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微雷
***
透过这部电影,我可以感受到:
女性正在从新定义自己。
东亚电影近年对援交议题颇有关注,风格多是写实,
着重人性及社会的黑暗面。《同班同学》却想要以不一样的方式,
来谈这个议题。它试图以高中女生的视角,讲一个给女性看的援交故事。
电影的细节做得极好,
自然、真实,从男女关系、家庭问题、援交工作到女性情谊,
触及议题很多,却讲得很生活、很轻描淡写,
不刻意深入探究,反而将焦点放在少女之间的复杂情素上。
可以感受到导演试图透过她们对身体的自信展露,
透过镜头特写与剧情变化,透过最开始和最后的旁白,
将当代香港女中学生的形象、想法与感受,带到观众眼前。
那是一个解构原来自己,形成新的自己的过程,
就像(电影旁白所说)
“把溶化的冰淇淋,再冰回冰箱”
-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东西,但其实已经完全不同了。
映后座谈中导演陆以心说她以访谈材料组成了这个故事,
因为找不到适合的女导演,所以才亲自上阵,拍了这样一部片。
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何需要女导演来拍这样一部片。
观影过程中,数度觉得那个视野太大胆而自然,
仿佛从亲密朋友的角度去拍摄。
诚如导演所说:这是部拍给女生看的电影。
不但因为那些视角不属于男性,电影中对各种细节的着重也不属于男性。
甚至男性观众期待的剧情脉络,各种背景的交待,
甚至是每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这部电影都未花心思交待。
在观看的过程,女生可以把各种经验都看到电影里,
感受和想像几位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形成故事的全貌
(也许部分男性也可以藉著同理心,读懂这部分,
但不懂的人可能就无从懂起,也无法感受到这部片的好)。
个人很欣赏这部片的表达,但也不意外有人质疑它太轻易地看待“援交”议题。
当我看这部片的时候,也会感到疑惑:
香港的援交已经普遍到这样的地步了吗?
导演也在映后回应了这个问题。
她说这部电影的剧本是由访谈资料结合身边一些人的故事而来,
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里面却包含真实的状况。女学生为什么“援交”?
其实各有各的原因
(有些是因为现实需要、有些因为好玩、有些则真是因为叛逆而刻意去做),
用社会面去看,有时只会看到这一个现象中最残酷黑暗的部分,而忽视了其他部分。
谁在做“援交”,在学校中同学、甚至老师都大概知道,霸凌或欺负的事,
不一定是与“援交”正相关,而往往是像片中的影片爆出来,形成话题而造成。
我想导演编剧或这部片并没意思要冲淡“援交”产生的问题,
其重点在于反映出现实的状况。
毕竟这部片只是众多关注援交问题的电影之一。
事实上,还是有很多片去思考“援交”产生的问题,
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援交”。就像同一天我在金马看的另一部片《踏血寻梅》,
正是透过一个杀人自首的案件去思考“援交”问题,甚至去思考“这个社会怎么了?”
无论是《同班同学》还是《踏血寻梅》,
都是从社会、从人长出来。无论是艺术片还是类型片,
都可以用来展现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同班同学》是一种方式,
《踏血寻梅》是另一种方式,还有其他许多种方式。
如果做得好,能够使那种方式成功传递出它想表达的东西,
那么也许我们就应该用那种方式去评价它。
因为,我以为《同班同学》是一部可以带我们去理解当代香港女学生的片。
无论你觉得精准与否,它都己经说服了我。
透过这部电影,我可以感受到:女性正在从新定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