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自恋男女 Pas son genre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5-07-23 17:14:07
台北真善美戏院的“恋爱香氛电影院”系列,看来并不那么香,并不如此单纯地浪漫,这一片《自恋男女》也一样,与其说是甜蜜的浪漫爱情,不如说是理性的爱情辩证,说辩证太严肃,其实更像是等著看好戏的爱情观察。
本片的视角的确就是这么抽离,虽然男女主角两人都很可口,在浪漫爱与性爱上也都充满火花,但本片就硬是保持一个旁观者的冷静姿态,不让我们去为男女主角的甜蜜与冲突而跟着喜怒哀乐,却一直带着距离让我们看,看男生不停地丢出学者身段与菁英哲学、女生不停丢出发姐身段流行文化与平民哲学,讨论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经历过的恋人絮语。
http://i.imgur.com/abx2ur8.jpg
无孔不入的类型枷锁
法文片名 Pas son genre,英文片名改了个主词叫 Not my type,这片就是透过爱情讲“类型”(或透过类型讲爱情),不管是阅读、听音乐、吃晚餐、夜生活,各种生活层面都有 genre/type/类型。类型本取之于人,有人能在类型海中左右逢源悠然自得,但人们更容易被类型绑住,让自己的理想、喜好、思考模式、行为举止定于一尊或偏于一隅,不是撷取类型而反被类型所控。
当然没有人会这样自命傻傻地跟着类型走,一定会努力跨越努力突破,哲学老师男主角 Clément 就很有信心地向学生宣称“哲学教我们怀疑、给我们自由、让我们从成见中解放出来”,殊不知, Clément 的“巴黎哲学家生活”本身就是个强而有力的“类型”,他自己完全逃不掉。要下放北法中型城市 Arras百般不愿,对这城市的各种东西嗤之以鼻,把课都排在周一到周三就期待周三下午可以回到巴黎放四天假,女主角 Jennifer 想约他都只有周一周二两晚有空。
人在 Arras 心在 Paris 的 Clément 老师,不知为何约起了理发厅的发姐 Jennifer ,慢慢展开一段浪漫关系。这第一段的约会,很清楚看见巴黎菁英与小城姑娘的恋爱观差别,Jennifer 很认真很热情也带点保守循序渐进,Clément 看起来却有点抽离、有点清冷、却带着大都会人的前卫与玩世不恭,很快就想要一垒垒盗下去,一次次被 Jennifer 打脸。
http://i.imgur.com/Ltm3QUC.jpg
在各种生活与文化品味上,两人一样天差地远, Clément 言必称康德等德系哲学大师,晚上开的派对都是研讨会酒会;而 Jennifer 的夜生活生猛有力,周末晚上一定打扮得花枝招展艳光四射去 Karaoke 大放异彩,她用她爱的美国好莱坞片八卦杂志罗曼史小说与星座书,其实也自行整合消化出一种生活哲学,处处与哲学老师的学院派哲学擦出精采火花。
http://i.imgur.com/osYPtgW.jpg
两人天差地远,但天差地远就不能在一起吗?随着电影铺陈的恋情进展,我们看得出来他们都有努力, Jennifer 的努力外向热情充满决心,对男友开给她的书单都努力消化,甚至开始觉得自己不识字还得查字典,但也都一次次读过来了,也不吝诚实地透过读硬书与 Clément 分享差异的人生观与爱情观;Clément 的努力则比较隐晦而低调,在整个电影前 3/4对他的努力之描绘都有一点点负面,总让他看起来带着自大身影想要拯救小城发姐,想要教她阅读教她思辨,想要帮她提升到和自己一样好,颇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自以为是的仁慈绅士之拯救身段。
http://i.imgur.com/t3rnERH.jpg
突破的尝试
光看本片前 3/4,可能很多人会马上有“Jennifer 活在当下、Clément 活在象牙塔”或“Jennifer 在场、Clément 旁观”的印象,而觉得 Clément 自大又道貌岸然云淡风轻,从不愿投入爱情而一味打高空,同时觉得为 Jennifer 努力追爱的一片赤诚感到不值。但,连这个表象,都是一个“类型”,都是刻板印象,让我们以为本片就是挥洒生命的 Jennifer 对上自大虚无的 Clément。本片如果真是这样,在全片 3/4处 Jennifer 发现 Clément 自己有另一半写书生活都隐瞒她而大发雷霆时,就可以结束了。
但本片继续下去了,把这个表面问题给迅速克服掉,再等著瞧瞧连两位主角都没发现的深层问题。全片这最后 1/4,视角突然间跳出前 3/4聚焦于 Clément 的抽离感,而转为聚焦于 Jennifer 的热血情绪,开始让观众们一次次为两人彼此调整的互相努力感到甜蜜、也为两人努力的枉然感到沮丧。
在最后的 1/4,我们可以看到 Clément 调整了自己去试着满足 Jennifer 期待的浪漫, Jennifer 也放下身段试着满足巴黎都会男子期待的香艳激情游戏。 Jennifer 也一晚晚让 Clément 为他读书,读的显然都是带着旁观者哲学思辨的深度小说, Jennifer 带着笑容一晚晚听久了,这才发现连窗外小城醉汉们酒后乱唱的爱国歌曲都还更令她感到共鸣。
http://i.imgur.com/ocLGakA.jpg
枉然与逃避
我认为,到这里本片才真正表达了恋爱的无奈与悲伤。两个人都努力了,两个人都认同跨越类型的美好价值,两个人都拥有无比信心认为只要努力没有跨不过的。但两边都认真付出努力后,我们才发现有些事情真正是跨不过,或至少在两人能够做到努力的有限能量中还跨不过。
Clément 一次次努力了,但 Jennifer 苦涩地发现他尽管拥有无比诚意,他那充满抽离感的身体却早已无法改变,甚至用带着抽离的姿态来与恋人相处,可能本来就是属于 Clément 爱人的方法,因为 Clément 早就陷在这种巴黎知识分子的身段类型中,无论怎么努力都是枉然,他用这种身段表达的爱,对方就是无法感受。
属于 Jennifer 痛定思痛的转捩点,就在七月天 Arras快乐的巨人游行 Les Fêtes de Gayant 上遇到 Clément 的女同事,同事大方地介绍自己的老公与孩子,Clément 却瞠目结舌无法大方介绍自己的女友 Jennifer。这真是令人失望,许许多多我们台湾的女生遇到男生这样也会很失望,仿佛觉得女朋友不上台面带不出门似地,只是一个简单的不作为就明白揭示了男友对自己的不认真或瞧不起。
http://i.imgur.com/CwniYbx.jpg
不过,我认为这样子将 Clément 的简单不作为迅速盖棺论定,也是 Jennifer 心中的“类型”想像,看到男友即使回头努力仍然难以改变的顽石样貌,她已经不愿再多说、再多沟通,只在自己心里判了男友死刑、判了自己流放边疆,对她来说 it's end of the story,也不想再多去探索,只想一走了之,逃避到别处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类型”或典型。还在苦苦努力改变自己的 Clément ,这回从睿智的哲学老师变成了痴情傻男,被人家放弃了还傻傻不知怎么回事。
双重视角
电影的开始,似乎是把 Clément 当主角要他用抽离眼光来看这段与 Jennifer 的故事;电影的结尾,却俨然转变为 Jennifer 当主角,用她率性而热情的眼光来看这段与 Clément 的故事,并且最后充满悲剧色彩痛定思痛打包走人,还要唱激烈的美国老歌带着眼泪向苍天怒吼 "I will survive",告诉自己我会坚强、我会活下来、我会找到更好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XcGuomwco
我猜,许多观众看这个结尾,应该会很认同 Jennifer 毫无保留的狠狠爱并为她惋惜。但,全片最后一镜并不是这次激情的 Karaoke 歌唱,而是那人去楼空的公寓,曾经 Jennifer 花了许多心思妆点得漂漂亮亮的小窝,曾经 Jennifer 认真地以为自己可以和儿子与恋人一起走下去的梦幻爱巢。谁想得到,Jennifer 自己以前的认真热情与理想,经过这一遭脚踏实地的爱情试炼后,仍然不堪一击,完全无法超越 genre/type/类型的枷锁。
本片引起部分影评与影迷诟病的地方,就在于这个结尾实在太隐晦、太暧昧、太模棱两可,令人不知本片的主旨与叙事立场为何。但这点,反而是我最欣赏本片之处。本片巧妙地分为“抽离”与“投入”两段,让我们站在 Clément 与 Jennifer 一个天上一个地面的视角分别看待两人的爱情。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就是两个不同的 genre,我们要选择哪一个 genre都可以,要当 Clément 超然地看待这一切分析其中的盲点也可以,要当 Jennifer 挥洒感觉努力奋斗也可以,带着前者视角的自会认同 Clément 而惋惜 Jennifer 无法超脱,带着后者视角的自会感叹 Clément 高傲身段永难改变而疼惜 Jennifer 所遇非人。
http://i.imgur.com/xYG1vGf.jpg
但其实,两种不同视角也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类型,我们观众要选哪一个、挺哪一边,都好。但我们有机会跨越两种截然不同视角的类型壁垒,让两边都能看到两边的诚意、努力与无奈吗?这个片名 Pas son genre/Not my type就已经揭示的“类型”之刻板印象与枷锁,不只是两位主角在面对,所有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也在面对。
本片最后,似乎有点悲观地让类型成为一种宿命,让男主角 Clément 尽管万般努力身体的反射还是不听使唤,让女主角 Jennifer 即使万般努力还是狠狠被伤害而黯然离去,都没能超脱这枷锁。无论如何,本片表达了这个“类型”枷锁,绝非我们以为自己放下身段就简单超越,而要努力再努力才能超越类型开花结果;不够坚强而努力失败的,最终只好逃避,去茫茫人海中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 Mr. Right 或 Prince Charming。
事实上,恐怕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走过来了,一次次谈恋爱又失恋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人,多少有点看命运;但我们也可以超越命运,任何一个背负不同类型包袱的人到了眼前,我们都有机会超脱类型,努力相处努力跨越,把他变成自己的 Mr. Right,这不容易,但值得努力。
http://i.imgur.com/Bu695J4.jpg
本片场景:Arras
本片漂亮的小城背景就是北法古都 Arras,夹在法国第一大城 Paris与第十大城 Lille之间,在法国国家发展中不上不下,不过市民们过著日复一日的生活倒也丰衣足食。然而,对男主角与女同事两位哲学老师来说就是有那么点格格不入,仿佛觉得他们(包括女同事那位在 Lille当律师的先生)都是被贬谪的天使,从带着法兰西一路前进的巴黎,被贬谪到这不问世事偏安一隅的 Arras。而女主角 Jennifer 就代表这个小城小生活与小确幸,的确是胸无大志,面对人生与未来的视野也没那么高远,不过在整个法国除了前十大或二十大城外,几乎人人都在过这种生活。
Arras 于是完美地提供了本片的“类型”影射:住在巴黎就是怎样、住在 Arras(或更严重的 en Province)就是怎样,类型刻板印象早已如此严重,连居住迁徙的移动能力都丧失了,真的有本事在最亲密地直指己心的爱情领域尝试跨越吗?
http://i.imgur.com/P7FQz1e.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