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2015金马影展 - 奈派克奖入围作品 (II)

楼主: XXYXXY (movier XXY)   2015-11-05 22:16:10
【幕迷影评】电影知识 专栏分享
[影展] 2015金马影展 - 奈派克奖入围作品(II)舒服与不舒服
by 闻青翔
网页版文章(有图文解说):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78066
三部东南亚国家的电影,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
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快速发展下, M型化社会使得贫富差距以及社会阶级逐渐加大,这也是
影像创作者入世关怀最常选择的命题。这类题材的作品不嫌少,能言之有物的却寥寥可数
,议题如何结合文本,说得轻巧却要剖的够深,就是高下之别了。无独有偶,两部东南亚
电影选择同样以古典的叙事手法,也都选择透过儿童的视角来挖掘社会夹缝中阶级与贫富
差距的真实样貌。
《逆光少女》日本导演长谷井宏纪将镜头对准菲律宾贫民窟,靠偷窃过活的孤儿布兰卡一
心只想存钱“买”个母亲过上有亲人的正常生活。亲情岂能用钱交易?但在她单纯的价值
观里,钱就是穷人的一切,电视上的明星可以用钱领养小孩,角色互换,为何她不行?导
演用儿童天真又带点傻劲的视角来凸显社会现实的荒谬不堪,惟片中带出的贫民、孤儿、
人口贩卖等议题在我认为就稍嫌蜻蜓点水。
除了社会关怀,本片最吸睛的地方还是在小女孩布兰卡以及盲眼吉他手老皮的互动。宛如
《逆光飞翔》菲律宾版,即使猜得到冰冷的孤儿院无法软化女孩心,最后她还是会回到街
头与老皮一起生活才能得到救赎,但是在导演一路细腻铺排下,两人的情感还是能感受到
真诚的一面。
很多精采的戏其实不需要太多对白来说明,因为说出来就俗掉了。例如布兰卡被陷害偷钱
时的哑口无言,全知的观众了解她的过去(偷窃惯犯)与现在(正当赚钱)而替她的处境
燃起同情。又或是结尾的重逢,不用相拥而泣,也不用多说后悔分离云云,只要一个特写
、一个微笑,就是他们的语言了。
逆光少女:
http://www.goldenhorse.org.tw/film/programme/films/detail/1343?search_year=2015
印度电影《披萨的滋味》俨然就是《儿子的大玩偶》其中的一段《苹果的滋味》以及去年
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得主《行动代号孙中山》的综合体。只不过苹果、铜像换成了披萨罢
了。
一对住在贫民区的小兄弟因为平常玩乐的空地被都市化发展改建成了披萨店,从来没有尝
过披萨滋味的两人穷尽所有的攒钱方法也要存到一笔钱买披萨吃。梦想买到披萨实际上就
是试图改变阶级的过程,但谈何容易呢。阶级本来就不是只有钱就能消弭,特别是在种姓
制度主导的印度社会。导演在处理两兄弟与一位每次都向他们炫耀新东西的玩伴的对戏时
,特别安排他们总是隔着一排栅栏谈话,“阶级分明”是再清楚不过的意图。
因此在片中看到他们经历的重重磨难,在在揭示了阶级差异与贫富差距。首先想叫外送却
发现自己的家从来没有地址(贫民区住宅的杂乱);再来是用尽正派的方法深信愚公可以
移山的方式赚钱,却发现有钱不行还得衣着像样(物质成为阶级的表征);最后万事俱备
以为可以水到渠成,竟然被赏了一个巴掌赶走,只因为他不是“正常”的小孩(根本的阶
级差异)。
在都市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渐渐被淡忘的核心价值、或是充满活力却被不太引人注目的社
会角落,本片讲述的是转变中的时代,一如《行动代号孙中山》。结尾披萨真正的滋味不
如想像中美好,究竟是陌生的披萨比较新鲜,还是祖母的大杂烩煎饼比较温暖?一如三十
年前《苹果的滋味》给我们的启示。
《披萨的滋味》看来通俗可爱,许多段落的设计趣味横生,对比社会百态的复杂与大人们
心机算尽的世故,两位小兄弟在他们纯真的价值观底下横冲直撞的傻劲怎么不让人动容。
尽管我不否认有些“明”著来的情节稍嫌说教。但当你能感受到创作者面对自己作品所展
现的那股真诚时,这就足以构成动人的理由了。
披萨的滋味:
http://www.goldenhorse.org.tw/film/programme/films/detail/1345?search_year=2015
每次三部的试片当中插入一部较为“独特”的片,好像变成一种不成文的惯例。这次夹在
两部温馨感人的电影中间的是第三部东南亚电影 – 菲律宾的《噬魂末日》。
很难用文字去形容这部片,电影的前面一大半是断裂的叙事,戏跟戏之间没有特别的关联
,到了电影的后半才有一段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其讨论剧情,其实本片更像是实验片,
大可以单纯感受影像的氛围。前半段无关联的断裂戏若真的要找出一些共同点,就是“绝
望”了吧,得了绝症时日无多的警察队长、跟同事讨论完裁员议题后跳楼自杀的女子、怀
孕的教师发现空无一人的教室横躺着一具带着猪头面具的尸体、警察们嬉闹著私下处决犯
人、或是以旧VHS的影像呈现出模仿达米宣教会的集体自杀等等,这些段落配上阴郁晦暗
的摄影、灯光、美术设计,风格化影像很成功地让观者产生不寒而栗之感。如果说前面都
是气氛的堆叠,那么的确为后半段较完整的邪灵附体故事建立了颤栗的基础。
我不能说这样的手法自己喜欢,毕竟整部电影一路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换个角度也可
以说是他成功的地方),但是确实是一个特别的尝试。
噬魂末日:
http://www.goldenhorse.org.tw/film/programme/films/detail/1339?search_year=201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