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连结“文艺复兴”:
http://artreborn.pixnet.net/blog/post/111975946
《维多莉亚》(Victoria,2015)是部难以喻的电影,它的生猛其来有自,呈现在观众眼前
的一镜到底,并非如《鸟人》透过隐蔽地透过剪辑组合长镜头,而是事前仅三次排练、横
跨柏林22个场景,不难想像,在开拍之前环环相扣的镜头机运动、演员走位,是导演、摄
影师、演员经过千锤百炼地设计与沟通磨合。
年轻人在夜晚街头邂逅、因缘际会由素不相识变成相濡以沫。《维多莉亚》不啻是一部
氛围导向、风格导向的电影,140分钟的柏林城市的晃荡漫游,由于共时性(电影里的时间
流动与现实同步)的关系,观众好似与电影里的角色身历其境,从一开始30分钟的百无聊
赖、到最后被警察围捕的绷紧每根神经。
刚好在阅读闻天祥老师的作品,有一段话恰巧可以精准用来形容我看《维多莉亚》的感受
:
”我们作为观赏者时,习惯将目睹的形式反刍成为情感意义来吸收;某天换成你成为创作
者时,如何把满腔理念化为跟观者沟通的形式来感动人,其重要性绝不逊于题旨的伟大或
深度。事实上,形式即内容。—闻天祥《过影:1992-2011台湾电影总论》”
电影里没有过多着墨在维多莉亚何以只身从西班牙来到德国柏林,从她在咖啡馆的自述可
见端倪:学了十几年的钢琴,每天练七小时以上(练超过手指还会受伤),最终了解自己没
有成为演奏家的天赋。换言之,她来柏林或许压根不是为了追求梦想,而是残酷梦碎后的
放逐。
社会上没有人告诉梦想破灭的人该如何自处又该何去何从﹖于是乎,她仿佛把自己抛掷
到一个全然的陌生城市,渴望改变、冲撞,至于要冲撞什么呢﹖什么都好。在这里,冲撞
是目的、而非手段。从日常的角度来看,维多莉亚答应桑尼“这事有点危险、但妳绝对不
会有事”的唐突邀约确实突兀,但对于她来说,与感觉还对的异性在异地探险,是对她过
去十几年兢兢业业、相同的练琴生活的反抗,何尝不是水到渠成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