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以及剧本的一点心得分享。
剧本及人物设定提及嘉诚公主和嘉信公主(道姑)幼时经历安史之乱,日后各自以不
同信念维系和平。嘉诚公主降嫁魏博后,辞退宫婢,努力融入藩镇生活,并将此信念以
玉玦授与隐娘。而嘉信公主幼时即交由道观抚养长大,认为国家纷扰来自藩镇征伐不休,
若“杀一独夫可救千百人,则杀之”,并培养因故被送至道观的隐娘成为杀手,遂其信
念,可以说隐娘同时接受了两种不同价值观念。
一开始隐娘似是认同师父,杀了大僚。但之后见小儿即未忍心下手,可见杀独夫之想
法未若师父坚定。而回家后隐娘两次展现心绪动摇,都和嘉诚公主有关,一次是听闻公
主病逝前仍对自己感到歉疚,掩面恸哭。另一次是受了伤之后,轻声说出“娘娘教我抚
琴…说青鸾舞镜…娘娘就是青鸾…从京师嫁到魏博,没有同类…”。可知相处时间虽然
不长,但嘉诚公主在隐娘心中有重要地位。
剧本中两种价值观的冲突比较强烈,但在电影中“杀独夫”的观念感觉被减的比较淡,
隐娘未直接说出认同师父,而田季安性格虽暴烈,独夫形象亦不太强烈,还呈现他未忘
旧情的一面,让隐娘返家这件事着重在是否能修炼到“剑道无亲”的境界(剧本中隐娘
有和母亲争辩该不该杀,且认为丘绛是田季安活埋的)。
隐娘幼年戏份全数被删,只能从守护生病的田季安以及冲入元家大院的叙述推知个性
中执著之处。而相较于父母对隐娘展现的关心,隐娘对父母的情感是比较淡漠的,即使
乳母转告母亲每年都为她裁衣,隐娘脸上仍是几无表情。父亲说了两次“当年不该让道
姑公主带走的…”,对母亲说的时候是惧怕刺客身分,对隐娘说的时候多了份愧疚,但
不论何时,终究未能明确接纳身为刺客的隐娘,亲子关系也未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田元氏则是另一个政治联姻的代表,一开始看片时不知她为何追杀田兴,只觉夫妻虽
不十分和睦,但毕竟已同为魏博人。后来再看剧本才比较能确定她是为了巩固元家势力
而杀人。两代联姻,田家先迎来以和为贵的嘉诚公主,后遇上同时身为精精儿的田元氏
,明里以小孩武装自己,暗里诛杀田家势力,一场与田季安对峙的戏精彩万分,却也是
被禁锢最深的青鸾。
磨镜少年,看来非习武之人,却只身冲入带刀人群中,实已超出路见不平的范围,代
表了绝对的善念。隐娘原是为斩断情缘而归乡,却在故乡找回失去的情感与记忆,她想
起了美丽而孤独的嘉诚公主,似乎也决定了今后想走的路。
电影还原唐代,不只是建筑服饰,光影声响,还有对于生活步调的想像。以往从来没
有想过古代生活步调这件事,电影或连续剧就算古装,也常是止不住的絮絮叨叨。但在
低人口密度,最快的交通是马匹的年代,相信生活应该是更缓慢、更简单、更安静、更
深入大自然的。这部片呈现的气氛给了许多想像空间,很有趣。
聂隐娘的原文一千多字,剧本改编成一万多字,电影再在剧本的架构下逐步简化,减
场景、减台词,能不说就不说,最后精炼成影像版的传奇故事。
最后想提一下舒淇,新闻有写到坎城影评称赞她把“侠女”与“少女”的一面诠释的
刚刚好。感想大概也是如此,眼神和语调的变化很精彩,尤其喜欢她的站姿,沈稳而压
抑,也让最后绽放的笑容成为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