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sl.pixnet.net/blog/post/43086436
先打个预防针。
写完这篇发现我写得很灰暗,但实际观影过程并没那么灰暗;
这部片并不晦涩阴郁,也不血腥粗鄙,反而是平淡真实的,还带了点幽默温馨。
也因此,看完的当下,只有淡淡的惆怅,但回到家之后,才发现那股惆怅一直跟着你,
让你回想起很多事情,思考你自己的人生。
是部后劲很强的电影。
我认为导演和剪辑居首功,
才能把这样的故事,拍得如此浑然天成、细腻真挚,
看似轻轻地揭过,蓦然回首,才发现心头留下了痕印。
观影期间,一个没留神,两个小时(导演完整版)就过去了,
这不是商业片耶!可见剪接、叙事功力之高,就连一般观众都看得出来,
不信可以去爬批踢踢电影板,看过的乡民都知道。
可是这两项竟然都没有入围金马奖。入围的只有演员类、剧本、摄影和原创歌曲。
这几个演员入围实至名归,就不多说,
(我总觉得白只很面熟,本来还以为是另一个香港演员。)
这部歌曲的选用和配乐也是一绝。
找不到主题曲“漆黑的海上”试听,来听听插曲:
郑秀文〈娃娃看天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ZGijCHQ354
另外,开场其中一幕,
警车上,郭富城问对面挤在一起坐的两个臭脸下属:
“你是不是抢了他女朋友?”
“这你都看得出来”
郭富城腆颜笑说:“我也是听人家说的啦!”
开宗明义就告诉观众,这不是侦探推理片,是道听涂说片(无误)。
以下开始个人的胡言乱语。文长、灰暗、有雷,慎入
(这部精彩的地方,在于剪接和铺陈,雷的影响还好。)
它不是让你兴高采烈跟朋友分享的那种电影。
它带有淡淡的苦涩,真实的一如我们的生活。
视觉上,或许有些冲击:
剥脸皮、剖尸、血流满地等等,露两点的性爱场面也不少。
然而相信我,最后在你心里反复不去的,却不是那些。
是内心深处,假装遗忘,却一直存在着的哀伤。
明知道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
却无力,或者也已经无心挽回。
只能日复一日,重复著永无止境的生理机能。
人生。
耽溺于“小确幸”,把它当做幸福,视为浮木,
那你只能更往下沈。
性爱,饮鸩止渴,得到的只有空虚。
人们在世上追求的,或说所欠缺的,究竟是什么?
能填补内心深处空虚的,是什么?
“爱”虚无飘渺,只能借由“物质”也就是“金钱”来肯定自己。
这太多了,听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跟丈夫处不好,只好多从丈夫那里多挖点钱;
对公司不满,只好想办法占公司便宜,利用公司的资源;
关系破裂,就想办法从对方那边多要一点东西回来。
你说这是贪婪吗?这是心伤。
傻傻地以为多要点东西,就能弥补心灵的缺口,就能追回往日。
曾经曾经,也毫无怨由地付出过。
最舍不得的,还是当初天真可爱的自己吧。
心理承受不住,就让身体来承受。
身体上的痛,能短暂忘却心理的痛苦。那,长期下来的痛苦呢?
绝望深沉,看不见尽头,是要行尸走肉地继续,还是就此扼止?
没有了身体,就不会痛了吧。
“我为什么要怕死?活着会恨,会痛。”
当对未来无能为力,你还有什么选择?
“自杀不能解决问题。”
可是活着也不能。死了至少不用面对。(笑)
至少可以从痛苦中解脱。
人生来就是孤寂的。
总是在找同伴,寻求认同。
人生已经无法重来。
就算重来,也会是同样的结果。
我想,这才是最无奈的地方。
只是想,好好地过个日子。
奋发向上有错吗?
电影中的女孩,努力打工,做麦当劳、拉人填问卷,
脱下高跟鞋那一刻真是帅气极了,
我还做不到她那样的决心和当机立断。
可是这样还不够,
她不是为了买偶像演唱会门票,
她只是为了争一口气,为了得到肯定,为了她的家人。
“与其把钱寄给我,不如存起来给自己买车票来看我。”
然而,她爸爸不知道,她永远无法去找他了。
那对耳环。
妈妈给的礼物。
平常妈妈总没好话,难得有礼物给她,
她开心地戴起来,垂在耳边晃呀晃。
没想到,才一天的光景,妈妈却要收回去。
原来那是妈妈同事给妈妈的,
但那同事的女儿发现了,要同事要回去;
妈妈原本拒绝归还,得知要价不斐之后,便允诺还对方。
女孩不知道中间的波折,只知道妈妈要收回。
知道别人为了自己女儿可以厚脸皮再要回去,
妈妈却为了别人,要自己退让。
妈妈,你爱我吗?
这是女孩没有问出口,或根本也没有意识到的话。
出卖自己的身体之后,终于买得起那付耳环了。
(虽然也是七零八落地凑著零钱、小钞。)
她把它当成护身符般戴着;没人爱我,我自己爱自己。
可是她真的能爱自己吗?
如果,她懂得爱自己,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了。
她毕竟还是个小女孩,还想着做梦,还渴望被爱。
一次一次地,希望复失望。
抹著浓妆、踩着高跟鞋,骨子里还是那个倔强天真的小女孩。
精神还没有准备好过这样的生活,身体也还撑不起这样的服饰,
走在街上的样子,看起来可笑,又可悲。
要嘛彻底地堕落沈沦,要嘛心灵整个崩毁。
有第三条路吗?能回头吗?
一开始是因为不被肯定(感受不到爱),所以走这条路;
走上这条路后,才发现更不会有人爱自己了。
妳就是个婊子,我跟妳只有金钱/身体来往。
对方没有说出口,但从对方要她跟自己女友摊牌时,就说明了一切。
对他而言,她什么都不是。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很可惜,女孩没有看到自己。
女孩只看着那个不知道是谁的女子,一心想像她那样。
那样恬静自信地笑着。幸福的样子。在相片中。
真是傻呀,女孩有女孩甜美可爱的地方。
只是爱做梦。
女孩不知道,梦的背后,很多是无止尽的虚无。
这部片中的大女孩:
王佳梅的同学、王佳梅的姐姐、慕容、王佳梅。
依戏份多寡,割腕自杀、未婚生子、下落不明、死无全尸。
还没有算那些援交少女。
她们怎么了?
“我不是要知道你为什么杀人,我只想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这句话是全片关键。
导演当初拍这部片的动机,便在于此。
他不明白发生“王嘉梅案”这样的事情之后,
为什么大家只在乎(媒体只报导)腥羶色的一面,
却没有人去探究更深层的原因--
这社会是怎么了?
引用影评〈《踏血寻梅》发生在生活周遭的故事〉的一段话: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78542
这部电影挑战观众的思维,犹如对于龙山寺的流浪汉
一厢情愿认为,那只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代表,
这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但不会是全部,也是思考的狭隘、懒惰,
会认为这个人今天会怎样一定是因为怎样,
当简化并贴上标签,问题不会被解决,只会遗忘并重复。
片中还有三个小女孩:
王佳梅晚上在公园偶遇、独自闲晃的等妈妈的,
交由前妻扶养、郭富城只得搭公共汽车接送上下才艺课的女儿,
十年前,妈妈被虐杀、郭富城从凶案现场救出的。
个个都让人心疼、不舍,更担忧。
这世道,我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他们要如何去面对、承受这个世界?
甚至,他们能平安长大吗?
电影的最后,给了人们希望,最后那个小女孩长大了,
她成为动物园的解说员,好好地过著日子。
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人们不也就靠着这最后一点的希望,活着?
最后,
这部片的每个细节都有它的涵意,值得一看再看,
它不但要让你面对这个社会,也要你正视自己。
在一篇访谈中提到,有观众为了看郭富城,特别从大陆跑去香港看,
看完之后,他说:
“本来看完就要去死的,看过之后就不想死了,因为它替自己死了一次。”
没看过的人大概很难相信,一部碎骨剥皮的片子,怎么会有这种疗愈作用?
某一篇影评的标题:悲到尽头是希望。
还有好几篇的标题都下得很好:
血泊中的花香(这篇有讨论电影提到的“射”和“矮”字。)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78899
马来魔:比死还可怕的,是寂寞
http://mypaper.m.pchome.com.tw/wyp2221/post/1348990667
黄大仙:云深不知处(这篇有解释片中粤语俗话。)
http://movie1314.pixnet.net/coblog/post/311381040
不知道是不是版本的关系(我看的是台湾上映的完整版),
有几篇影评跟我对这部片的理解不一样。
比如白只自渎时,先往自己手掌割了两道,
我以为这是因为当初慕容跟他做爱时正值经期。
还有那付耳环。
王佳梅不是虚荣的孩子,她是需要爱的孩子。
以上。
[新闻] 踏血寻梅 怪叔叔郭富城 意外救粉丝一命
http://magazine.chinatimes.com/ctweekly/20150719001446-3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