.ntu.edu.tw/member/Ku/History/file/01.pdf
History V.S. Hollywood :300: RISE OF AN EMPIRE (2014):
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300-rise-of-an-empire/
作者: Drexler (the Glide)   2015-11-30 04:44:00
作者: SINW (SIN)   2015-11-30 07:12:00
老师好
作者: tommylai (阿狗)   2015-11-30 10:53:00
长知识囉
作者: zaknafein (zak)   2015-11-30 11:36:00
推用心
作者: YYOO (回游鱼のキャパシティ)   2015-11-30 13:50:00
可是斯巴达也是寡头政治
作者: md1011 (PlayFootball版)   2015-12-01 10:54:00
涨知识
作者: valeroso (生活 就像吸大麻一样)   2015-12-03 02:26: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