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芦苇之歌-写在伤与痛之外

楼主: a900535 (靖阳)   2015-10-04 02:54:11
这是在台中万代福观影的感想。
当初万代福FB粉丝团上po了募集留言,换取芦苇之歌上映的文章,最后真的集众人之力换来了播映。很感谢万代福黄董和各位工作人员愿意协助播映芦苇之歌,可惜因为当天在市民广场有同志游行,有些同样关注慰安阿嬷的民众无法到场(这就是个要救妈妈还是另一半的溺水二选一啊QAQ)。就只能希望之后还会播第二场、第三场,让这次无法参与的人还有机会了解阿嬷们的故事。
感想尽量避雷,本身也很少看电影,所以写得很简略&手机排版,献丑了。
由于导演和基金会的共识,加上有些慰安阿嬷不愿曝光的缘故,芦苇之歌拍摄的角度和其他记录片不同。如果抱着内容会是超感人、会赚人大哭;比如说像湾生回家的预告片那样子的期待去看,绝对会失望,因为“芦苇”记录下的是另一个面相。
我本身正在接触与心灵、能量(矿物精油)方面的自疗,看到基金会办工作坊办课程,那些反映出阿嬷们不愿言说的内心,非常地有感触。
在疗愈的过程里,社工们并不是要让阿嬷们的伤痛消失或去遗忘,而是从倾听、理解去得到信任,让阿嬷们释放伤痛;放下是比原谅难度更高的课题。(这也和之前警察扮社工破毒贩的征议有所连结)
并且,我以为遗忘和消失才是最残忍的事情,对所有的慰安阿嬷们;因为这无疑是将她们的存在她们的苦,与当时日本政府的暴行完全抹去,就像台湾已经遗失了太多被刻意掩盖的历史。(映后座谈QA时,有位观众提到反课纲者们把强迫慰安妇改为自愿,根本不懂历史云云。但其实她本身才是陷入了媒体为带风向而造的假议题中不自知)
总觉得在慰安阿嬷们已近悉数离开的现在,日本官方的道歉,对于政治、历史的象征意义,已大于对阿嬷们在实质补偿层面的意义。
日本政府的暴行自然是千万个令人发指,但当年阿嬷们带着千疮百孔的身心回到台湾时,整个封闭社会、甚至是家人的错误观念与异样眼光,这些直到现在都还存在的有形无形,是否才是对阿嬷们最大的伤害。
我本身喜欢台语老歌,所以片中阿嬷们唱歌的部份会特别吸引我。为何阿嬷们唱的望春风是“冷风对面吹”,只是单纯的口误吗?
莲花阿嬷把春夏秋冬做为她录的第一首歌,是否在故乡曾经有过一个“你”会为她保重,或是为自己无缘天真美丽的青春年华编织一个有人思念的梦。
历史不该也不会被湮没,只要多一个人知道,就会多一份将心比心的柔软,少一点重蹈覆辙的悲伤。而这些逝者们,也会永远在人们的记忆里以另一种型态活着。
作者: hedgehogs (刺猬)   2015-10-04 06:28:00
推荐这部!
作者: coyogre (amin)   2015-10-04 06:54:00
府中15 10月会播
作者: kingq (手机送修中)   2015-10-04 18:58:00
好棒的心得,很喜欢最后一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